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机制优化探析*

2021-01-06 17:34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图书馆资源

韩 帅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872)

1 引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也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但面临的最后脱贫任务仍很艰巨。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还有52个,贫困人口超过1 0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贫困村有1 113个[1]。这些地区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和老少边穷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生态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脱贫能力弱,返贫风险大。面对贫困地区这些现实情况,如何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程,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能力,建立可持续的脱贫发展机制,是我国当前脱贫攻坚,甚至“后脱贫时代”面临的难题。在此大背景下,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在脱贫攻坚中的角色不可或缺。探析高校图书馆在发力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中的实践做法,剖析限制文化扶贫成效的机制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早日实现“伟大中国梦”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有效实践

2.1 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中有优势有基础

文化扶贫是全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解决贫困地区贫困对象脱贫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是文化扶贫的重要主体,并且具有显著优势。

2.1.1 文献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辅助部门,承担着收藏图书文献、存储文化资源和服务师生知识增长等功能,日益积累起海量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既有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文章、报刊资料、学位论文等,也有国内外数据库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在馆藏文献的数量丰厚,类型多样[2]。丰富的文献资源,既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也为其拓展功能、服务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图书馆凭借文献资源和服务优势,可为贫困地区脱贫发展提供有力支援,弥补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文化贫困的局面。

2.1.2 人力资源强大

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博士、硕士文凭的高学历、高层次馆员人才,覆盖众多学科、众多知识领域。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统计,2018年高校图书馆的高学历人员总数处于持续增长状态[3]。这些馆员人才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强大人力资源,既能进行文化普及、知识讲解,又能进行技术服务。在一些公共文化知识普及和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服务高校师生中积累起丰富的人力资源网络,可邀请到各知识领域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延伸和补充。

2.1.3 信息技术先进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不断提高网络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不仅拥有先进的图书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而且在数字资源建设、数据挖掘、信息推送等方面经验丰富,信息技术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凭借信息技术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将电子文献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每个有需要的角落,还可以帮扶贫困地区升级信息技术装备,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技术条件,助推贫困人口信息技术素养提高。

2.1.4 社会政策支持

减贫事业是全球社会发展事业。我国在减贫事业上持续出台政策,不断引导全社会力量加强扶贫投入,尤其是财政供养单位。公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中占主导地位,其图书馆作为公益单位的重要部门,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上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能为全国脱贫攻坚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2.2 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对象有多种

在贫困地区,众多贫困单位和群体缺少资源禀赋、缺少软硬性发展条件,均是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对象。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可概括为基层文化教育单位、乡村贫困人口和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业。

2.2.1 基层文化教育单位

在贫困地区,基层文化教育单位承担着文化知识传播、社会法律基本常识普及、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地方特色与传统遗产传承等功能,但大多面临资金投入有限、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贫困地区基层文化教育单位主要包括基层图书馆和大中小学校。在基层图书馆方面,贫困地区的基层图书馆通常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馆藏资源有限,设施条件简陋,图书文献利用率不高,服务能力弱,尤其是在部分乡镇、农村还没有真正的图书馆(室),需要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改造馆藏条件,丰富各类文化资源,提升现代化服务质量。在大中小学校方面,贫困地区大中小学校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教育经费不足,导致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甚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量少,设施设备等硬件紧缺,现代化水平低,服务能力不强,急需加大投入,加强外部支援,增加馆藏教育资源,改善软硬件条件,增强教育教学服务能力。

2.2.2 乡村贫困人口

乡村贫困人口是文化扶贫事业的重要群体对象,数量庞大,知识文化水平低,个体情况差异大,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技能少。乡村贫困人口的种类多,主要包括贫困务农人口、农民工、非劳动年龄人口及残疾人等。

第一是贫困务农人口。贫困务农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水平,主要从事传统种养业,家庭经营渠道少,收入水平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加强种养技术指导,提高知识技能,增强农业种植经营能力,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第二是农民工。农民工是另一重要扶贫对象,由于缺少技术技能,大多在户口地之外的城镇劳动密集性产业就业,从事低端工种,收入不稳定,劳动保障弱,需要提供各类劳动技术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及劳动保障支持。

第三是非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是指乡村年龄在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口,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由于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他们需要来自各方的关心和关爱,可以为其提供健康和教育知识及器材,增加信息帮扶、教育帮扶,尤其是身心健康指导、学习指导。

第四是残疾人。残疾人尽管在农村占比不高,但仍是不可忽视的扶贫对象。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高其生存本领,需要在生活兜底保障基础上,尽可能地帮助残疾人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生产生活技能,增强自力更生能力。

2.2.3 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业

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是贫困地区传统特色文化与产业的有效结合,能有效促进地方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限于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资源匮乏,贫困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面临保护难题,文化遗产和传统手艺的保护后继乏人,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度不高,文化创新和创意产品少,文化产业化发展滞后,需要外来有效支援和支持,培育地方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特色文化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有效结合,提升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2.3 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方式多样

基于自身优势基础条件、扶贫手段的升级,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中不断创新措施,形成多种方式。

2.3.1 捐赠图书及电子教育资源辐射

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丰富、设施完善的有利条件,针对贫困地区发展困境捐赠本馆内或从市场上采购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资源,丰富基层图书馆和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内容。例如,2010—2019年,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与贫困县富平县图书馆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捐赠20 000多册杂志,联系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为富平县图书馆捐赠价值15万码洋的图书3 000余册[4]。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数字资源日益成为帮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电子图书、影视资料、音像制品等输送到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有效改善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为师生知识增长和能力增长提供帮助。例如,2019年,为助力云南省金平县教育扶贫,红河学院图书馆资源平台与金平县教育信息系统进行端口对接,使全县所有开通互联网的中小学均可免费无障碍访问。目前,金平县可免费无障碍访问红河学院图书馆180余万册电子图书资源库的城乡中小学已达88所,2019年4月至6月电子图书总访问量达3 270 742人次(其中使用移动端访问量为269万人次,电脑终端访问量为580 742人次)[5]。

2.3.2 捐建基层图书馆(室)

图书馆(室)作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对贫困地区图书馆整体资源的捐赠帮扶,包括软硬条件和内部资源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可借助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在部分贫困乡村捐建乡村图书室、基层图书馆分中心、流动图书馆,丰富馆藏内容,为基层培养培训图书馆人才,指导健全图书馆制度,壮大基层文化服务队伍,提高基本业务操作规范。例如,2018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精准扶贫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平安村上马寨,多方筹集价值近5万元的农业技术和少儿读物图书1 311册,桌、椅、板凳若干,以及绘画、书法作品多件,帮扶建立上马寨农家书屋[6]。

2.3.3 组织力量开展送教下乡

针对贫困对象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本领缺乏的现实,高校图书馆选聘馆内人员或馆外专家学者、技术人才赴贫困地区开展送知识、送技术活动,通过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在线知识课堂等形式,普及科学文化、社会法律知识等文化知识,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致富本领。近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大力推进文化扶贫,积极探索“互联网+图书馆”扶贫新模式,多次为学校扶贫联系点矮寨镇联团村、迁陵镇新码村举办移动数字化阅读、电商扶贫培训,通过培训,村民们可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将自家优质土特产触“网”直销[7]。

2.3.4 选拔骨干驻村扶贫

高校图书馆针对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现状,派馆内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骨干赴贫困地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帮扶,如在基层图书馆、大中小学校图书馆进行挂职,为贫困地区图书馆提供管理经验和指导培训;或者驻村扶贫,因地制宜,开展精准的文化扶贫工作,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2019年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派出办公室主任姜维远到锦州义县大榆树堡镇大石头沟村驻村扶贫,他利用专业优势和多种渠道配置资源,帮助村里建起了图书室,获赠图书2 000余册,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村民特别是村小学生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希望,为农村的全面脱贫、实现农村发展与起航作出了贡献[8]。

2.3.5 开展传统特色文化咨询与协同开发

面对传统特色文化保护难题和传承困境,高校图书馆发挥人才优势,帮扶贫困地区政府部门、文化单位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传统文化保护及利用难题进行咨询指导、协同挖掘、联合研究,帮助归纳梳理贫困地区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历史及内涵,帮扶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等保护措施和办法,指导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文化延伸创意产品设计支持,并推动产业化发展,延伸传统特色文化价值,促进保护性开发与产业化利用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摘帽。如华南理工大学精准帮扶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孔美村,把“出门办馆”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依托图书馆“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研究,梳理研究孔美村“一村一俗”文史文献,追寻历史脉络,凝固文化之根,弘扬孔美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孔美村文化扶贫[9]。

3 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实践中存在的机制问题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上做了大量工作,付出诸多努力,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众多贡献,但该扶贫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降低了文化扶贫成效,阻碍了文化扶贫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诸多问题中,机制问题是核心之所在。因为机制是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如果机制上出现问题,如内外机制不畅,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成效。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中要面对诸多对象群体,需要调动多种多样的资源和力量,很容易在运行机制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影响文化扶贫进展和效果。只有深刻剖析文化扶贫实践中的机制问题,才能进一步改进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操作方式方法,大幅提高文化扶贫的成效。

3.1 供需对接机制不精准

从现实来看,高校图书馆的帮扶内容与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出现供给和需求对接不精准的现象。一是粗放型。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为了扶贫而扶贫,只是根据自身条件,捐赠富余馆藏资源,但没有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不符合贫困单位或群体的需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扶贫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二是有限满足型。一些高校图书馆考虑到了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但无法有效满足庞大需求缺口,只能给予一次性捐助,没有后续扶贫跟进,也没有配套服务,如有的只是捐助有限的奖学金、生活物资,解决少量贫困对象的一时之需,没有解决长远发展之计。三是走马观花型。个别高校图书馆在一些文化扶贫中不脚踏实地,名义上到贫困基层调研,实际走一趟,拍几张照片,推送一两期扶贫标题新闻,就算完成了扶贫任务。

3.2 扶贫动力机制不完善

帮扶贫困地区脱贫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的延伸功能和服务,在实际扶贫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动力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将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当作上级部门的任务摊派,文化扶贫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交待的任务,是本部门的一种负担,没有真正从国家战略全局、全社会发展大局认识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没有真心实意地考虑扶贫地区的需求,造成扶贫动力不足。诸多扶贫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也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些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文化扶贫奖惩制度,或者量化考核过于宽松,存在激励不相容现象,不能起到有效激励馆员真抓实干的作用,从而导致扶贫工作不深入、不充分、不积极。

3.3 社会多元协同机制有待加强

在贫困地区,需要帮扶的群体规模大,扶贫任务重,仅靠高校图书馆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需要全社会文化扶贫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和支持,如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公益个人等。然而,在扶贫现实中,高校图书馆往往凭一己之力进行文化扶贫,没有有效发动社会关系网络,如合作企业、校友资源等,从而扶贫力量有限,文化扶贫成效有限。在一些关系重大、涉及长远的公共文化事业扶贫项目上,往往因社会扶贫利益主体参与不足,协同扶贫机制不健全,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扶贫效果打折扣,脱贫项目不可持续。

3.4 督导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贫困地区的扶贫进程已到了最后决战决胜期,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依然处于自发自觉状态,文化扶贫成就仅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总结、汇报或展示,相关扶贫投入、工作进展、扶贫成效缺乏成体系的督导评价,缺少权威机构或社会第三方的评价参与。由于缺乏督导评价机制,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绩效公开透明度不高,政府部门难以掌握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实情,社会难以全面了解扶贫的投入与产出,亟需加大政府统筹,健全督导评价机制。

3.5 扶贫保障机制有欠缺

文化扶贫事业需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支持。然而,从各地扶贫实际来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外部支援较少,缺乏各种有效的保障。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辅部门,经费渠道单一,较难获得上级扶贫经费支持,也难以申请到专项扶贫项目支持。部分高校图书馆经费仅能维持部门运转,没有富余资金开展大规模文化扶贫活动。由于经费保障困难,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扶贫范围覆盖面少,扶贫持续性差。在制度保障方面,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缺乏明确系统政策支持,缺少专门操作规范指引,各自为战,存在短期功利取向,难以建立长期稳定帮扶机制。

4 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机制优化对策

4.1 改进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供需对接机制

要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改进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供给与贫困地区需求对接机制,提高精准性,减少文化扶贫偏差。首先,精准摸清公共文化需求。在开展文化扶贫之前,要对贫困地区广泛开展调研,有效摸清贫困单位困境,清晰掌握贫困群体当下之需和长远发展需求,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制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系统,区分各类贫困群体及个体的扶贫需求。其次,精准供给文化扶贫资源。要对接需求,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短板,对大中小学校开办线上线下课堂、开放馆藏远程电子资源,对乡村贫困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产业技术培训和务工技能培训。再次,精准做好扶贫配套及接续服务。要签署文化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压实扶贫责任,为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室)培养培训本土人才,指导健全图书文献管理制度,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定期关心跟进扶贫事业,及时帮助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难题。要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咨询支援,帮助地方政府开发传统特色文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批量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4.2 健全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激励相容动力机制

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既需要增强内生动力,也需要完善外部驱动力,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加强馆员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扶贫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地位,增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扶贫担责的勇气和定力。要从高校内部加强文化扶贫考核,制订文化扶贫计划和目标,将文化扶贫绩效作为年终考核奖励的重要指标,加大敬业、实干典型表彰奖励。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完成学校内部考核要求,而且要建立自身考核任务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建立月报制度,定期公示文化扶贫工作进度、重点举措和相关成效。

4.3 建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多元协同机制

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发挥各方能动性,形成扶贫合力。政府部门要加大文化扶贫资源投入,增加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支出,还要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多元扶贫利益相关主体加强联合,创新文化扶贫活动形式,形成文化扶贫资源互补。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主力军作用,在图书文化资源捐助、乡村图书馆(室)捐建、信息资源平台搭建上发力,弥补基层贫困单位资源短缺,分类满足贫困人口文化需求。文化行业组织要协调文化产业企业及公益个体贡献文化扶贫资源和力量,提供文化扶贫资金,捐赠文化扶贫设施设备,配合高校图书馆完善配套服务,助力公共文化阅读推广。

4.4 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督导评价机制

要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督导与评价,推动文化扶贫成为高校图书馆常规业务,向社会公开扶贫成效,接受全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及高校上级管理部门要承担起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督导责任,督促高校图书馆提高文化扶贫责任意识,端正文化扶贫态度,落实文化扶贫任务,改进文化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文化扶贫档案,提高文化扶贫成效。要加强文化扶贫指标研究,制订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形成科学评价机制。要发挥第三方评价组织作用,开展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绩效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向社会发布评价报告。

4.5 形成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强有力保障机制

要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提供全方位保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经费保障。各高校要为图书馆部门文化扶贫提供经费支援,划拨专门经费支持文化扶贫。要争取社会多方支持,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文化下乡提供经费支持,解除文化扶贫资源之困、后顾之忧。要调整各种科研项目、公益基金使用方向,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提供项目支持,发挥文化扶贫更大作用。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在各省建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领导机构,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联盟,制订图书馆文化扶贫指引文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文化扶贫政策,引导高校及其图书馆加大文化扶贫投入,主动作为,开展教育帮扶、信息帮扶、技术帮扶和人才帮扶,为文化扶贫作出更大贡献。

5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关键期,文化扶贫作为扶贫重要措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职能作用不可替代。在此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扶贫的主力军之一,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中有优势基础,形成多种扶贫方式。从现实来看,尽管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上付出诸多努力,作出众多贡献,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不少机制上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并加以解决。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改进完善,努力优化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机制,更大发挥文化扶贫作用,助力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摘帽,助推贫困单位和群体脱贫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