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今年以来,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连跌态势,饲料原料价格走高,生猪养殖盈利遇价格下跌、成本抬升双向挤压。近期,生猪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和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业绩下滑或亏损是上市猪企普遍面临的问题。据悉,去年生猪出栏量全国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包括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有四家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净利润全部下降。
在整体亏损的市场环境下,上市猪企具体的财务状况如何?又是如何降本增效、调整产能、变革经营模式以应对危机?
牧原股份8月26日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415.38亿元,同比增加97.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5.26亿元,同比减少11.67%。
在猪肉价格一路走低的形势下,牧原还能保持营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生猪销售量的增加。上半年,随着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牧原共销售生猪1743.7万头,其中商品猪1469.6万头(其中向牧原肉食及其子公司销售98.2万头)、仔猪252.2万头、种猪21.9万头。牧原在半年报中提示,如果未来生猪出栏规模增长幅度低于价格下降幅度,则存在业绩难以保持增长的风险。
营收增长,利润却在下滑,是由于生猪养殖成本上升。上半年,牧原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52.78%。养殖成本之所以上升,一方面,由于原粮大宗商品价格普涨,而牧原过去几年饲料总成本占营业总成本的比重在55%左右,因此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主营业务成本会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公司养殖规模扩大,员工数量快速增长,管理效率下降。新员工比例较高、员工培养周期较短、管理精细度不足等因素助推了经营成本上升。牧原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降低成本,将采用智能化装备,加强内部管理与现场管理,优化营养配方,建立营养信息化系统,制定科学采购策略。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牧原并未停止扩充产能的步伐。上半年,牧原固定资产比上年末增加6.11%,主要由于公司扩大生产经营、建设规模。8月11日,牧原股份披露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拟募资不超95.5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1亿元用于新增23个生猪养殖基地,新增养殖规模677万头,预计将使生猪养殖规模扩张近33%。牧原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必然趋势,公司需把握机会,巩固和提升市场领先地位。
牧原还在布局生猪屠宰业务,此次募资拟投入19亿元用于新建4个生猪屠宰项目,合计屠宰能力将达1300万头。通过布局生猪屠宰业务,牧原计划完善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生产、生猪屠宰于一体的产业链,保证各生产环节的可知可控。此外,牧原的研发投入也在加大,上半年同比增长102.96%。牧原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加大对猪舍设计、智能化、疾病防控等研发项目的投入,将新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加大对优秀技术成果及生产成绩的奖励力度,推动养殖技术进步,提升生产效率。
温氏股份的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实营收达306.30亿元,同比下降14.81%,净利润亏损24.98亿元,同比下滑160.14%。净利润的亏损是由于肉猪类养殖业务的亏损造成。上半年,温氏集团销售肉猪468.73万头(含毛猪和鲜品),销售均价23.33元/千克,同比下降31.34%,营收同比减少37.38%。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加上公司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外购仔猪采购价格较高,推升出栏肉猪养殖成本。生猪价格下跌和原料成本上升的双向挤压下,温氏销售肉猪毛利率为-11.63%,同比减少50.02%,肉猪类产品利润大幅下降。
营收下降和成本上升给公司现金流也带来压力。上半年,温氏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7.11亿元,同比降低168.27%。为储备资金以应对风险,温氏集团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并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此前已完成可转债发行,共募集资金92.97亿元,新增银行贷款、公司债等其他融资渠道。上半年末,温氏集团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比上年末提升5.16%。借债筹资导致温氏集团资产负债率比上年末提高15.59%,随之而来的还有财务费用的暴涨。
针对猪价下降与成本上升的双向挤压,温氏集团正在降低成本上发力。温氏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已于今年5月暂停外购仔猪,自繁苗育肥猪完全成本在呈逐月下降趋势,7月已降至20元/千克左右,预计今年四季度回归正常,计划明年肉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6元/千克以下。此外,温氏预期下半年猪价会上涨,因为下半年喜庆节日较多,属于肉类传统消费旺季。
温氏集团长期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在全国有4.67万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相比于自繁自养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目前在仔猪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控制上面临着问题。温氏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对经营模式迭代升级,目前正逐步升级“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未来将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的模式迭代。通过升级经营模式,温氏希望提高合作农户的养殖规模,提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温氏的销售模式也面临着调整。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政策要求,未来将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因此,温氏的禽畜业务需要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销售模式转变。为应对转变,温氏已加速布局屠宰加工业务。
新希望六和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9.5亿~34.5亿元,预计同比下降193.24%~209.04%。上半年,新希望六和集团累计销售生猪446.11万头,同比增长110.14%。受猪价下跌影响,虽然生猪销量快速增长,但是生猪销售收入涨幅有限,仅比上年同期增长49.91%。加上原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生猪产业亏损。
为降低成本,新希望六和集团上半年已全面停止了外购仔猪育肥的业务。2020年,为抢占市场、锁定合作养殖户,新希望六和集团加大外购仔猪育肥,全年出栏生猪量一半以上是外购仔猪育肥,导致苗种成本偏高。新希望六和集团有关负责人称,今年二季度自有仔猪育肥出栏的比例已明显大于外购仔猪育肥,计划未来实现仔猪的自主供应,同时要把包括断奶成本在内的养猪综合成本控制好并使之逐步下降。
2018年以来,新希望六和集团为抓住非洲猪瘟暴发后的机遇期,大幅增加养猪投入。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投入运营的种猪场年产能超过3000万头,建设中的种猪场年产能超过2500万头,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余额同比分别增加109%和132%,理论可达的最大产能已超过7000万头,相比2018年底实现了两年翻7倍的增长。近期,新希望六和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运营中和建设中的总产能规模足以支撑未来两年的发展所需,现阶段产能发展总体节奏已经放缓。
前期产能扩张叠加营收下滑,新希望六和集团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5.26亿元,随之而来的还有负债提升。2021年6月末,公司借款余额达600.15亿元,累计新增借款金额208.13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40.52%。上半年公司长期借款增加约110亿元,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场建设。新希望六和集团在公告中称,新增借款是养猪战略发展、保民生物资供应所需,公司整体资产负债水平稳健,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偿债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新希望六和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兼有一体化自养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将逐渐退居次位。新希望六和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体化自养模式更有利于疫情防控,方便育肥场升级改造,也更易推广能够降低成本的自动化、信息化设备。因此,新希望六和计划实现以一体化自养为主,“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为辅的经营布局。2020年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比例约为1:9,随着自育肥产能的开工与投产,一体化自养的占比逐步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农户”的产能占比已下降到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