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利建设的“馆陶路径”
——馆陶县农村供水“三化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2021-01-06 12:27:22李云飞
河北水利 2021年3期
关键词:馆陶县管网供水

□李云飞 郝 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如何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如何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如何推进“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老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馆陶县水利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农村供水服务管理上,围绕建立“数字水利”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农村集中供水数字化监管服务新路径,形成了以“管理精细化、运维信息化、管网改造提升智能化”为内容的“三化”工作新模式,为广大水利系统尤其是农村供水服务管理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范本。

1.“三化模式”的主要内容与做法

“三化模式”,管理精细化是保障、是基础、是前提,运维信息化是平台,管网改造提升智能化是手段。

1.1 建立健全一套链条式的系列化服务管理规范,为精细化服务管理提供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保障

我县从水资源保护到饮用,从落实管理责任到安全用水、节约用水知识的宣传,从纵向到横向,完善建立了一套立体式、全方位、有机衔接的度,服务管理制共计24 大项、61 小项。水利的数字化离不开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队伍建设,按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要求,2015年8 月,县编办批复成立了“馆陶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为县水利局下属正股级事业单位,列入公益事业,人员编制27 名,总站下设分站,分站所辖各村均设有一名农村饮水管护员,实行每月一培训、每月一例会、每月一发工资的“三月”管理模式。对于不会使用智能终端设备的用户,村级管护员手把手的培训或代收代缴。同时,县组织水利、环保、卫健等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会商,及时指导工作开展,解决存在问题。信息化、智能化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为积极引导群众、宣传群众,该县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全、节约用水知识,知识的广泛普及,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1.2 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平台,对农村供水实行信息化监管和运营维护

我县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信息,于2018 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该平台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是智能化办公。总站与各分站建立网络平台、钉钉工作群,实现了数据、资料、报表的实时传送和报修以及维修的快速反应。利用钉钉视频会议功能,可以在线召开会议、在线培训、异地学习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各类工作费用。二是数据实时监测。流量和管网压力等数据定时上传系统,数据按照时间连成一条动态曲线,发生异常,即水量、压力突然增加或减少,系统即自动报警,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确定问题发生的位置、性质,发布指令,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排除故障。三是水源自动切换。平台通过实时传输用户用水量,进行漏损分析,数据一旦异常,平台即立刻定位报警区域,远程关闭阀门,有效地缩短了安全事故的反应和处理时间。同时,通过自动监测蓄水池、水量、水压、出水量,传输并分析数据信息,一旦地表水源发生故障,信息平台即可自动切换至地下水源,实现了地上水、地下水双备水源格局,该功能同样可以通过地表水源置换管网,实现站与站之间互通供水,使全县形成了一个互通互联互用的供水网络,使供水保证率时时刻刻保证在100%。

1.3 做实一个大联合,在管网改造智能化上做大文章

作为已经脱贫摘帽的省级贫困县,馆陶县在农村饮水方面的财政投入远远超出了国家、省市要求的比例,2019、2020 年分别达到6886 万元、2350 万元,但由于历史问题较多,距离群众对饮水方面越来越高的愿望和要求,仍然存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个别地方水损偏高、抄表难、缴费难等问题日益凸显。鉴于县域财力所限,且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这一实际情况,馆陶县农村供水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按照“大联合——大数据——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与中国电信、建设银行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展,极大地加快了管网改造智能化提升工作。用户使用中国电信卡号,中国电信免费赠送物联网水表,且用户选择的中国电信月费套餐额度越高,优惠的金额就越高,优惠的费用以红包的形式发送用户。同时,县总站与建设银行合作,为每一个乡级供水站和村委会开办银行账号,方便了使用银行卡用户的缴费。不管是使用中国电信卡号缴费,还是银行卡缴费,数据信息最终全部进入县级信息平台,进行归纳、统计、分类和处理。至目前,全县已对26 个行政村进行了管网改造和物联网水表安装,共计投资1068 万元,铺设村内供水管网56.7 万m,安装物联网水表8674 只,受益群众8674 户2.6 万人,让群众实现了自我手机缴费、查询、报停,用水自我掌上控制,广大群众吃上了“明白水、安全水、放心水”,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有效地提升了广大农村群众对农村供水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

2.效果与效应

我县农村供水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实施“三化”工作模式,在实践层面,较好地诠释了“数字中国”战略在水利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无限生命力,因而,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惠了民、便了民。在不增加群众任何负担的情况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县农村供水总站、县电信公司、村委会三方合作,由电信公司和各村配合,推广物联网水表安装到户,实现了“水费不用催、缴费不出户”,有效地解决了水费“收缴难”的问题,实现了由后付费向预付费、盲目用水向计划节约用水的转变。用水户根据专属的接水点编号,不需要到指定的缴费网点缴费,可以通过公众号、微信、POS 机等多种方式缴费,有效地解决了“总表与分表计量误差、用户轮流收取水费”的问题。

二是有效地杜绝了农村供水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公开、透明代替了“暗箱操作”,数字化、智能化代替了“人工人为”,“人防+技防”铲除了腐败问题滋生繁衍的土壤。

三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通过数字化运行维护和智能化控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问题,管网漏损节约2/3,维修减少2/3,年节约水资源70 余万m3,节省水费126 万元。

四是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成本。当用户剩余水量低于预警值时,平台会向用户发送短信提示,提醒用户及时交费,当用户用水停止、剩余水量为0 时,阀门即自动关闭,非常便捷。管网智能化改造前,全县10 只水表,一月一抄表,一次抄表历时9 天400 人,现在一键完成,年可节约抄表费580 余万元,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是实现了农村供水、群众、合作方的同频共振、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较合作前,中国电信在馆陶的市场占有率增加8%,营业收入增加8%。

六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是完善乡村水、电、路......等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各类基础设施。馆陶县农村供水“三化”工作模式,以增强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推进了农村水利设施的现代化、网络化、便利化,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水利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载体和切入点。

3.启示与思考

“三化”工作模式在实践层面带来诸多良好“蝴蝶”效应的同时,在理论层面,也给广大水利人尤其是农村供水战线工作者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数字水利建设要从基层做起。供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首先要从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抓起。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水利事业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事业的美好向望。

启示之二:数字水利建设是加快形成水利新发展格局、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用和赋能技术,能够帮助传统产业跨界融合、重构组织模式,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拓展新发展路径。同时,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多个领域的渗透,不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逐渐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启示之三:数字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数字水利队伍。建设一支既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又懂农村基层水利工作的专业队伍,也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当前农村供水工作乃至水利事业的首要之举。

启示之四:农村供水以及水利事业的数字化建设要有“大联合、大协同”意识。不能就水利说水利,不能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有大联合、大发展的理念,大联合促进大数据,大数据促进大发展,大发展形成新格局,以新的动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有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馆陶县农村供水部门、电信、建行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协同发展,有效地说明了这一点,也是一有力佐证。

猜你喜欢
馆陶县管网供水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0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0
管网改革虚实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18
织起一张共管网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雪峰在市县领导陪同下来馆陶县视察/剪影
陶山(2017年1期)2017-07-05 14:53:57
速生白榆组培苗在馆陶县的生长状况及其适应性分析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中国水利(2015年10期)2015-02-28 15: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