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琪
(河南省新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河南 新蔡 463500)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科的球虫引起幼龄鸡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原虫病,主要特征是排血便、消瘦、贫血、生长迟缓以及盲肠和小肠黏膜出现病变等,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等特点,该病是一种全球性原虫病,是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可给养鸡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该文就本辖区内一养鸡户发生的病例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和总结了防治情况,以供广大养鸡户们参考,以期为养鸡业减少损失。
2021年7月6日河南省新蔡县一养鸡户饲养的5000只雏鸡突然发生了异常情况,部分雏鸡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精神欠佳,羽毛杂乱、闭目呆立、翅膀下垂、嗜睡等临床特征,场主应用土霉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5d,效果不是很好,至7月11日发病300羽,该场主随即前来新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求诊,截至就诊时已死亡100羽,病死率高达30%。
发病鸡主要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嗜睡,闭目呆立,饮欲增加;粪便增多且比较稀,严重的粪便混杂血液,甚至都是血便;羽毛凌乱,翅膀下垂,鸡冠苍白,可视黏膜苍白;消瘦,生长缓慢。甚至个别鸡只后期出现痉挛、两脚外翻等神经症状,不久就会死亡。
对10羽症状明显且发病严重的雏鸡立即进行了剖检,发现病变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肠和盲肠。可见病死鸡尸体消瘦、苍白;双侧盲肠肿大明显,盲肠表面存在扩散出血点,剖开盲肠可以发现黏膜坏死物质、未消化饲料和血凝块,且发现盲肠增厚。小肠中后段可见肠壁松弛、肠黏膜有小白色坏死点,肠腔内发现血液。部分病死雏鸡盲肠部位发现溃疡,小肠黏膜上有黄色或绿色假膜或溃疡点。
无菌采集病死雏鸡的盲肠和小肠黏膜和6羽发病鸡的粪便送至新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诊断。
对采集的盲肠和小肠黏膜组织样品进行涂片,采取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未见任何病菌。对采集的6份病鸡粪便分别取少量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在载玻片上滴1~2滴甘油与饱和盐水的等量混合液,用牙签混合后,盖上载玻片,在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的球虫卵囊。
综合上述发病情况等诊治手段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鸡球虫病。
立即封锁鸡场,严格进出人员及交通工具的消毒措施。对发病鸡和健康鸡群进行隔离,同时对场内环境以及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对发病雏鸡群进行治疗,主要成分为磺胺氯吡嗪的安球舒,每袋50g,取20袋兑水500kg安排鸡群饮用3~4h,每天用药1次。同时,可以在饮水中添加1%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将500g兑水500kg,每日用药1次。除了在饮水中添加药物,也可以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过程持续6d,在提高鸡群免疫力的同时,促使患病鸡尽快恢复健康。中草药配合治疗,取黄柏、茵陈、地榆和白术均50g,常山和青蒿均70g,然后混合在一起进行煎汁混入饮水中,持续应用中草药5d一个疗程后,发病雏鸡群逐步恢复了健康。
保持鸡舍通风透光良好、地面干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粪便,防止饲料和饮水被鸡粪污染;对出入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给雏鸡全价营养饲料。定期对鸡舍和周边环境以及盛水和盛饲料的用具等进行消毒。
疫苗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养鸡户可在疾病高发季节或结合本地区鸡球虫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提前接种鸡球虫疫苗,结合养殖规模和鸡群品种选择适合的疫苗。还应做到及时落实免疫计划,做好新城疫等疫苗的接种,防止继发感染鸡球虫。
药物预防也是预防鸡球虫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在鸡未发病时或在已发病的季节前夕或在个别鸡只发病时,用预防量的药物,临床上通常用盐霉素、常山酮、磺胺氯吡嗪、氨丙啉等药物饲喂或饮水,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疾病,一般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发病最为常见,且危害比较大,对蛋鸡会影响产蛋量,肉鸡会影响其生长或造成发育迟缓,造成鸡营养不良,可以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单一的球虫病若是及时进行确诊和治疗,还是可以及时控制的,若是防治不及时,继发感染其他疫病,可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成本,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干燥和卫生,提供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舍内通风良好,采光效果好,提供优质和营养全面的饲料,防止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不足导致鸡群抵抗力低下,进而诱发鸡球虫病或其他疫病。另外,还要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确保鸡群饮水、饲料以及鸡舍的卫生,鸡粪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可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