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蕾,杨鸿旭,张婧,张勉,于世宾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口腔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临床和科研两方面,往往不重视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青年教师未经过系统和正规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培训,缺乏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掌握,授课质量不高,影响口腔医学专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着力提高口腔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口腔院校教师队伍的构成趋向年轻化。研究生是青年教师的主要来源,新毕业的口腔医学研究生有其优点,如学历高,思维活跃,创新性强,科研能力强,工作积极热情,熟悉多媒体的运用,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但在教学方面,这些青年研究生作为教师存在很多问题。
口腔医学青年教师多为口腔医学院毕业生,但上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口腔专业知识,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训,缺乏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知识的储备,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不熟悉甚至未学习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备课和实施教学等方面能力不足,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存在如下问题:教学设计缺乏主线,教学语言组织缺乏技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掌控力不足,与学生缺乏互动,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口腔医学教育与其他医学教学的最大区别是口腔医学教育的操作性特别强,对青年教师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如《牙体形态学》教学需掌握石膏牙雕刻等技能,《口腔修复学》需掌握备牙等技能,《牙体牙髓病学》需掌握备洞和根管治疗等技能,《牙周病学》需掌握洁牙等技能,等等。但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多为科研型研究生毕业,临床操作技能大多欠缺或者临床水平不高,临床教学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其实践操作教学的授课质量。
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前,应切实在教研室做好试讲和集体备课,教学团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内容等环节进行把关,并提出意见和相应的建议,青年教师经过认真修改,而后再次试讲,教研室确定修改效果并提出进一步建议,初步确保青年教师每一节课的授课质量。在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教研室和教学督导组根据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再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每一节课的授课质量。但是,很多院校不重视且不能严格落实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或者试讲和集体备课等流于形式,甚至由青年教师直接进行实际教学,这是对青年教师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这些教学制度不能严格落实的现象可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不重视,教学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其欠缺实际教学能力,从而影响院校教学质量。
口腔医学院校应针对青年教师制定一系列详尽的教育教学培训计划,并对每一名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此,确保每一名青年教师上岗前接受教育教学基本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教学规律,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所在院校自2012年起,每年集中对全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的高等教育理论和通用的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者,颁发合格证,才可获得教师上岗资格。该培训班主要以大课的形式,向青年讲授教育理论、课件制作等教育技术,并分组练习备课,进行分组试讲。该培训班还组织青年教师观摩优秀教师公开示范课,以此向青年教师展示优秀的授课方法和技能,为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有利的参考。对于教育理论,该培训班讲授的比较透彻,但还有一些其他的教学技术并没有涉及到,比如教案和讲稿的书写、撰写教学论文等。所以,应口腔医学院校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将教学工作分为以下环节:①教育理论;②备课;③教学方法的设计;④课件制作;⑤教案的编写;⑥试讲;⑦实习带教;⑧考试管理;撰写论文。应针对每个环节制定培训计划,帮助青年教师深度掌握教育理论,全面提高教学技能。
对学员临床技能的训练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重要方面,而临床技能教学任务大多由青年教师承担,青年教师的临床操作水平和临床教学能力,决定着口腔临床技能的授课质量,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操作技能应是青年教师培训的一个重点。首先,教研室针对课程相应的操作内容,对新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合格方能进入实际教学;其次,在实际教学中,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角色安排,应由随堂跟课,到辅助教学再到主要教学,在确保每一节操作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青年教师能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提高操作教学能力。
口腔医学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以严格落实系统听课、试讲、集体备课,以及教学督导等教学制度,这是稳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2.3.1 系统听课制度
跟随老教师系统地随堂听课可以让青年教师快速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方法和熟悉必需的教学基本功[2]。在理论教学的大课教学中,青年教师应全程随堂听课,并做好听课笔记。高年资的老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学习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青年教师在随堂听课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本科的理论知识,还直接学习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迅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手段。在口腔医学教学实践操作的小课中,青年教师应在备课、准备素材和原材料、仪器的准备、操作实践教学等环节中全程跟进,使其操作带教能力快速提高,在操作教学中的角色较快地由随堂操作学习转变为参与操作带教,最终成长为能独立带好操作课的教员。
2.3.2 教学试讲及集体备课制度
青年教师进行课程试讲并在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研室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3]。教师试讲制度,即每位青年教师在实际授课前,应由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备课,并应在本教研室试讲。教研室的所有成员都应参与听课,并对其授课质量,包括授课内容、讲授方法、授课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并进行投票。青年教师只有试讲投票通过,才能进行实际教学。若不通过,青年教师应进行多次试讲,多次纠错提升,大到教学设计,小到教学体态语态等。经过这样的充分的试讲和集体备课,才能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迅速全面提升。
2.3.3 教学督导制度
学院应设立教学督导组,且教学督导组成员应为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教学督导组根据学院提供的教学安排,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在检查过程中,应深入课堂听课,在实际教学中把握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听取学员的反馈,及时了解其教学质量,并对其进行评分。教学督导组可将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及评分结果反馈至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督导中获得的评分应作为其工作能力评价和晋级的重要参考。这样,可使青年教师重视实际教学效果,主动学习教学技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教学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院校定期开展教学竞赛是激发青年教师教学潜能,促进其主动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升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4]。自2013年以来,笔者所在单位每年坚持举办“十佳”教师授课比赛,评选院级和校级精品课教员,评选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比中可获得优先权。赛前每位选手准备 10 个学时的教学内容,并规定授课时限,赛时电脑随机抽选已提交的 PPT,然后选手开始讲授,而后评委和学员评分,现场报分。这种模式,要求选手对讲授的专业知识及其外延知识相当熟悉,对教学内容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各种教学方法能熟练应用,对课堂有足够的控制力,将授课质量提升至自我授课能力的极致。评委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在教学竞赛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将诸多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技能上,从而得到了教学能力迅速提升的契机。医院从院级授课比赛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中,推选出选手参加校级授课比赛,加强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更进一步提升本学院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2013年以来,我学院共有3名青年教师获得“十佳精品课教员”称号,这三名青年教师在职称评比中获得了优先权,其中一名青年教师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国教学竞赛,并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这大大激励了我院青年教师,使其能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口腔医学院和教研室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相应的政策、发挥充分的督导作用,并提供激励措施。青年教师自己要主动学习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竞赛,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教育潜能,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