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失氯性腹泻伴轮状病毒感染患儿1 例护理

2021-01-06 07:46陈晓春
上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补液臀部

郑 燕,陈晓春,耿 艳,屠 琼,袁 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0)

先天性失氯性腹泻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主要参与肠道氯化物吸收,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期即出现水样便、低氯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1-3]。 目前,全球先天性失氯性腹泻患者约250 多例,其中约1/5 来自芬兰,其他国家如波兰、科威特也有较多该病例的报道[4]。 近年来,国内也可见个别散发病例[5-9],该病若未及时诊治极易导致患者反复发生肠道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加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6]。 轮状病毒是全世界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我国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在秋冬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其中40%~60%以上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典型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10]。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的患儿同时感染轮状病毒, 腹泻症状严重且不易被识别,可导致患儿发生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2020 年1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 例先天性失氯性腹泻伴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经过积极的液体疗法、合理的饮食护理、皮肤护理、院感防控、心理护理等措施,患儿最终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儿女,2 岁4 个月,2 年前因反复腹泻在外院就诊,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钾、低钠、低氯、代谢性碱中毒,疑是先天性失氯性腹泻,遂行基因检测并最终确诊, 遵医嘱予以口服氯化钾、 氯化钠等对症处理。 2020 年1 月6 日,患儿因“先天性失氯性腹泻2 年,加重伴发热半天”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以“轮状病毒性肠炎,先天性失氯性腹泻,中度脱水,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收治入院。

1.2 治疗及转归患儿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无泪,皮肤弹性欠佳,无发绀及三凹征,肢端欠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为3 s。体质量12 kg, 身高87 cm, 体温38.5 ℃, 心率180 次/min,律齐,呼吸48 次/min,血压88/54 mmHg(1 mmHg=0.133 kPa)。 胃纳差,呕吐十余次胃内容物,非喷射性、量少,日解十余次黄色稀水便,量中等,尿量少,臀部、会阴部、腹股沟皮肤发红伴破损、疼痛。急诊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检查结果显示:pH 7.599↑、K+2.6 mmol/L↓、Na+128 mmol/L↓、Cl-87 mmol/L↓、 乳酸3.5 mmol/L↑、HCO3-29.8 mmol/L↑、ABE 6.7 mmol/L↑;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21.79×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12.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5%↑、超敏C-反应蛋白1.14 mg/L; 血生化检查:GPT 157 U/L↑、 肌酐139 μmol/L↑、尿素17.15 mmol/L↑;心电图检查提示ST 段改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隐血试验阳性。 入院后予以告病危,遵医嘱予以持续心电监护,特级护理,予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护胃、护肝、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每8 小时监测血糖1 次,记录24 h 出入量。入院第2 天,患儿脱水貌较入院时改善,无明显呕吐,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检查:pH 7.519↑,K+3.0 mmol/L↓、Na+132 mmol/L↓、Cl-93 mmol/L↓、 乳酸2.4 mmol/L↓、HCO3-25.9 mmol/L、ABE 1.8 mmol/L,继续补液治疗, 并加用10%氯化钾、10%氯化钠口服补钾、补钠。 入院第3 天,患儿精神略差,体温正常,胃纳差好转,进食后无呕吐,脱水貌改善,日解黄色稀水便4~10 次,量中等,尿量中等,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检查:pH 7.499↑、K+3.0 mmol/L↓、Na+138 mmol/L、Cl-97 mmol/L、 乳酸1.4 mmol/L、HCO3-22.9 mmol/L、ABE 0.8 mmol/L;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41×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38.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9.3%↓,超敏C-反应蛋白3 mg/L。 遵医嘱予以继续补液、营养心肌、护肝等对症处理。 入院第7 天,患儿一般情况好转,无呕吐、发热,每日大便4 次,为黄色稀糊便,尿量中等。 复查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指标均无异常,患儿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液体疗法

2.1.1 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护患儿脱水明显, 静脉塌陷,肢端末梢循环差,四肢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选择肘部大血管进行穿刺,由于该处为关节活动处,穿刺置管容易滑脱、打折、外渗,护士向患儿家属做好相关防护宣教, 并用输液专用夹板包裹纱布制动,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保证输液顺畅。 护士每小时进行巡视,重点观察输液速度是否合理、输注部位有无红肿,预防输液并发症。

2.1.2 液体疗法方案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往往表现为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且该患儿有先天性失氯性腹泻,呕吐频繁,几乎未进食,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检查结果提示代谢性碱中毒、低钾、低钠、低氯,科学、合理的液体疗法是患儿治疗的关键。患儿入院后立即予以生理盐水20 mL/kg 扩容,30~60 min内完成输注。 扩容治疗后进行第1 个24 h 补液计划,根据累计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患儿第1个24 h 补液总量为2 000 mL, 其中1 000 mL 为累计损失量, 输注液体为5%葡萄糖氯化钠等张含钾液,8~12 h 内以10 mL/kg 的速度输入; 剩下1 000 mL 在12~16 h 以5 mL/kg 的速度输入,输注液体为1/5 张葡萄糖氯化钠含钾液。因患儿有心肌和肾功能损害,故持续予以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变化,输液过程中实时评估输液速度, 及时调整输液总量, 避免液体输注速度过快、量过大导致心功能不全。 正确记录24 h 出入量,观察尿液的色、质、量和频次,全身有无浮肿等情况,动态监测肾功能。 第2 个24 h 根据患儿脱水情况、饮食量及继续损失量计算补液总量, 继续予以1/5 张葡萄糖氯化钠含钾液及5%葡萄糖氯化钠含钾液行补液治疗。患儿无明显呕吐,加用10%氯化钾、10%氯化钠溶液口服,每日各20 mL。 补液第3 天,患儿体温正常,胃纳差好转,进食后无呕吐,脱水貌改善,解黄色稀便,每日4~10 次,量中等,尿量中等。 遵医嘱予以1/5 张葡萄糖氯化钠含钾液补充继续损失量。

2.1.3 液体疗法疗效观察及时评估补液效果, 包括患儿的神志、精神、生命体征、脱水貌、出入量等。 该患儿在补液24 h 后口唇黏膜略干燥,哭时有泪,眼窝略凹陷,尿量增多,皮肤弹性较前好转,无呕吐,血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补液第3 天,患儿体温正常,胃纳差好转,进食后无呕吐,脱水貌改善,尿量中等。

2.2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搭配能保证患儿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水分供应,饮食应注意餐具的消毒卫生,嘱咐患儿家属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入院时呕吐频繁、胃纳差,遵医嘱予以暂时禁食,避免呕吐引起胃部刺激, 嘱患儿侧卧位,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有研究指出,去乳糖饮食对于轮状病毒腹泻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入院第2 天,患儿无呕吐,遵医嘱予以半流质饮食,稀饭100 g 加菜泥,每日3 次,无乳糖奶粉150 mL,每6 小时1 次。 入院第3 天,遵医嘱予以普食,热量4 180 kJ,蔬菜选择易消化的南瓜、冬瓜、胡萝卜,荤菜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猪肝等,限制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予以无乳糖奶粉150 mL,每日2 次,并添加新鲜橙汁。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呕吐、腹泻逐渐减轻。

2.3 皮肤护理患儿长时间解稀水样便,对臀部皮肤不断刺激使得腹股沟、臀部及会阴处皮肤出现发红、破损、疼痛伴黄色渗出物,及时做好臀部皮肤护理对预防患儿皮肤感染十分重要。患儿入院后,护士给予精细的皮肤护理,3 d 后患儿臀部破损皮肤结痂愈合, 红臀面积缩小, 出院时破损皮肤已基本愈合, 未发生皮肤感染,具体措施如下。

2.3.1 改良尿不湿使用方法护士教会患儿家属改良尿不湿的使用方法,以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指导患儿家属选择透气性好的尿不湿,把尿不湿从前部边缘拆开,取出前半部分的棉絮,保留后半部分的棉絮。因患儿大便多、小便少,接触面主要为尿不湿后半部分的臀部区域,改良尿不湿使用方法可增加尿不湿前部的透气性,减少尿不湿与会阴部及腹股沟破溃皮肤的接触面积。嘱患儿家属及时更换尿不湿, 防止大便长时间刺激局部皮肤[12]。

2.3.2氧气疗法患儿每次便后予以温水冲洗,水温不超过40 ℃,冲洗完毕用氧气吹干臀部,氧流量10 L/min,避免使用毛巾擦洗或用纸巾擦拭, 以免进一步损害皮肤。有研究显示,创面局部氧气疗法有利于增加局部组织氧供,使细胞增生繁殖加快、修复能力增强,同时局部氧气疗法还可以使创面毛细血管扩张、 血流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加快、组织通透性增强、渗出减少、肿胀减轻[13]。 此外,使用氧气吹干臀部,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再用药,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14]。

2.3.3 药物应用碘伏是一种广谱杀菌剂,性质温和,对创面无刺激,具有促进创面干燥和杀菌的作用,患儿易于接受。 莫匹罗星软膏是一种皮肤科较常用的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有研究指出,应用莫匹罗星软膏进行创面局部涂抹,可加快创面愈合[15]。该患儿臀部皮肤破损伴渗液,护士予以5%碘伏溶液涂抹患处,每日2 次,消毒待干后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氧气吹干局部皮肤,再在破损处用棉签轻轻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并于每日早晚使用液体敷料喷洒于皮肤发红处。 患儿住院期间破损处皮肤未发生感染。

2.3.4 避免医源性损伤给患儿留取尿标本时避免使用接尿袋,使用改良接尿杯留取尿标本,以免引起会阴部皮肤的进一步损伤。取1 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口对称位置各取一小孔,予以松紧带绑牢,取尿标本时将纸杯置于会阴部,松紧带绑于大腿根部,松紧适宜,患儿排尿后及时取下。在行B 超等需要进行镇静的检查时,尽量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镇静,避免灌肠用药,以免加重腹泻以及增加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2.4 感染防控轮状病毒在每年的秋冬季流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腹泻住院儿童病原谱中的比例超过40%,传染性较强[16]。该患儿因长期腹泻导致抵抗力低下,为避免交叉感染,予以安排单人间。 告知患儿家属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尽量避免患儿外出,勤洗手、戴好口罩,及时清理粪便等污染物。 做好床边消毒,护工使用0.05%含氯消毒剂拖地,每日2 次,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日1 次。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做好感染防控工作,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2.5 心理护理患儿病程长,喂养及家庭照护任务均较其他患儿艰巨。护士要理解并耐心开导患儿家属,让其参与到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来, 并适当地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家属出院后关注患儿饮食及大便情况,注意有无腹泻、脱水征象;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质量等;做好臀部皮肤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如患儿再次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精神较差、有脱水症状,及时就医。

3 小结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治疗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的基础,及时治疗可以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本例患儿在婴儿期通过基因检测诊断为先天性失氯性腹泻, 早期发现和治疗使得患儿目前生长发育状况较好, 此次住院主要为合并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加重, 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患儿入院后,立即实施液体疗法,并采取恰当的饮食、皮肤、感染防控等措施,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最终痊愈出院。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补液臀部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与腺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塑臀手术种类多美臀要“因人而异”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对称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