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康复医学研究生为例探讨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教育途径

2021-01-06 02:12:03金小琴冯晓东刘斌孟长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金小琴,冯晓东,刘斌,孟长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康复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与残疾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1]。因其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医学相关学科,需要培养的专业人才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其特殊性。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是康复医学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研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点,关系着康复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康与康复的重任[2]。所以培养康复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

近年来,党和国家将创新作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这也为我们康复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思路与方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需要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发现科学问题并深入研究,进而推动医学的发展。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普遍较低,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将是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对于以上问题,通过以下进行阐述:

1 学校问题

(1)研究生录取时缺乏对报考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及兴趣的考察[4]。考生入校前科研及研究情况考查较少。考生录用前是否受过良好科研锻炼和培训,是否对科研创新感兴趣等等这些会对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如今研究生入学时往往只看重考生的考试分数,复试时大多也以理论知识和临床动手能力为主,缺乏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

(2)究生培养过程中缺少严格的竞争淘汰机制。“严出”、“淘汰率高”是西方国家研究生教育比较鲜明的特点,但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缺乏竞争与淘汰机制。有淘汰才能有竞争,才能使学生有危机感和学习的动力,我国大多院校研究生毕业门槛较低,发表有医学论文或者是参与科研课题就能达到毕业要求,学生毕业压力较低,从而导致其没有科研创新的想法及动力。研究生培养高校应建立健全严格的竞争淘汰机制,在理论教育、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撰写等阶段均进行一定比例的淘汰,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评判学生学业的一项重要指标,使学生感受到压力,使压力变为动力,使被动变为主动,从机械的做课题到主动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助推其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提升。

(3)研究生教育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目前康复医学院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并轨,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学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其大部分时间要用在科室轮转和临床技能学习上。学生的科研创新课程,如科研方法学、循证医学或统计学等的学习时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学生对科研方法了解较少。此外,很多高校不同程度的忽视科研在康复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缺乏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造成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欠缺。

(4)学生缺少学术交流和争论的氛围及机会。只有很好的进行多学科的交流、摩擦与碰撞,才能促使新思维、新思路的产生。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有限,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加上目前参加学术活动需要经费支持,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大型的学术活动。即使有机会参加一些本地的学术活动,也主要是以被动吸收知识为主,没有很好的交流和互动。

(5)带教导师的能力及重视度不够。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受到导师能力和其对科研训练重视程度的直接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医学研究生导师大多兼任临床任务和行政任务,由于忙于学术、行政工作而疏于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指导,或者只是将自己的科研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课题设计来操作,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也有不少导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或科研经费不足,让学生随便应付,草草毕业了事。

(6)科研硬件设施条件较差。康复医学是近年来的新生学科,在科研条件的建设方面还相对比较滞后,一些康复实验研究所需仪器较为短缺。大多院校缺少康复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及实验仪器,导致一些康复相关的实验研究无法正常进行。科研创新所需硬件设施离满足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还有一定距离。

2 学生问题

2.1 学生缺乏科研兴趣

个人兴趣通常是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的首要因素和重要内部原因。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研究,才能产生创新性思维,发现并提出创新性问题[5]。目前医学生任务较重,除了理论知识学习以外需要学习临床知识,在考试中也是以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试为主,学生的科研兴趣较为缺乏,大部分学生对科研不感兴趣,更不会主动去学论文或做科研。对于毕业要求发表的论文也是出于应付毕业而做。医学生科研创新兴趣不足,导致学生的科研创新主动性不强。应该从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意识到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性,让其主动思考和创新。

2.2 科研创新意识薄弱

学生长久以来的教育以应试教育及填压式教育为主,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科研创新意识较为薄弱,面对新生事物缺乏探索精神。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又多以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主,占用学生大部分时间,学生意识不到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及能力欠缺。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康复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思路。探索的较好的经验可推广应用与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方面,为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等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3 提升教育途径的方法

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关系到康复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康复医学总体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于以上的现状分析,我们将通过以下方法探讨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教育途径。

3.1 研究生选拔上要有侧重

目前研究生复试中多强调笔试成绩、临床技能操作和外语能力等,缺少科研创新能力评分,建议在研究生复试时把科研创新能力按一定比例加入总分计算中,在同样的分数下,科研创新能力较强者给与一定的侧重。这在将来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兴趣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3.2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教育观念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行动的先导。在平时召开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工作及会议中,强调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教育,改变传统康复教学中偏重理论教育的观念,在康复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积极倡导思想交流,鼓励支持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建设性的康复医学新观点、新见解。鼓励研究生导师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发展,促使新思维、新思路的产生。另外在学生中强调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 研究生培养中建立有效的机制

鼓励研究生毕业时要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或参与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并运用到学生的中期考核、毕业条件中,建立有效的作用机制,激励学生认识科研创新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

3.4 创建康复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班。

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请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老师为班级成员授课,或带学生参观科技公司、康复医疗器械公司等,在理论上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眼界。

3.5 组建科学合理的导师考核体系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缺少研究生导师的考核机制,或是对于导师考核过于简单化。这样会导致导师没有竞争压力,也很容易让导师降低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师考核机制,实行淘汰制,不仅能精简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责任心和能力,也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康复医学硕士生科研创新方面的产出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