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红芬,李 剑,陈永昌,季瑞良,包翠琴,冯建春,马世珍
(1.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疾病预防控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卫生监督所,甘肃 兰州 730000)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公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线路覆盖面广、人口流动性大,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铁路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为保障运输安全,铁路迅速进入应急处置防控状态。经过1年多的努力,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1],但国际疫情仍然严峻,我国仍然面临新冠肺炎输入病例和国内病例零星出现的情况,如何在满足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正常运行需求的同时,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铁路系统需要研究的课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铁路生命通道、物资通道、绿色通道的作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办公室、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路地协调联动,构建起了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2]。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实行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所一体化管理,落实落细应急值守、疫情处置、化验检测、现场消杀、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健康宣传、防控督导等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全力发挥铁路卫生保障工作[3]。国铁集团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变化,实行“一日一图”,停开部分列车并及时调整购票、退票措施[4],切实维护广大旅客权益;实施阶段性下浮货运杂费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对物流的影响[2];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疫情精准防控[2],充分发挥全国铁路一张网、一盘棋的优势,设置绿色通道,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应急物资和医护人员的运输任务。
根据国铁集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铁路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各单位采取措施织密织牢职工安全健康“防护网”,加强对主要行车工种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健康管理,摸查职工和家属的疫区旅游史、停留史,并做好登记和随访[5]。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要求对站段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设置必要的防护宣传标识,要求职工及相关工作人员岗前岗后测体温,上岗期间尤其重点行车工种一律戴口罩、手套,勤洗手、勤消毒,站车消毒人员做好全身防护,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划小工作单元,相关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职工食品安全和分散就餐管理、职工单身公寓管理,保证人员相对分散,减少相互接触,压实站段自我管理和卫生机构督导管理的责任,实行疫情防控责任“双包保”,保证联防联控到位。
铁路在全国范围开展交通管制,要求旅客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非药物防控措施。在车站方面,采取客流引导、人员分散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客聚集性候车;做好旅客进出站保持“一米线”距离并100%体温检测、边境和口岸过往旅客的体温和核酸检测排查、大数据下的电子健康码检测;设置爱心留观室,做好列车下交发热旅客的留观和移送地方政府工作并做好终末消毒。在列车方面,要求旅客列车途中加强巡查和旅客体温抽测,及时发现发热旅客;列车预留隔离区域和座位,供途中发热旅客和相关工作人员使用,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发现发热旅客及时安排下交,并做好应急消毒和终末消毒。严格落实车站和列车通风换气、卫生保洁、日常消毒等防控措施,做好相关记录,加强对旅客防控知识宣传,让每位旅客自觉参与疫情防控中。货物列车做好进口冷藏冷冻食品新型冠状病毒检疫检测、货运人员的日常防护措施及健康状况检测工作,切实落实“人物同防”,降低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
国铁集团根据国内外疫情新动态不断调整防控方案,分类分期分区逐步将疫情处置状态从全面应急处置转变为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相结合的防控模式[6]。
(1)制订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国已基本阻断本土传播,但还有部分省份出现零星疫情,提示新冠肺炎疫情未来仍有不确定性,还应进一步细化本单位工作方案、制订好应急演练方案并组织开展模拟场景演练,加强疫情防控培训、宣传,夯实疫情应急防控能力。
(2)应急物资储备以传染病导向为依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过8次重大疫情,其中6次为呼吸道传染病[6]。因此,各单位红十字应急药箱储备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导向,并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和疫情防控要求,预选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关键岗位和技术骨干,进行合理布置和调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保障突发疫情时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1)国铁集团根据国家经济运行和疫情防控战略部署,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出台了具体方案[7],国铁集团各单位按照文件精神,根据境外疫情和国内疫情动态,构建新冠肺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常态化防控配套方案保障有力,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加强车站、列车防控和职工防护,有效守好铁路关口,确保疫情不通过铁路线传播。
(2)各铁路单位疫情防控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抓好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疫情防控,针对高、中、低风险地区实施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为广大旅客和职工家属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球还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状态,持续时间尚无定论,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传播隐匿,预示着传染源将长期存在,今后发生疫情的风险也将长期存在;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且潜伏期后期也具有传染性[8];易感人群众多,尚未形成免疫屏障,因而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旦有新的传染源未及时控制,易在人群中蔓延引起疫情反弹。为此,铁路公共卫生人员应发挥专业优势,了解国铁集团、各省、直辖市疫情防控策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开展疫情分析预警,汇总分析监测数据,综合研判疫情风险,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提出防控即时应对措施;对发热职工、站车发热旅客及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做追踪随访,做好发热旅客隔离场所的终末消毒,按程序及时报告,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出入高、中风险地区的始发和终到列车的整体车辆预防性消毒工作;深入基层站段,针对通风消毒、保洁制度、职工健康监测、职工患病报告、发热就诊、职工和家属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检查指导,督导各单位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多渠道宣传手段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紧扣科学防控开展政策解读、防病知识和新冠疫苗接种常识的相关培训,引导公众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接受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个人防护手段和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防控措施。
“在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9]。政府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控,发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新闻媒体的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作用,铁路车站、列车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疫知识宣传,正面引导旅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对疾病病因、防范措施等的科学认知水平,从而主动而理性的接受合理的预防行为措施,做到长期、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风险。
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处置转入常态化防控,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境外疫情持续上升,国内疫情的散在发生,充分证实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铁路各单位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
法治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稳定器,更是疫情防控时增强“社会免疫力”、提高社会“整体战斗力”的良方。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铁路充分认识依法防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管理卫生应急工作,有效处理铁路运输中出现的各种疫情防控问题,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的多项举措,如进站或出站旅客测温、健康码查验、发热旅客应急处置、疫情的报告和发布、列车运行“一日一图”、站车场所清洁通风和预防性消毒等行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通过在车站、列车上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将普法宣传融入疫情防控管理和乘车服务全过程,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更好地推动铁路企业依法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
接种疫苗是疫情防控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铁路强化宣传新冠疫苗接种常识,消除职工、家属及旅客接种疫苗的疑虑,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知识知晓率和主动接种意愿,同时做好与地方政府防控部门的对接联系,合理安排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接尽接”“愿接尽接”,以逐步在人群中构筑起免疫屏障,从而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度和广度空前,未来发展趋势尚在探索中,疫情防控主体工作也随着疫情态势逐步调整。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各单位需要及时转变并适应新的防控工作状态,将应急处置状态及时调整为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防控模式,依靠常态化的卫生防疫手段,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防控目的。同时,还需要练就一支过硬的应急处置队伍,时刻关注疫情动态,针对突发疫情能够及时做出应急响应。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疫情通过铁路传播。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模式,铁路各部门应继续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依据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责任落实,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守好铁路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