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40年历程(1979—2019)》书评

2021-01-06 12:34蔡晶
统一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和平统一台独两岸关系

■ 蔡晶

40年来,两岸关系从隔绝状态到和平发展的历程,昭示着祖国统一的不断推进。当今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两岸关系面临新情况,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作为两岸关系最新研究成果的《两岸关系40年历程(1979—2019)》(孙亚夫、李鹏主编,九州出版社2020年版)应运而生。该书纵向分析了两岸关系重要历史阶段,以重要典型事件为分析节点,让读者重温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横向分析则系统、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两岸关系40年来在各交流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稽古振今,对祖国统一的推进大有裨益。该书汇集不同学科知识背景、不同实践领域的实践者、学者和青年学子多年实践和研究成果,以丰富的一手资料和深刻见解剖析见长,在内容论述、研究方法、学术观点、分析视角等方面更加全面、深刻、透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堪称当今两岸关系研究扛鼎之作。

作为第一本全面系统论述1979至2019年两岸关系的书籍,《 两 岸 关 系40年 历 程(1979—2019)》在内容上主要有两方面特色:

第一,铺陈系统全面,分析提纲挈领。该书结合纵向与横向分析方法,剖析了1979年至2019年4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纵向上分析台湾问题的产生与两岸军事对峙、和平统一方针的确定与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两岸关系新起步和跌宕起伏、两岸关系从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推动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轮较量等6个时期。不仅阐明两岸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而且论述了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走势。作者认为,1949年至1978年间,由于台湾问题的产生及其与祖国大陆的暂时分离状态,加上外部环境尤其是美国干涉的作用下,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直到1979年祖国大陆开始实行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特别是1979年1月《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确定,促使台湾当局调整了大陆政策,两岸关系趋于缓和。在这个新起点上,两岸民众往来和经济文化等交流开展起来,催生了两岸双方分别以授权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方式进行商谈,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制造“两个中国”,“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两度将两岸关系推向危机。2000年3月,具有“台独”性质的民进党成为台湾地区执政党,先后以推动“宪政改造”和“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公投”等举动妄求“法理台独”,使两岸关系再度紧张动荡。祖国大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2005年3月14日颁布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给“台独”势力画上了一道不容逾越的红线。2008年3月,陈水扁推动的“宪改”胎死腹中、“入联公投”被否决,民进党也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惨败,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两岸关系从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其后国共两党积极互动,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包括政治交往、协商谈判、经济交流、旅游交流、文化教育交流、科技卫生交流、基层交流、宗教和民间信仰交流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不断阻挠两岸交流,国民党在两岸政治谈判上的保守,以及岛内民众对和平统一存有顾虑、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出现混乱等问题,也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推进。2016年,民进党首次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在岛内实现“全面执政”。民进党当局虽声称“维持两岸现状”,却采取和推行了一系列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的政策措施,如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切割两岸联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政策,奉行“亲美日、远大陆战略”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一轮较量。

横向上综合剖析两岸政治关系、两岸协商谈判、两岸经济关系、两岸文教交流、两岸社会交往、涉台法律事务、两岸涉外事务、台海军事安全,以及40年两岸关系主要特征和重要启示等9个方面,系统、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两岸关系40年来在各交流领域的发展演进、重要突破、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该书内容充实、构思严谨、阐释准确、分析深刻,勾勒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对两岸关系走势动态追踪性强,对系统了解两岸关系发展演变具有指导性意义。

第二,陈说具体细腻,论述鞭辟入里。在两岸政治关系议题上,作者从两岸政治军事对峙与缓和、两岸政治对立松动与被授权社会团体互动开启、两岸政治对抗省籍与政党互动开启、两岸政治对立缓和与有限政治合作、政治对抗重新升级与官方互动中断等5个阶段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深刻剖析了两岸在政治关系中坚持与冲撞一个中国原则的较量和“台独”与反“台独”斗争两大基本特征,总结30余年两岸政治互动中取得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同时,着眼于分析两岸政治关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两岸敌对状态、两岸政治分歧、国民党弱化一个中国立场、“民主拒统”、“台独”势力和美国外部因素的阻碍等,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在两岸协商谈判部分,详述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的全过程,重申“九二共识”的要旨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同时,具体整理了两岸协商谈判的曲折、困境与突破、进展与挑战,总结这一发展历程中的主要特征和启示。尽管两岸协商谈判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是作者认为,实现两岸政治商谈是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需要,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应有相向而行的政治互信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细节分析具体而深入,历史感与现实感并存。在两岸经济关系章节,概述了两岸经济关系经历恢复联系、波动发展、密切联系、制度化合作、结构性转换等5个阶段,反映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复杂性和运行特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两岸经济关系主要特征,从中重点探讨今后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会面临或需要慎重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和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推进两岸关系实质性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文教交流方面,分析了两岸文教交流发展的单向推动、双向互动开启、双向互动推进、双向互动发展、双向互动快速发展、双向互动不确定等6个阶段,具有发展势头强劲、保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两岸民众互增了解、经济功能和制度化彰显等特征,解析持续推进两岸文教交流的主要障碍和推动两岸文教交流的重点任务,为促进中华文化以及两岸地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借鉴。在两岸社会交往方面,梳理了两岸社会交往从隔绝到互动到逐步发展,在紧张动荡中开辟前进道路,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日趋深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两岸社会交往面临认知差异、分裂势力制造两岸对抗等问题也警醒读者,在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以更具智慧和切实的措施为两岸关系前行推波助澜。在涉台法律事务方面,解析了两岸交流扩大引发了大量涉台法律问题,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和开始交往后产生的新问题,内容包括政治问题和与两岸民众个体利益相关的行政管理等事项,总结了 40 年涉台法律事务的主要特点,包括两岸规制逐渐丰富、两岸司法互助机制初见端倪、两岸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卓有成效。同时指出了涉台法律事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台湾“一国两区”制度架构弱化、涉台法律事务合作政治基础不稳、涉台法律事务合作内在机制不足等。在涉外领域,两岸经历了中美建交后两岸涉外领域较量和对抗的延续,包括祖国大陆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的激烈斗争,与马英九当局的良性互动,2016 年后又重回与蔡英文当局的斗争。作者认为两岸涉外事务与两岸关系演进具有显著的联动效应,两岸涉外事务斗争核心问题和主要内容是维护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涉外领域良性互动最佳路径。同时分析了两岸涉外事务中的“邦交国”问题,参与国际组织问题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在台海军事安全方面,指出近40年台海军事态势主要特点表现为稳定与紧张相交织,导致军事战略对抗的根源是两岸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两岸关系脱胎于国共内战,两岸敌对状态至今尚未正式结束,特别是祖国大陆追求国家统一与国民党拒绝统一、民进党谋求“台独”,直接导致台海长期存在军事对抗局面。加上台湾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台海军事安全态势往往受到东亚、亚太地区军事安全态势影响,尤其受到美国和日本因素强烈干扰,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40年来两岸实力对比非对称性日益突出,祖国大陆牢牢掌握军事主动权。这种对抗性突出、不对称性凸显、外部势力介入特点的解析,对正确理解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

综上内容可以发现,作者系统阐述的40年间两岸关系演进历程,深刻分析的40年两岸关系在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主要特征,深入解读的40年两岸关系中一些重要问题,纵横交织,广度深度兼具。毫无疑问,《两岸关系40年历程(1979—2019)》的出版是40年两岸关系历程的“百科全书”,是学习两岸关系史的一部教科书,必将为两岸关系研究树立一个标杆,在众多同类书籍中独具特色,是中国近年两岸研究一项可喜收获。

《 两 岸 关 系40年 历 程(1979—2019)》除内容的上述两特色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跨学科性和实证性并存,学科融合落点实。该书汇集不同学科知识背景、不同实践领域的实践者、学者和青年学子多年实践和研究成果,以丰富的一手资料和深刻见解剖析见长,在内容论述、研究方法、学术观点、分析视角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在学科方面,主要包括了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涉外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基本取向是相同的,即它们都立足于“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确保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维护和平统一的前景。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寻求政治互信、两岸协商交流、军事互信、经济合作、民间交流等,增进共同利益福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跨学科、宽领域、多层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既坚持了指导思想、画出了清晰脉络,又能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两岸关系研究和发展思维的新突破,也是因应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此外,该书通过大量数据收集和分析把握两岸关系脉络和发展,实证资料丰富、详实。在具有敏感性的两岸军事资料方面,作者网罗祖国大陆、台湾以及外国媒体、智库、研究机构等公布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详细对比了两岸军力对比、军事支出对比、美国对台军售情况等,帮助读者直观了解40年来两岸军事发展和台海局势变化。在两岸交流资料方面,通过两岸贸易统计情况对比、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统计情况、陆资赴台投资统计情况、两岸贸易依存度演变概况、“小三通”货船往返航次统计、金马地区历年“小三通”人数统计、两岸航空直航客运量及货运量、两岸海运直航船舶及旅客概况、两岸邮件往返情况、两岸进出口统计等数据,阐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发展和势不可挡。文教交流中,各发展阶段祖国大陆应邀赴台交流项目数分类统计、祖国大陆人士赴台从事文教交流核准数等数据,说明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程度、范围、领域、层次等明显扩大。以历年两岸人员往来统计说明两岸社会往来呈现规模扩大、层级提高、渠道拓展、快速平稳的发展态势。在涉台法律事务方面,涉及两岸人民跨境探亲、旅游、投资、经商、就学、就业、两岸民众纠纷裁决、跨境犯罪等具体案例。以1988年至2008年台湾“邦交国”数目变化等数据和案例,指出台湾当局试图拓展“国际活动空间”做法的不正当性,以及在国际社会的不得人心。该书通过对历史经验和现象的归纳总结,探寻两岸关系发展客观规律,对进一步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书中大量实证材料也为这一领域的后继研究留下了宝贵的二手资料。

第二,历史感和现实感统一,视角广阔站位高。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强调:“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 70 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段话是《两岸关系40年历程(1979—2019)》一书的初心,也是海内外长期从事两岸关系研究、台湾研究、祖国统一研究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两岸人民最大的夙愿。正如孙亚夫在导言中说:“这段话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自信心,鼓舞着全体中华儿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奋斗。”两岸关系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过程,是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基本步骤。该书将两岸关系嵌入祖国和平统一战略框架之中,把握两岸关系40年演变历程特征,且站在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总结基本规律与发展经验,进而展示两岸关系未来与统一前景。正如习近平所说:“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以“和平发展促统一”,是对中央倡导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积极响应。但是“和平统一”绝非应景之作和凭空设想,作者在深入分析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坚持“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充分考虑台湾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灵活性,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和平方式基础上,深刻指出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台湾民心和和平统一前景,使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都达到融合发展状态,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中把握十个主要特征和九个重要启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愿景。这种理据结合、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分析思路,体现了该书各位作者敏锐的把握能力,对于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发挥重要启迪作用。

总体来说,《两岸关系40年历程(1979—2019)》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高度,分析两岸关系发展历史经验和现象。全球疫情暂未结束,两岸关系在百年变局中如何和平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统一的推进。正如书中所说,“无论从民族意志、政策主张、力量对比,还是从民族复兴进程来看,也就是从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等诸方面来看,争取国家统一必然战胜图谋分裂国家,统一必然胜利,分裂必然失败”。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两岸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家统一最佳路径。该书通过辩证地、动态地、系统地看待两岸关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理性务实思路和自信,对加深认识两岸关系及其对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意义将大有裨益。书中大量实证材料也为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有助于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两岸关系研究的前沿问题。

猜你喜欢
和平统一台独两岸关系
斥“台独”狂人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尹楚平:和平统一是“中国梦·侨胞梦”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俞正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