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2021-01-06 10:30张潇丹
山东农机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道士

张潇丹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文学硕士,高校教师)

70年前的今天,曾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响遍大江南北,响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这首曲子便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曲作者阿炳,江苏无锡人,正一派道士,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其父华清和为无锡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通多种民族乐器。阿炳受其熏陶,十多岁便会演奏鼓、笛、二胡、琵琶,十五岁时技艺渐精,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18年父亲病故,他继为雷尊殿当家道士。后来阿炳因交友不慎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身患重病导致双目失明,被赶出雷尊殿,从此以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12月,阿炳病逝,享年57岁,葬于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二泉映月》被灌制成唱片后,风靡全国,也在国际乐坛不胫而走,征服了国内外众多听众,被誉为世界名曲,成为许多著名乐团演奏的经典曲目。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发出“这首乐曲应该跪下来听”的感叹!1991年,一位英国音乐家听了《二泉映月》的录音后说:“中国的贝多芬。”1985年,美国评出“十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

《二泉映月》一开始平静、舒缓,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无锡惠山之下,藤萝摇曳,树影婆娑,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如倾如泻,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那些跳跃的旋律组合其中,缓缓滑行,给人一种心灵沐浴的感受。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爱那惠山的清泉,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此时此刻,心中所有的浮躁、郁闷都被淙淙泉水冲走了,身体似乎已经飞向广阔的天穹。

听着听着,音乐忽然变得低沉起来,轻拢慢捻之间,诉尽了人生浮沉,道尽了世事沧桑。阿炳4岁丧母,29岁丧父,英年失明。对于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来说,《二泉映月》是一首苦难之歌,是他情感宣泄、愁肠寸断的苦吟。阿炳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每个音符似乎都在倾诉命运多舛。弓弦在呜咽,阿炳用琴声平静心中的巨澜,将一个个音符往返于浪峰之颠,令人感受到了他对坎坷人生的悲痛之情。弦弦掩抑,仿佛看见阿炳在惨淡的灯光下拿出二胡呜呜地泣诉,在飘飘洒洒的飞雪中,吟着凄婉哀怨、悲伤欲绝的悲歌。

正当听众沉浸在凄婉低沉的哀鸣之中时,只听琴声渐亢,顷刻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由悲戚变为刚烈,由低沉转而激昂,时而如惊涛拍案,时而若春雷鸣响。曲为心声,这是作者长期压抑的怒火中烧,是作者的抗争和呐喊。正因其出身、坎坷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阿炳的艺术活动及音乐作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暗含着对社会黑暗的讽刺和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同时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用乐曲抒发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二泉映月》是阿炳饱蘸热泪和心血谱成的千古绝唱,是用生命铸就的旷世名作。《二泉映月》的创作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处处显露出作者非凡的艺术才华、深厚的传统音乐功底以及广博的音乐修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杰出代表作,对祖国传统文化尤其民乐的继承、发掘和传播无疑是一大贡献。

阿炳走了,而他的《二泉映月》将永留人间……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道士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A New Way of Dao
张帮主
王婆酿酒
张帮主
《道士下山》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