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哲
(东北大学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819)
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普遍的中文译名为读者决策采购,自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胡小菁把PDA理念引入国内以来,其一直是我国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作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采购的一种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它能够把读者的需求直接转化为图书馆的采购内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采用的资源采购模式基本上都是由专门的采访馆员和学科馆员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通过书商电子书单预定和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传统的图书采购模式忽略了读者阅读的主体地位与决策权,难以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这就使得图书馆馆藏与读者的实际需求无法精准匹配,导致目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低下。此外,由于书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提供折扣率较低的书目、传统采访模式环节多周期长、采访馆员时间精力与学科背景有限、出版物数量激增、采访经费有限等原因,都使得传统的采购模式受到局限。
PDA模式与传统的资源采购模式相比,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与决策权,资源购买针对性强,所采资源利用率高,增强了馆藏资源建设效益,为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采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经笔者总结归纳,现阶段PDA采购分为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两大板块,可概括为5种模式,包括主要应用于纸本图书采购的馆际互借型PDA与征订书目型PDA,应用于电子图书的采购型PDA、借阅型PDA及访问型PDA[1]。
2.1.1 馆际互借型PDA
馆际互借型PDA一般也可称作自制书目PDA,它是最早开展的一种PDA模式,可追溯到1990年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基于馆际互借记录的PDA项目。该模式是把读者申请的馆际互借图书直接转化为可供采购的原始订单,再由专业的采访馆员对订单进行审核,如果是符合馆藏理念的图书则直接购买,如果确实是完全不符合馆藏理念或者是与学校学科专业基本无关的图书则继续采取远程借阅的馆际互借模式。馆际互借PDA可以在不影响图书馆资源建设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满足读者即时性或者个性化的需求,充分利用采购经费与馆际互借资源。同时,采访馆员通过对书单的把控可以有效控制所购图书的类型和投入的经费,因此馆际互借型PDA是一种理念简便、效果好,且可实施性强的PDA模式。
2.1.2 征订书目型PDA
征订书目型PDA是让读者先从书商处及时获取所需图书,读者使用完毕后归还至图书馆,再由图书馆进行验收、编目和典藏。其流程主要包括:①中标书商根据图书馆提出的馆藏建设原则提供相应的书单;②采访馆员对书单进行初步的二次筛选后导入图书馆OPAC系统;③读者利用OPAC系统检索图书,如遇所需图书则请求购买;④采访馆员对申请的图书按照事先制定的PDA采选条件(如:学科门类、出版社、出版年份、价钱等)严格审查后确定购买;⑤书商把图书直接邮寄给读者;⑥读者归还后,图书馆进行采编加工[2]。
采购型PDA、借阅型PDA及访问型PDA均是根据读者对电子文献的实际阅览情况并结合事先制定的参数标准判断其是否达到购买、借阅或访问付费阈值的PDA模式。它们共同的运行流程如下:①图书馆与中标书商共同确定符合馆藏建设要求的预设文档;②书商提供与预设文档相符的电子书MARC记录;③采访馆员把MARC记录导入图书馆OPAC系统中;④读者利用OPAC系统进行检索并阅读;⑤当读者对于某本电子书的阅读次数、阅读时长、下载次数、打印次数或者阅读人数符合事先制定的标准后图书馆向书商发起购买、租用等指令并付款。
图书馆根据达到的触发标准的不同判断采取哪种具体的电子书PDA模式。目前国外制定的触发标准经笔者归纳如下:①PDA购买触发标准。出现大于等于两次的有效使用:达到阅读时间、阅读页数、阅读人数、出现下载或打印请求时都可视为有效使用。②PDA借阅触发标准。读者的阅览达到了有效使用的阈值,即触发借阅。当触发PDA借阅后,在规定的借阅时间段内读者将能够不限次数和时长地使用该电子书。借阅电子书的费用一般只是购买该电子书的很少一部分,当达到一定的借阅次数后便会对该书进行采购。③PDA访问触发标准。读者只要点开某本电子书就需要图书馆进行付费。具体的付费标准由图书馆同电子书商协商后确定。
采购型PDA是对某本电子图书的永久拥有,借阅型PDA可以同时兼顾图书馆对电子书的临时借阅和永久收藏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采购经费,也是目前国外图书馆普遍公认的最佳电子书PDA采购模式。访问型PDA仅保证读者对电子书的访问权限,不强调购买,一般使用在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符或收藏价值不高的电子书上。
目前国内图情专家与学者的研究方向普遍都集中在国外PDA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的引入及PDA如何在国内实施上,大都忽视了一个这样的事实,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NISO)已经出面牵头组织美国国内图书馆、出版社、图书经销商、电子书数据库集成商等图书出版行业的各利益相关方一同撰写并出版了《图书的需求驱动采购推荐实施规范》(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 of Monographs:A Recommended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NISO DDA),为美国PDA的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但时至今日,国内尚无相关机构组织开展类似工作。
图书馆的采访馆员往往都拥有扎实的图情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机构知识并积累了大量的采访经验,能够保证图书的采购质量。但和他们相比,高校的读者是由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少数的教师组成,特别是低年级的本科生专业背景不足,且学生都普遍缺乏在大量出版物中挑选相关专业书籍的经验,所荐图书往往都是专业入门级的辅助学习资料、科普性质的图书,甚至是为满足自身娱乐需求的各类杂书,都是以即时需求为准绳。专任教师所荐购的图书往往也都是专业方向极深的学术资料,只能满足学校少数同专业相同研究方向的人员使用。这都会降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收藏价值,不利于满足高校对学生的长期教育宗旨,构建具有学校学科特点的特色馆藏。
虽然国内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都对PDA模式持积极态度,但传统的出版社和书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PDA的热情并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具体来看:①PDA对图书的需求一般都是小批量的,即使书商给图书馆较低的折扣率,面临物流成本的增加,他们往往也不愿意做。②对于出版社而言,小批量的按需印刷,将会使成本成倍增加,甚至造成单本图书的印刷成本比定价还高。③PDA模式还使得出版社和书商都要面临销售量无法保证的不利局面。④在电子书PDA方面,在利益、版权、市场保证、技术成本的共同制约下,出版社对于纸电同步更是不愿让步。
PDA模式是把采书权交给读者,但在读者缺乏广泛专业知识及选书经验的背景下,采访馆员普遍对读者的荐书能力表示担忧,同时不排除部分读者会滥用采书权。此外,因为读者的浏览有着不小的随意性,不少读者会由于无意识的阅览或操作不当导致付费,这在电子书PDA模式中尤为常见。最后,让采访馆员把自己长期主导的图书采购决策权交给读者,会让馆员感到畏惧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经费控制问题一直都是长期困扰PDA运行的关键因素,显然图书馆运行PDA的经费是有限的,当预算是有限制的前提下同样也会出现公平问题。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PDA计划普遍都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PDA实施的初期,图书馆往往都存在经费消耗过快的麻烦。如丹佛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与南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在PDA实施的初期就由于参数设置不合理、部分经费被读者滥用且与读者缺乏磨合等原因,经费都消耗极快,图书馆不得不提前终止了当年的PDA计划[4]。
PDA模式充分践行了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读者的主体地位和决策权,照顾了读者的自身需求。但不可忽略的是,在传统的完全以采访馆员为主导的图书采购模式中,采访馆员详细地研究过本校的学科发展方向和专业设置情况,能够按照图书馆长远的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规划购置图书。但和传统的图书采购模式相比,读者的采购标准往往都是以满足自身当下需求为目标,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即时性,不会考虑所荐图书是否具有一定的馆藏价值和再流通需求,这些因素都会冲击图书馆的长期资源建设规划。
PDA在美国经过了长时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积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自PDA理念在2011年由美国图书馆被引入我国以来,国内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可供广泛推广的PDA本土化案例,更无官方制定的标准及实施规范可言,国内图书馆现有的尝试过程困难重重,结果难以预料。同时图书馆还面临着读者能否积极参与,书商能否配合,能否收集到足够的书单,在这种情况下,采访馆员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国内少数较为积极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PDA的实践工作,但大都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如厦门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的纸本书PDA服务,佛山市图书馆的“新书借阅处”,杭州图书馆的“悦读服务”,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服务”等。高校图书馆的人员和经费都较为充足,更有利于PDA的实施,作者在借鉴国外PDA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国情归纳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开展PDA服务的几条可选方案。
高校图书馆普遍都开展了远程借阅服务,且都拥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馆际互借型PDA受外部出版社、书商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同时采访馆员能够有效地对馆际互借的书单进行审核,实时掌握并控制所采图书的种类和预算,且流程清晰便于开展,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开展PDA的先期尝试模式,用以积累经验。
同时,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有一定量的纸本外文书采购需求,但相比于中文书来说,外文书的采购规模都很小,且需求往往都是十分定向的读者,更适合以PDA模式进行采购。另外,相对于中文书出版商而言,外文书出版商有着成熟的PDA经验,很多都能够为图书馆提供完善的PDA服务且对PDA的热情较高,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定向对外文书开展PDA采购,这样也能更好地对少数有外文书需求的读者开展针对性服务。
通过前文中对电子图书PDA模式的介绍可知,借阅型PDA可以同时兼顾图书馆对电子书的临时借阅和永久收藏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采购经费,能够有效缓和图书馆经费增长乏力甚至减少同读者不断增加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图书馆选用借阅型PDA进行电子书采购,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读者实际使用情况随时对“有效使用”的阈值进行调整,以达到增加采购或者减少采购的目的。限于国内电子书馆配商普遍采用包库的销售模式,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先和国外电子书商合作,开展电子书PDA试点。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Ebrary合作开展了电子书PDA服务。
PDA之所以在我国还没有被大规模地推广开来,笔者已经在图书馆实施PDA面临的主要难点与问题的章节中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PDA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肯定要比这复杂得多。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询证采购的理念开展PDA服务。询证采购是图书馆向提供电子书库检索权的出版商预付款项,在协议结束时根据读者使用情况利用预付款项进行采购的一种采购方法[5]。运用询证采购理念开展PDA模式的运行流程如下:①图书馆与数据商共同协商预付款金额;②图书馆向数据商支付预付款;③读者检索并使用图书馆和数据商协商好的电子资源,这里读者可以对这些资源随意进行使用,且不会触发付款;④数据商定期统计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把统计数据发给图书馆;⑤协议期结束后,采访馆员综合考虑读者对数据的使用情况及图书馆资源建设规划,采购同预付款等值的电子资源。询证采购PDA模式的优点如下:①图书馆对馆藏建设有完全的控制权;②经费开支与资源采购数量可预测;③扩大了资源采购范围;④对读者的限制少;⑤书商收入有保证;⑥能让图书馆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6]。询证采购的理念非常好地照顾到了PDA各个参与方的利益,是一种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图书馆PDA方案。
研读美国的NISO DDA,我们可以清楚发现该规范重点强调了PDA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兼顾出版链上各方的利益,要模式多样、方案灵活,注重管理与事后评估,重视馆藏及结合并优化传统的纲目采购计划。这些具体实施规范的制定,为美国图书馆实施PDA项目提供了十分专业的指导,也有效提升了美国的图书出版行业和书商参与PDA的热情,并能进一步促进他们设计出更多灵活、方便、可靠的PDA模式。面对NISO DDA为美国PDA的发展所带来的贡献,中国的相关标准化组织应积极主导国内出版行业链条上的各权威机构和企业尽快设计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版NISO DDA。
PDA的具体实施涉及到资源建设标准制定、编制预设文档、触发参数设置、宣传、平台开发与技术更新及维护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密切操作、协同配合,因此,成立专门的PDA文献建设委员会很有必要。可以由馆长和具体的分管副馆长负责PDA实施过程中的领导、组织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对实施策略、建设标准及经费预算给出指导意见。文献建设部负责PDA项目的实施,包括预设文档编制、触发参数设置、对PDA书单的最后审定及读者归还后的图书采编等工作。流通部负责PDA项目宣传工作。技术部负责PDA平台的开发、维护与版本更新。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图书馆都在向智慧型图书馆转变,作为专业性更强的高校图书馆更要重视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整理。高校拥有较为完整及清晰的结构化数据,学校方面包括专业设置情况、各专业师生数量、重点学科分布等,读者方面包括学号或教工号、性别、专业、年级、学历、职称等。同时,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时,如进行文献浏览、检索、预约、下载及借阅等,也会产生大量的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此外,图书馆用户的社交行为同样会产生大量的半结构及非结构化数据,例如读者在利用移动图书馆、微信、QQ、微博及各类社交网站时所产生的信息等。在收集完毕后,图书馆要把以上数据分类加工为读者身份数据、馆藏资源数据、学科建设数据与读者行为数据,以便更好地调整PDA相关参数的设置,使PDA与馆藏规划相辅相成[7]。
国内线上电子书PDA在实施过程中普遍都面临着现有系统无法有效解决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和读者之间进行交互时的接口问题。在这一技术制约下,图书馆每一次实施线上PDA项目时都要为系统接口问题而付费。所以图书馆需要与专业的技术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款基于PDA的资源采购云平台[8],一次性解决图书馆与各方之间的系统接口问题,并充分运用云平台的注册认证机制、购买审核机制与竞争机制来更有效地使用PDA经费。
无论是在PDA起步较晚的国内,还是在实践较早的国外,PDA基本都是被应用在纸质中文图书和电子书方面,在期刊、多媒体、数据库、外文书等资源上的运用鲜有涉及。下一步,图书馆应尝试在其他资源上开展PDA服务,并以图书PDA模式为参考探究其他资源的PDA运用模式。目前,国内已经有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如吴昊[9]就对PDA在期刊资源建设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设计出了PDA在期刊运用中的流程。
在PDA的实施过程中图书馆要随时掌控项目的实施动态,并在项目有效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其开展评估,通过对经费消耗情况,所购PDA图书的学科分类、价格、出版社、出版时间、借阅次数及单本PDA图书的成本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以便对资源建设标准、预设文档、触发参数的调整以及下一步的PDA实施策略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a)是图书馆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10]。目前,图书馆联盟机制已经广泛存在于国内各个区域的不同图书馆之间,在PDA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图书馆可尝试利用联盟的优势去开展PDA,以便更进一步降低单本PDA图书的采购费用、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