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琛(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000)
心律失常在诸多器质性心脏病中比较常见,属于发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数病情比较轻微,多隐匿,无明显临床表现,或者仅发生轻微心悸,特别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心脏早搏,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出现晕厥或者黑蒙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者及时予以行之有效的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手段,包含类型多样,而了解药物药理机制对指导临床用药、推测预后具有一定的帮助。稳心颗粒属于一种中成药,通过膜抑制作用,阻断折返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延长心脏细胞动作电位,可用于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房颤等疾病的治疗中。据文献报道,稳心颗粒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能够发挥良好疗效[1-2]。本文通过对稳心颗粒成分、药理作用,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探究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药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稳心颗粒是心律失常常用的治疗性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含三七、党参、琥珀及甘松等。党参可补中益气,三七可活血化瘀,琥珀具备镇静安神效用,黄精可滋阴,而甘松则可理气散滞。现代研究认为,诸药合用,可减轻心肌缺血、减少心肌耗用量及心肌细胞波动率,减轻因氧自由基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且可提升冠脉血流量,同时发挥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1.1 三七药理作用 三七,即田七及金不换,属于五加科三七植物根部,味甘微苦,性质温和,三七主要化学成分包含皂苷类及黄酮类。三七生用可止血消肿,化瘀止痛,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可造血、抗血栓,减轻心肌缺血,对免疫功能也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能够对抗因垂体后叶素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缓解因再供氧引起的损害及心肌缺氧,且可扩张冠脉,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心肌耗氧量。据相关文献报道[3],普通三七粉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皂苷等活性成分被破坏的情况,导致药用价值下降,而冻干三七粉则是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成的三七粉,保存了其原有性状,其中包含的水分较少,具有明显抗凝血及抗炎作用,且其药理活性好于普通三七粉,其溶解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采取冻干三七粉获得的临床效果好于普通三七粉末,建议在药物中应用冻干粉末,以达到发挥三七效用的目的。
1.2 党参药理作用 党参种类加较多,但主要化学成分相似,比如,棕榈酸甲酯、齐墩果酸等挥发性成分,葡萄糖、果糖等糖类成分,党参碱及胆碱等生物碱,木醛酮及硬脂酸等三萜类成分,α-菠甾醇等甾体类,钙、镁等无机元素,谷氨酸等氨基酸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党参可提升免疫力,抗疲劳及应激,且可调节脂肪功能,在临床上可用于保肝、降脂、抗炎。据文献报道[4],党参中包含多种多糖组分,比如CP、CP1-2-1、CP3-1-1等,可能经由对TLR-NF-KB通路活化的抑制作用,发挥减少炎症模型细胞中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细胞中NO释放量、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进而达到抗压的治疗效果。
1.3 黄精药理作用 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多种植物干燥根茎总称,早在《食疗本草》中有关于黄精的记载,比如“黄精,味甘,平,无毒等”临床表现,现代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及低聚糖等,能够降低血糖、对抗肿瘤、提升肾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而黄精多糖在黄精中属于主要成分,据文献报道[5],将小白鼠制成心肌重塑模型,予以黄精多糖灌胃治疗,结果显示,同正常小白鼠相比较,心肌重塑模型小白鼠的心脏总指数及IL-6等水平提升,MDA增加,而SOD活性降低,心脏组织ICAM-1等蛋白表达也逐渐提升,研究证实,黄精多糖具备抗氧化、抗炎的作用,且可减少ICAM-1等蛋白表达,进而发挥对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其中,心脏重塑是指因心脏在处于病理状态时,需维持一定收缩功能所表现出的代偿反应,长时间心脏重塑能够引起诸如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性疾病。
1.4 甘松药理作用 甘松最初于《开宝本草》被记载,味甘辛,性温,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可用于行气开郁、理气醒脾,具有中枢镇静、抗炎、抗心律不齐及安定等功效。依照不同化学结构,可将甘松内有效成分分为香豆素类、萜类及木质素类等,且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倍单萜类为主,比如,愈创木烷型等。据文献报道[6],基于网络药理学,甘松中包含的青木香酮、甘松奥醇等成分,而与心律失常疾病有关的靶点包括4个,而拓展关键靶点蛋白、涉及通路分别14个、4个;研究证实,甘松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1.5 琥珀药理作用 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属于矿物类中药,外形多样,如散粒状或团块状等,部分琥珀中存在植物或昆虫[7]。琥珀多散在分布于煤矿及砂质黏土中,主要分布于地层中及黏土中者,质地较酥,重量较低。而来自煤层者,则被称为“煤珀”,琥珀药用历史悠久,常用方剂包括,琥珀抱龙丸、琥珀安神丸、前列通片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通过气质联用技术等可对琥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琥珀主要成分为树脂,以琥珀松香高酸、琥珀银松酸及琥珀酸等。琥珀具有镇静抗炎、活血除疲等功效,但在临床上应用时需与煤珀相鉴别,而煤珀具有燥湿拔毒、生肌止痛等功效,不可替代琥珀使用。
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主要可分为4大类,钠通道阻滞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阻滞剂、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近年来,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发生改变,比如:HCN通道阻滞剂、钾离子通道阻滞与开放等,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西药
2.1.1 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位于心肌细胞膜的钠通道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制受体假说、护卫受体假说等有关。钠通道阻滞剂种类较多,比如氟卡尼、丁卡因。但随着基因遗传等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疾病发病与基因遗传因素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8],电压门控钠通道能够控制动作电位的起始与传播,其中,心脏组织钠通道以1.5亚型居多,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与心肌协同收缩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2.1.2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索他洛尔。药物治疗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以索他洛尔为例[9],可用于治疗抗心律失常,长时间使用后,其安全性较好,可以成为房颤复发的一线用药,对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等均具有较好疗效。
2.2 中药 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在临床上比较广泛,据一项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的研究报道[10],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以气郁络阻证44.75%、阴阳两虚证37.29%最多见,而应用率最高的单品药物为甘草44.75%,其次为丹参34.92%;现代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原则为滋阴通阳复脉,且兼用理气通络,常用药物包括炙甘草、丹参及麦冬等,而配伍药物则可考虑龙骨与牡蛎相配,或者,优先考虑使用泽泻及琥珀等药物,若应用新方,则可考虑应用远志及柏子仁等药物。另据文献报道,以大数据库为研究依托,应用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等技术,以生脉饮为复方代表[11],分析其治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生脉饮治疗心律失常可能与碳、嘌呤或糖类物质代谢等体内能量代谢相关的通路,或者通过对ATP水平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3.1 冠心病心律失常 冠心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多伴发心律失常。而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心悸等,特别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晕厥、猝死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生命安全能够造成严重威胁。据文献报道[12],观察组应用美托洛尔及稳心颗粒,对照组应用美托洛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可归于中医中的“心悸”范畴,与气阴两亏、气虚血瘀有关,应用稳心颗粒,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缓解心悸等临床表现,提升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提高心肌收缩力、控制心率、稳定心电活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一定的临床作用。而稳心颗粒中,党参属于君药,可补中益气,党参为臣药,可补气养阴,三七及琥珀均为佐药,前者可活血化瘀,后者镇静散瘀,甘松属于使药,具备疏肝理气醒脾之效,诸药合用,可行气理气、解郁散瘀、补充益气。另有文献报道[13],采取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高SDNN、SDANN、PNN50指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急性心梗心律失常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发病率逐渐提升,发病后可采取介入手术及药物继续治疗。但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发生心律失常,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这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加重心肌损伤有关,能够提高患者远期病死风险。据文献报道[14],术后立即予以稳心颗粒的稳心颗粒组、PCI术前30min应用前列地尔的前列地尔组、联用稳心颗粒及前列地尔的联合组及对照组术后3d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室性期前收缩率分别为70%、60%、46%、80%,四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分别为43%、40%、16%、53%,四组数据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稳心颗粒组、联合组、对照组的术前QT间期离散度水平、QTC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24h、48h及72h的QT间期离散度、QTCD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梗经PCI术后合并心律失常原因主要为:①氧化应激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增加有氧代谢障碍,使得氧自由基合成释放量增加,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变化,以及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损伤,若使用造影剂,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氧自由基释放量,最终引发心肌出现不可逆性坏死,以及室性心律失常。②心肌梗死后,周围组织发生去交感神经化,引起交感神经纤维再生,激活交感神经,缩短激动之间恢复间隔,提升复极历史年度,强化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使之成为一个异位兴奋灶,而心电图检查后则发现,Tp-Te间期相对于原有数值延长。③心肌梗死发病后,儿茶酚胺释放量增加,室性逸位起搏点的自律性提升,引发室颤阈值下降,而心肌自律性提高,进而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逸搏心律因此增加。④细胞内钾离子过多,钠钙交换过多,引起钙超载,导致T波点交替,或者,在延迟后除极,造成再灌注心律失常。⑤其他原因,如心肌炎性细胞浸润或纤维化,供氧不足引起ATP合成不足,心梗后发生神经重构等。应用稳心颗粒,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肌细胞自律程度,避免心肌耗氧量过高,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进而缓解因心梗PCI术后出现的心律失常。
3.3 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缺血性心脏病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多采取药物治疗。据文献报道[15-18],观察组采用常规缺血性心律失常常规治疗方案及美托洛尔,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8.15%高于对照组的87.04%(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24h室性早搏次数、24h房性早搏次数、24h交界性早搏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PR间期则延长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在中医理论中可认为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故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安神复脉。稳心颗粒中党参可补益气血,三七可活血通络,抑制血小板聚集,甘松内包含的缬草酮、甘油酮成分能够控制细胞膜动作电位及折返激动,且可抑制及延长动作电位,从而抵抗因心肌缺血引发的异位兴奋灶,以及由此造成的心律失常。上述诸药合用,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应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可补益气阴、疏通心脉、活血化瘀,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