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奎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房地产管理中心,安徽 安庆 246400)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将推动全社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建筑业是全社会碳排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且与发达经济体相比,由于产业结构差异,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占比相对较低,而建筑业碳排放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建筑业减碳或中和发展的程度将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显的尤为重要.建筑行业,要确保可持续发展需处理好房地产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间平衡关系,但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三者矛盾仍十分突出,使得绿色建筑经济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角度,绿色建筑经济要可持续发展需基于科学发展观,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对其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绿色建筑是基于节能环保理念及自然发展规律所进行的建筑,对人类及环境很有益.绿色建筑将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污染小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符合自然规律.选用的建筑材料也都是无毒无害的健康材料,对自然环境无辐射,对人身体健康无危害,材料中有害物质少,建筑物质量高.
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目标,建筑经济中的绿色经济体现在工程预测、工程决策等多个环节,包括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工程完成时间等三个方面.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让建筑遵循绿色经济理念,在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上对建筑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其中时间维度上要求建筑不能牺牲后代子孙的利益和资源,让子孙后代享用与当下相同的自然资源;空间维度上要求不能牺牲其他地区利益对一地建筑经济进行发展.且建筑中还需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提高单位资源下的产出量.
建筑经济要基于绿色经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充分利用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功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保建筑资源及能源的节约.如建筑中可设计自动安防,设计植物的自动浇灌系统,设计自动化建筑电气等,这样资源会更加节约.设计中还应利用可再生材料进行生态环保设计,建筑中要避免有毒害建筑材料的应用.所以绿色建筑经济应具备智能、自动、节能、可再生、无毒害等特征.
当下低碳环保被世界多数国家认可,多数国家都做出了节能减排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承担起节能减排责任,进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步入升级阶段.在此背景下建筑经济也应勇于创新,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已有建筑体量过高,且土地资源有限,能用于新建建筑土地明显不足.过去粗放式建筑经济造成了很多原材料浪费加上大量建筑垃圾污染,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情形下建筑行业要继续发展必须在绿色经济理念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市场份额较低,加之绿色建筑工艺技术、材料复杂昂贵,很多施工单位不愿应用.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2016年建筑总面积690782m2,其中非绿建面积593341m2,绿建面积97441m2,绿色建筑比例14%;2017年建筑总面积274249.9m2,其中非绿建面积131289.2m2,绿建面积142963.7m2,绿色建筑比例52%;2018年建筑总面积985057m2,其中非绿建面积212083m2,绿建面积772973m2,绿色建筑比例78%.绿色建筑比例逐年上升,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再以合肥市为例,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从25%快速增长到83.5%,绿色建材产品种类位列全省第一,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的缩影,具体共性问题提出如下:
很多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小区绿化率,或者是造价高的建筑.基于消费水平限制,消费者在房价及绿化这两个选项中会对价格更加看重.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宁愿住价格低廉的普通住宅,而对绿色建筑的舒适性及所节约的成本有所忽视.消费者购买能力不足是阻碍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加大绿色建筑优势的宣传,让人民群众对绿色建筑优点有直观性认识,树立正确绿色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扩大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才更利于建筑经济未来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市场发展的主体,所有绿色建筑都需要企业完成,不论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还有建筑后期维修都需要企业完成.且绿色建筑材料研发、技术加工等也脱离不了企业支持.可以说企业是绿色建筑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但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市场发展中还面临很多挑战,尤其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上还缺少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现代社会对绿色建筑有了更新的要求,也要求政府重视绿色建筑经济,多鼓励绿色建筑技术及建筑材料应用.但从目前发展来看,国家对于很多绿色材料及绿色技术还未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评价工作落实困难.且绿色建筑市场不断发展,材料日新月异,绿色建筑标准化要求并没有依照当下建筑情况作出改变,相关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政府管控脱离不了关系.国家要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对自身职能充分认知,对绿色建筑发展做好统筹,细化管理细节,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完善,规范建筑行业工作流程,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政府部门在工程设计阶段还需对绿色建筑技术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对新技术做好市场监测,制定建筑节能环保的总目标,并给绿色建筑发展给与必要引导.让建筑企业在政府充分引导下强化绿色技术材料研究及使用,为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以安徽合肥市为例,已经将医院、商场、宾馆等纳入到监测体系中,未来应加大太阳能、浅层地热等无污染、可再生性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多能互补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力争城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面积不小于8000000m2.同时政府部门还应推进完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将医院、高校、宾馆、商场等公共性高能耗的建筑都纳入到监测体系中,从而为行业监管、节能服务、节能改造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鉴于传统建筑风格早已定型,很多地方还是延续传统建筑形式,绿色建筑理念与人们生活理念相差较大,很多人对绿色建筑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建筑单位建筑施工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践行多停留在表面,未能将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中全面应用.而绿色建筑最终目的是对人们建设环境进行改善.居民作为绿色建筑最终使用者,只有人们对绿色建筑作用更了解,才能促进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理念的更好践行.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对绿色建筑影响及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的改变进行有效宣传,让更多人对绿色建筑有正确认识,了解绿色建筑优点,从而让社会大众能从意识上接受绿色建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绿色建筑有效建设.
从发展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经济属于一个比较完善性的管理体系,绿色建筑经济要实现有效发展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政府部门需基于国情,做好市场上绿色建筑技术及建筑材料的审查,并根据绿色建筑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组建专业评价团队,对绿色建筑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有模式下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才能有效提升绿色建筑施工的管控水平.
安徽合肥市当前绿色建材品种品类多,截至2021年3月,有41家企业获得绿色建材产品的评价证书,绿色建材涵盖了建筑保温材料、节能玻璃、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砌体这五大类别.要让绿色建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应继续推广绿色建材的应用,继续执行严格的绿色建材认证评价,并助力建立起绿色建材的目录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加大对市政公用功能、生态城区、政府重点工程等项目中的绿色建材及绿色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政府部门还应按照当下绿色建筑发展实际,规定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并制定核算方法.促进建筑过程中绿色建筑同新型墙材的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建材龙头企业,并鼓励创建更多的基于建筑垃圾利用的绿色建材高新企业.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应构建战略性的发展决策,对我国社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基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对环保产业进行调整规划.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相契合,因此发展中应积极推进绿色环保国家建设,建设中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多培养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新型人才,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经济.推动绿色建筑环保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现代社会发展理念才能得到充分展现.今年安徽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项目比例达到了45.94%,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在新建民用建筑中的比例达到了85%.绿色建筑的应用水平较高,要推进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绿色建筑规划及设计方案的审查,做好建筑施工全过程监控,工程竣工中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验收,确保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在建筑中都落实到位.且建筑中还应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做好监督指导,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体系,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并将绿色建设的基本要求纳入到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中,将技术规范在建筑行业中推广普及,让各建筑企业严格参照技术规范施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推动绿色环保国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