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民 倪霞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延续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台独政治路线”(坚持“台独”立场、主张“一边一国”)、“台独经济路线”(经济上“远中脱中”与推动“新南向”)与“台独文化路线”(推动“文化台独”活动与建构“台独”史观)。因此,当下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政治上的矛盾,仍然是统“独”矛盾,是“台独”与反“独”促统的矛盾。在社会层面,是融合发展与反融合发展的矛盾。在文化领域则是,坚持中华民族史观、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意识与蔡英文当局推行“台独”史观、大搞“去中华化”“文化台独”的矛盾与斗争。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与目标。中华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实现民族复兴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对于凝聚和团结历代各族人民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中华文化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坚持弘扬中华文化,揭露蔡英文当局的“文化台独”反动本质,用中华民族意识融解“台湾主体意识”,确认中华文化是台湾的主体文化、台湾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认知,匡正错误的“台独文化史观”,才能逐步有效遏制“文化台独”的蔓延与影响,避免中华文化被“台独”分裂势力所践踏与辱躏。
海峡两岸经历巨大历史社会变迁,随着台湾岛内政治发展,台湾岛内除了在政治上出现严重的“台独”分裂主义意识外,也已形成强大的“台独”政治阵营。继李登辉与陈水扁之后,目前执政的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更是变本加厉,依靠手中掌握的权利与资源,一方面大力推动“去中”“远中”“脱中”“离中”“反中”“抗中”与“仇中”的政治分离政策,企图“解构中国”,完成体制上的“台湾国家建构”;另一方面,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等方面大力推动“文化台独”政策,企图完成心理、精神与文化上的“台湾国家认知建构”。因此,“文化台独”就是从历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象征、符号、标识等多方面,推动“去中国化”“去中华化”,及塑造“台湾国家化”的历史、文化、教育、观念意识等一套“台独”政策举措。蔡英文当政后的“文化台独”活动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转型正义”与“多元文化”名义,全面推动“去祖”“去孔”“去中”等“文化台独”活动,企图将“台独”行动合理化、正当化。蔡英文在2016年就职这一象征性的重大典礼活动讲话中,不提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或同为炎黄子孙,其后取消遥祭黄帝陵。蔡英文当局还试图消除孔子在台湾的历史文化地位,攻击国民党在台湾拆除日本神社、重建孔庙是用“他的孔子”来统治,取消纪念孔子生日的教师节,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要取消代表孔子象征的“万世师表”四个大字。
二是解构“中国史观”,建构“台独史观”。一方面通过颠覆“中国史观”,建构以台湾为主体的“台独史观”。其中,新版“12年国教课程纲要草案”把高中历史课目中的“中国史”列入东亚史,企图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关系,并将“两岸关系区域化”。另一方面以“原住民史观”与“南岛史观”对抗“汉人史观”,将台湾主体性与原住民相连结,并将原住民起源“南岛化”。蔡英文2020年年底展开所谓台湾与南岛历史文化同源的“寻亲之旅”,以建立“台湾国家化”分离主义的新史观与合理性。蔡英文在过境关岛时竟然表示,台湾与关岛关系独特,历史文化根源可远溯数世纪之久,马绍尔、图瓦卢与所罗门群岛“这三国人民和我们的人民都源自南岛,期待大家一起追根溯源”。这不仅是“脱中反中谋独”的问题,而是对历史文化的窜改与扭曲,是对中华民族的背叛。台湾民众除少数原住民外均来自祖国大陆,祖先在祖国大陆,怎么能说台湾人民都源自南岛。新的大量考古证明,台湾原住民来自福建沿海。最新境内外研究证实,南岛语族约8000年前起源于福建沿海地区,台湾自己发现的马祖亮岛遗迹也证明,南岛语族应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而非由南太平洋向台湾迁徙。蔡英文“寻亲南岛”的要害就是将台湾归于南岛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南岛语系大家庭的一分子,两者同源同根,以否定两岸同源同种同根同血脉,要破解“两岸一家亲”。这是真正对中华民族的背叛,是对先祖的不敬,甚至是对先祖的污辱。
三是割裂中华文化与语言,谋求建构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台湾文化与语言体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强势主导,确定减少高中语文的中华传统经典,压缩高中课纲中的文言文比例;推动“国家语言发展法”,提出并推动“英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旨在降低汉语重要性;推动制订淡化中华文化的“文化基本法”,提出“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口号,举办“台湾文化节”。
可以说,“文化台独”尤其是“去中国”与“反中国”的“台独教育”,其实是“台独”分裂势力“政治台独”总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化中国”“历史中国”与“血缘中国”甚至“政治中国”的公然挑战。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文化台独”确实造成岛内青年一代思想价值混乱,常常将台湾地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并列或对立,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有所淡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明显下降,对祖国认同出现严重异化,反而将台湾文化视为主体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岂是蔡英文等“台独”分裂势力推动的“文化台独”举措所能彻底改变的。即使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1年,大力推行“日本文化”甚至“皇民化”,遏制与打压中华文化,也未能改变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属性与中华文化主体性。今日台湾,不论南北,不论何种族群,基本的或主要的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等都是中国的,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岛妈祖信众超过1600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三分之二。即使许多绿营人士甚至“台独”人士,他们的文化信仰也是中国的,家里墙上贴的是中国字画,讲的是中华文化古典。只因他们政治价值与政治立场的改变,或因政治制度与祖国大陆对立,心灵被扭曲,从政治认同的改变发展到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毁弃,却无法改变他们的中华文化基因。
还必须明确,当下所谓的“台湾本土文化”只是中华文化下衍生的区域文化、地方文化与次文化,就像福建文化或广东文化一样,不是民族文化,均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地方性的“本土文化”不必也不能否定中华文化这一主体文化。台湾“台独”分裂势力或绿营势力不断强化“台湾本土文化”,旨在强化其与中华文化的差异与不同,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与意图,是一种“台独”政治操作。
蔡英文当局“文化台独”的重大负面影响是深远的,绝不能低估。面对岛内日益严重的“文化台独”问题,需要重视与正视,要在文化上进行拨乱反正,坚决揭露蔡英文当局“文化台独”的反动本质与政治图谋,其所作所为是违背广大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价值信仰的,是反中华文化的,是违背中华民族利益的,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背叛,是对中华民族的背叛,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同时,需要通过持续不断、多种多样海峡两岸的广泛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华文化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共同保护好、维护好中华民族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不过,在民进党执政及掌握了所有资源与权力的情况下,中央政府还无法在台湾进行实际的有效治理或管理,要遏制“文化台独”还面临不少困难,预计蔡英文当局还会进一步推动“文化台独”活动,并作为对抗祖国大陆与对祖国大陆表达“不屈服”的重要手段。遏制“文化台独”任重道远。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时间并不在“台独”分裂势力一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在台湾不会轻意被“台独”分裂势力所中断,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不会被完全阻隔,广大台湾同胞深厚的中华文化意识不会轻意被改变,反而会在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交往互动进程中不断延续、延伸与弘扬。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要通过两岸民间广泛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增进中华文化的共同意识。特别是要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台湾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意识、中华文化意识、中华共同体意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
目前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同胞携手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意识与反对遏制“文化台独”是非常困难的,但两岸同胞还是要坚定信心,勇于承担,采取多种方式与手段,尽最大努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抵制“文化台独”活动,增强中华民族意识。
两岸同胞要共同揭露与抵制蔡英文当局的“文化台独”行径。要明确将其“文化台独”活动定性为是对中华文明的背叛、摧残与戕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未来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祖国大陆要将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作为对台工作重大文化工程。要制订长期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发展规划,并给予大力支持,是遏制蔡英文当局“文化台独”最有效手段之一。
促进与扩大两岸民间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的、教育的、艺术的、宗教的、民俗的、体育的、技艺的,等等。通过广泛交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同时要实现两岸文化交流的机制化、制度化与经常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实施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文化出版工程。两岸民间机构已单独或合作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华文化的书籍,如台湾孙文学校出版了中华文史哲系列丛书(七本),两岸合编出版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古诗文选读》与高中语文课本等,但还远远不够,支持不够,宣传不够,发行量不够。祖国大陆应给予更多支持,可设立专门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的中华文化出版工程,给予一定的出版经费支持。有关部门机构或单位可通过各级政府机构采购方式,将不同版本与风格的中华文化书籍作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礼品赠予从事或参与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同胞。
扩大增设两岸文化交流专门基金。两岸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需要可持续使用的经费。两岸民间尤其是台湾已有不少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基金会或基金,祖国大陆专门用于从事或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基金不多,不能满足广泛的、可持续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也可与民间合作,成立不同性质、规模与功能的两岸文化交流基金,实现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等现代媒体手段,广泛灵活宣传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此外,两岸同胞要树立超越两岸意识形态分歧的中华意识与中华情怀,自觉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意识。
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意识。增进两岸同胞同是中华儿女的民族血脉意识。增进两岸同胞中华情、中国心的民族情怀意识。增进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一家人的亲情意识。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历史文化传承意识。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自信意识。增进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意识。
台湾远见—天下文化事业创办人高希均先生在文章《追求文明社会的“家和万事兴”》(台湾《联合报》,2018年5月31日)写到:
“中华情一直在我梦中与心中浮现,从未消失。西方社会四十年的教学生涯,最后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回归。
中华情是对中国百年历史的屈辱有悲情;
中华情是对锦秀河山与朴实人民有亲情;
中华情是对中华民族及灿烂文化有热情;
中华情是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有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