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喜 付汀汀
面对不断成长扩大的新兴领域,党如何强化在这一领域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凝聚力,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影响覆盖?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1]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各类商圈市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互联网行业是城市发展的新兴领域,也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位于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深圳华强北街道,聚焦商圈党建特点,通过组织嵌入,围绕组织整合、商圈发展、党群服务和商圈治理,形成以商圈党委为核心的商圈有机共同体,有效整合商圈内的党组织、商户、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商圈繁荣的良性互动。
商圈不仅是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对象,更参与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场域,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把党的工作深入进去、把资源要素调动出来。如何强化党在这些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影响力覆盖,不仅是推动开展城市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和深化城市治理的题中之义。
研究发现,非公经济发展使得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成为重要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来源,非公企业党建是扩大党执政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必然要求。[2]党建工作是其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研究发现,党组织的嵌入与建设能够有效提升非公企业的治理效率和绩效水平。[3]非公企业党建是实现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条件;[4]强化城市党建基层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区域组织共建共享共治。[5]总之,加强非公领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新课题,也是推动新兴经济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的“助燃器”。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非公领域党建工作方式,为实现党对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提供了可行思路。如北京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整合与服务功能,提升党建工作有效性。上海探索从“支部建在楼上”到“党建+服务”再到“破圈”党建,打破楼宇界限、整合资源下沉、整体服务上升,共同构筑融合生态圈。[6]南京采取“1+N”模式组建商圈党组织,有机链接联动商圈内分散的各类党组织,以点成面,打造“红色商圈”,扩大党组织战斗堡垒力量。[7]总的来看,非公领域的党建工作已开展了各种方式的创新探索和有机耦合,但更加准而精的商圈党建实践仍需更多的挖掘。
长期以来,商圈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影响辐射相对薄弱的“溢出”区域。相对于其他形态的新兴领域而言,商圈是一个人员、物资、信息和资源高度集聚和流动的区域,不同属性、规模和利益的企业商户主体,集聚在商圈进行交易和合作。快节奏、高频率的流变中产生并放大了党建工作的管理问题。一是经营主体的异质性与党建的规范性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商圈内的企业商户数量众多,组织规模、经营业态、经济效益差异显著。各经营主体党建资源分散,“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各抓各的”,缺乏领导核心,党建工作缺少整体统筹和融合共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党建管理体制复杂混乱等问题。[8]二是商圈党员流动性与党建工作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商圈从业者党员往往“朝增暮减”,随着商户经营业绩的好坏发生岗位变动,党员流动性大、分布性广。一些口袋党员、失业党员、跨区域流动党员、自主创业党员等大量存在,导致商圈党员的个体化、碎片化、隐形化,游离于党的组织视野之外。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主体的逐利性与党建工作的政治性之间存在紧张关系。部分商圈内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组织规模小,党员人数少,对于开展党建工作存有抵触拒绝心理,担心党建工作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存在重经营、轻党建的“两张皮”问题。外部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未完全融入党建工作,致使党组织地位弱化。[9]此外,相对于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商圈党组织开展活动还面临资源紧缺的困境,往往缺乏开展党建活动的场地、经费以及人员投入。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深圳华强北,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上步工业区。该工业区孕育了腾讯、中电、华强、赛格、振华、华发、桑达、中航等知名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华强北制造业对外转移,商圈兴起,商业区总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各类专业市场23个,专业市场面积超过深圳全市总量的1/5。2008年,华强北被中国电子商会授予“中国电子第一街”称号,标志着华强北商业街作为全国电子商业界的龙头地位。目前,商圈共计拥有卖场45家,企业2.5万家,个体工商户2.6万户,从业人员22万,日均人流量约20万人,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其中,主营电子类产品的卖场20家,商铺总数34732家,占总商铺数的86.48%。华强北是全国电子产品集散地和辐射基地,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商贸中心,也是全国最大全球安防产业最重要的交易中心和资讯中心,以及国际创客中心。
伴随华强北商圈快速成长,商圈党建工作也随之提上日程。2014年,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以“一领两建三同”为理念开展商圈党建,即坚持党的领导,建组织、建机制,推动商圈内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同管理、同服务、同发展,统筹融合商圈内各类党组织,把党员真正凝聚起来。2016年,华强北街道提出“党商社企群”五位一体的商圈党建组织网络,以及商圈需求响应机制等五大运作保障机制。2017年,华强北街道党工委正式成立华强北商圈党委,提出“共融、共治、共享、共创”商圈党建模式,聚焦商圈新经济、新业态、新阶层人士云集的特点,充分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2018年以来,华强北商圈聚焦组织、发展、服务和治理四个维度,打造商圈党建“四个共同体”,街道党工委持续创建引领商圈繁荣发展的党建新模式,推动商圈党建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建工作伴随着商圈的发展不断探索革新,但围绕的中心议题没有发生变化,即如何更好地推动党在商圈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影响覆盖,推动商圈发展与党的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强大。当前,华强北商圈探索商圈党建共同体模式,就是通过党的组织嵌入和工作嵌入,将党的组织覆盖、与商圈繁荣发展、商户企业服务提升,以及商圈和谐善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工作与商圈发展的良性互动。
抓好城市党建,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是前提。作为一个高度流动的区域性社会,商圈存在主体多元、资源分散、要素流动的鲜明特点,党建工作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党员管理和服务也难以得到整合规范。过去,商圈内党组织隶属关系、工作领域各不相同,多头林立,依靠社区党委开展党建工作统筹力度不足,权威性不够。为此,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于2017年6月组建华强北商圈党委,吸纳商圈各类党的组织资源,合力打造党的组织共同体,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商圈党委下辖1个电子市场联合党委、1个深圳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党委,122个“两新”支部,覆盖辖区内的1748名党员。
构建“一核多元”商圈党委组织架构,吸纳党商社企群组织资源。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委根据商圈内的企业商户特点、业态分布和利益格局,构建由党委、商户代表、企业代表、社会组织、群众代表等构成的商圈党委组织架构。商圈党委委员9名,包括华强集团、顺丰速运、学而思教育、曼哈顿商业等商圈内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高管,书记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同时,设立兼职委员12名,分别来自于商圈内的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包括顺电集团、中航城、京华集团、振华集团、赛格集团、深圳市电子商会,以及区公安、交警部门等。商圈党委内部成立党务促进、宣传教育及文化事务、纪律检查及廉政建设、转型升级及商圈发展等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9名,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商圈党委每月定期召开商圈党委会议,建立党企联席会议机制、企业商户诉求响应机制,设立商事服务室,每周四晚7点到9点由商圈党委班子成员轮流值守,收集商情民意,加强党企双向联动,不断推进商圈以党建为引领的各项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开展党建摸排、组织建设、引领服务“三同步”。组织覆盖是基础,工作覆盖是核心,有效覆盖是关键。商圈党委坚持便于教育、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打破区域、行业、层级限制,将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市场、个体户、柜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网络。商圈党委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摸排、组织建设和引领服务“三同步”工作,实行“分阶段、有计划、讲方法、强宣传、找党员”五步并行,组织开展“组织找党员、企业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组织街道、社区、企业部分骨干力量成立工作小组,对辖区企业的党组织、党员情况严格落实应建尽建要求。截至2021年6月,共排查双十企业(申报个税10人以上、正常缴纳社保1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3370家,互联网企业212家,实现5类大型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单独组建党组织52个,联合组建党组织46个,覆盖企业236家。商圈党委建设“华强北党建”智慧党建平台,开展了“千人入网”活动,将广大党员纳入线上管理。依托平台打造党组织星级制、党员积分制,组织开展党员议事会、党员志愿者、党员亮身份、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岗等特色活动,上百位商户党员示范岗扎根各电子市场,105名流动党员和失联党员主动找回“娘家”,将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
推动商圈党建“破圈出圈”,强化党组织的横向沟通联络。为打造党企联动的“红色纽带”,商圈党委依托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立跨行业、跨产业、跨组织的横向组织联系,在巩固加强“圈内”央企国企、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党组织互联互动的同时,积极“破圈”“出圈”开展活动。近三年,商圈党委及所属党组织开展联学联建活动50余次。2020年,商圈党委克服疫情影响,与市新兴战略产业类行业协会联合委员会、市能源集团大厦分公司——物业分公司总支委员会等党组织“联学联建”,着力在主题党日、学习交流、调查研究等方面互联互通。华强北商圈党委、市新兴战略产业类行业协会联合党委、市新丰商会部分党员代表到韶关组织开展了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主题的联学联建活动等。通过广泛开展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信息、设施、文化、服务等资源共享,实现组织联动、党员联管、活动联抓、资源联用、服务联办的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
在新兴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应当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关系。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先锋区域,华强北孕育了腾讯、神舟电脑、同洲电子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华强北商圈党委背靠“中国电子第一街”,抓好商圈党建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推动商圈繁荣和服务经济发展上。华强北商圈党委致力于构建“发展共同体”,吸纳商圈主体共同参与营商环境优化,通过组织资源撬动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先后打造全国首个5G生活体验街区、全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和全区首个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带领商圈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推动企业转型。2013年至2018年,华强北开展主街路面修复和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华强北重新开街后,商圈党委推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和产业空间供给侧改革,支持商圈企业转型升级。瞄准“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科技”领域,全力推动商圈重大项目建设,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截至2020年底,共梳理11.72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在营创新创业园区9家,总运营面积超10万平方米,入驻创客团队500多个。积极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科技与终端装备等“智能+”新兴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加快高端产业集聚。打造全国首个5G生活体验街区,将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的行业影响力与5G产业发展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华强北国际化的配套优势,通过创客集聚、消费端创新、应用端叠加,强化华强北“超级孵化器”功能。探索电子企业总部新模式,打造华强电子超级总部,新增电子类四上企业20家。推动1万平方米原综合市场V尚街转型为电子类专业市场。拓展消费类电子等新业态版图,打造小米之家华强北首家旗舰店。
创新服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商圈党委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极具活力的国际级城市主客厅,商圈硬件软件环境均得到提升。推动完成主街外立面改造,动员社会投资金额1.5亿元,政府补助达2000万元。在全区率先完成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实现步行街灯光联动控制。举办华强北文化消费节、华强北科技艺术节、华强北电竞动漫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推动辖区2万平方米宝树台CICCIMALL逆势开业,打造了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型花园式开放商业综合体,引导企业与新零售、电子科技等多元业态对接。举行华强北创新发展研讨会,围绕着多元发展,从多角度分析华强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华强北战略定位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完成宝树台、恒邦壹峰、迪富大厦等城市更新项目,促成棚改项目旧荔香坊业主100%签约。打造商圈夜间消费点,通过组织策划夜间活动、创新引进新型业态、激活消费潜力等措施,推动华强北商圈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精准服务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商圈党委推动设立全市首个街道级仲裁工作站,三年来重点解决租赁矛盾、市容顽疾、合同纠纷、安全监管等各类矛盾500余起,涉及金额达11亿元。全面开展企业走访、政策宣讲等25项行动,做细做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由服务专员为辖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精准收集企业发展信息,推送惠企政策。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和服务邮箱,为企业服务提供便捷绿色通道。疫情防控期间,商圈党委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面向商圈9515余家企业做到“三到”服务,即跟企业联系到位,企业惠企政策要宣讲到位,把企业诉求、困难收集到位,推出帐篷交易、专家问诊、一场一策等措施,发动党员干部通过上门、电话、座谈、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把优惠政策宣传宣讲到位,精准、持续帮助企业打通复工复产面临的堵点。2020年3月初,华强北实现辖区复工复产6个100%,以及为市场最急需的测温枪、医疗设备生产商提供原材料。
商圈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大多生活新潮、思想前卫,传统党建工作方法难以吸引和凝聚他们,容易出现服务党员群众、服务经济建设、引领社会发展的工作成效不彰。华强北商圈党委着力建设“服务共同体”,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从商圈企业商户党员的诉求出发,打造服务阵地,连接红色家园,举办创客沙龙和研修课程,紧紧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委周围。
以活动阵地建设为基础,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开放共享空间。商圈党委重点打造7个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其中,华强北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设有驻点联系室(商事服务室)、党员远程教育室(华强北商学院)、会议室(四点半学校)、心灵驿站、多功能活动室、休闲露台、人才沙龙、阅览室(书画室)等多个功能区,免费向党员群众开放。驻点联系室承担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已成为市、区、街道挂点党代表的履职平台和商家企业反映诉求、商事议事的平台。截至目前,各党群服务中心共接受场所预约6000余次,服务党员群众30000余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团体362批次,5000多人。商圈党委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联系点设立“司机之家”,建立华强北街道货车司机临时党支部,为货车司机提供饭菜加热、热水淋浴、医疗防疫、观影休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暖心停泊等20项服务,真正做到问题有组织解决、困难有组织帮助。
以开展服务为牵引,打造联结商圈党组织的红色家园。商圈党委发挥联结两新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打造五星级党建、“湾·创·服”综合平台党建、“一领·二建·三平台·四服务”党建等工作模式,把分散的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建设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的服务阵地,让辖区企业员工在共治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初步实现党群企联动。疫情防控期间,商圈党委发放《致广大共产党员的倡议书》1400多份,组建党小组9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1支、党员先锋岗17个,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3.2万多人次,积极投身在卡口、量体温、上户等工作,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2019名党员群众为防疫自愿捐款,合计17.74万元,向800家小微企业发放口罩8万余个,结合“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通过社区党委、临时党支部结对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物资保障、员工返岗等问题。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打造党员群众服务的支撑平台。商圈党委与赛格众创空间、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以及HAX国际硬创加速器等深度合作,孵化出30余个项目。商圈党委与赛格创业汇、赛格众创空间、香港创意服务、深圳市创意科技服务等平台联合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国际交流沙龙,邀请创业指导专家、创业项目方代表、创业人员以沙龙形式面对面谈创业、讲创新,分享创业经验。此外,聘请专家开展创业就业政策咨询,根据创业者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指导帮扶;对于有意向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华强北商学院是在华强北商圈党委领导下,专门为华强北企业商家培育人才而量身打造的公益性课堂。商圈党委根据商圈党员年轻化、素质高的特点,从两新党员和群众的需求出发开展课程,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将新时代人才培养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开设新时代企业人才研修班系列课程,面向商圈22万从业人员免费滚动办班,为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提供人才支撑。课程设置坚持思想性与实用性结合,邀请高校、市委党校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商圈内的优秀企业家、创业大咖等,打造公益性大课堂。课程内容涉及党史学习、思想理论、文化修养、商业实务和华强北精神等板块。目前已办至第十二期,累计完成学员培训逾2000人次。
加强基层治理,根本在于通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华强北商圈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构建“治理共同体”,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商圈治理优势,不断推动商圈走向善治。华强北商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商圈内党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商家协同治理,共同服务于企业商户和顾客,实现党建工作与商户经营、社区建设同步进行。
党建引领+依法治理,增强商圈治理的效力。坚持把党建引领依法治理落实到商圈管理,依托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引导商家自觉遵守行业守则、大众自觉遵守市民公约。创新建立夜间值班行走制,党员干部开展 “行走华强北”行动,实现24小时监管覆盖。联合辖区企业、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华强北商业步行街文明管理公约》,完成对辖区所有违停乱点、难点的统一清理,减少共享单车投放量10%左右。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充当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每天800多名红马甲上路,成为商圈靓丽风景。开展交通综合整治,成立组建步行街文明劝导先锋队、深南路严管区交通整治先锋队、重点路口值守队、非机动车规整突击队等4支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辖区交通违法行为下降30%以上。以“查问题、找隐患、促整改”为重点,组织派出所、市场监管所、供电局、物业单位深入商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整治市场制假售假等行为,确保辖区安宁稳定。
党建引领+文化服务,拓展商圈治理的内涵。坚持“党委搭台、商家唱戏、群众参与”的方式,每年举办近100场富有商圈特色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拍摄《解码华强北》《红色力量》《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柜台书记》等宣传片,举办音乐党课,用音乐上党课,用艺术讲党史,让华强北党建形象“立起来”。在九方购物中心建立深圳首个“党商文”共建示范基地。商圈党委牵头组织开展醒狮贺新春、华强北好声音、华强北科技艺术节、开展“公益钢琴”“高雅艺术进社区”“市民才艺大学堂”“行走的艺术”、中外画家画华强北、外眼看华强北、一带一路创意集市等文体活动,形成文化活动清单,使华强北成为全市基层文化活动亮点。
党建引领+平安建设,提升商圈治理的效能。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发挥党员在调解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强化法治安全教育,针对性开展安全法治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集快闪表演、现场培训、观摩演练、游戏互动等多环节于一体的消防宣传活动,以及消防救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应急救援比武、安全生产体验系列活动。设置党员先锋岗和商家服务站,全力做好大厦商户、租户安置和保障工作,为处置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商圈绿化美化不断提升,深受市民喜爱,步行街获评“深圳年度网民最喜爱品质街区”。
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带动商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冲击及今年的疫情影响,华强北商圈始终保持着年交易额超2000亿和各类经济指标稳步提升的态势。如2018年规模以上单位实现营收1746.01亿元,较2017年增长14%;2019年规模以上单位实现营收1841.22亿元,较2018年增长5.5%。2020年规模以上单位实现营收近2000亿元,较2019年增长4.1%,近三年新增注册企业3.4万家,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10]华强北商圈党建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将分散在商圈内的组织资源整合起来,各级党组织组织力不断巩固提升。始终坚持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立足于商圈党员工作地点易动、流动性强的特点,通过多平台查找、多渠道发动、多方位宣传,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确保党员队伍持续壮大、党建工作力量持续丰富。2017年商圈党委组建以来,口袋党员主动亮身份,企业人员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商圈党组织从69个发展到127个,党员人数从1416名增加到1648名,两个覆盖工作稳步推进,5类大型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荣获“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持续开创商圈党建工作新局面。
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切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商圈党建工作创新,才能在新经济形势下,更加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凝心聚力作用。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委将党的建设与商圈发展有机融合,围绕驱动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实际困难等途径,做到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华强北先后荣获“中国电子第一街”“国际信誉品牌”“中国著名商业街”“全国首个5G体验街区”“福田区首个3A景区”“深圳市科技时尚文化街区”等称号。
在一个高度流动性、松散化和商业性浓厚的商圈,需要创新党的组织嵌入和活动开展机制。商圈党委作为党与企业商户连接的纽带,需要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任务,持续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委构建服务党员群众的集约平台,形成党员群众交流互动的开放共享空间;聚焦商户党员群众实际诉求开展创客沙龙、创业讲座、创新展示,以及特色党建品牌活动,坚持党企合作聚焦人才培育,在服务中团结企业商户,凝聚党心民意。
商圈是一个工作、经营的空间共同体,共同体的环境营造,需要共同体意识和行动者的共同参与。通过商圈党委的参与和引领,将商圈治理提升至善治水平,也相应提升了党在商圈的凝聚力。通过党建引领推进依法治理、平安建设、文化服务,实现推动党的组织力量与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商圈共治善治。2020年3月初,深圳华强北主动谋划,竭力摆脱疫情影响,实现辖区复产复工6个100%:“四上”企业553家复工率100%、持牌金融机构32家复工率100%、总部企业44家复工率100%、千家重点企业90家复工率100%、辖区9家低成本产业空间复工率100%、辖区43家卖场近3万户商户复工率100%。为深圳战疫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