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为多种结构的等效替代

2021-01-06 02:12:03石佳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
关键词:经脉脏腑经络

石佳琪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关于经络的实质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众多研究表明经络腧穴系统与神经、血管、微循环、淋巴、免疫等多种系统有密切关系[1]。提出了血脉论、筋膜论、体液论、间隙论、神经论、能量论等各种不同假说,说明了其与人体的关系,但是一直没有定论。于是笔者想到,所谓的“经络”这个名称或许可以看作是运用等效替代方法来描述人体多种结构的一个产物,即经络应该被看做血管、神经、淋巴等其他多种结构的一个抽象的整合体。

等效替代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繁多、复杂、难以研究的事物或问题等效成一个相对简单、单纯而易于研究的对象的方法。是一种简化问题的有效科学方法。中医理论中对人体的结构的描述相对宏观、简练,相对缺乏精细的描述。中医学向来习惯使用宏观的黑箱的思维方式,比如司外揣内的思维方法。等效替代正是一种宏观的、替代的、整体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等效替代的角度认识经络的实质。也就是说中医不是发现了经络,而是“发明”了一个“经络”的概念。

1 从经络功能说起

既然是等效替代,那么经络也该具备和血管、神经、淋巴等进行了替代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经络最基础的功能是联系,脏腑形体官窍借经络相连就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人体的基本构架,其他运行气血、感应传导、调节平衡以及邪气可通过经络传变的作用均可以说是建立在“联系”这个基本功能之上。每个功能中都可以看到血管、神经、淋巴的作用。而血管、神经、淋巴都是几乎遍布全身的结构,它们同样联系了全身,它们之中不停地运输着各种不同的物质,以此来调节生理活动,使人成为一个整体。

1.1 运行气血

气血是人体重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营养形体官窍、推动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按照此概念来看,血液与中医概念的血有相同交叉之处,其中运输的蛋白质、糖类等分子、氧气等物质以及一些血细胞等可以归入到“气血”的概念中。而经络可以运行气血,其作用与血管系统有重叠之处。

1.2 感应传导感应传导的作用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运输作用,只不过运输的不是物质而是信息。经络在全身脏腑官窍之间传递信息,从而调控机体,维持正常有序的生命活动,使机体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针灸推拿的得气现象为经络感传的一个典型的现象。这个功能则主要与神经系统、神经调节有关。神经也可以通过信息的传导来感受各器官结构的状态,调控身体感觉和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生命活动,使机体处于稳态之中。

1.3 经络还有抵御外邪的作用,也是邪气在脏腑官窍、身体表里之间传变的途径。这主要和淋巴管的作用有所重叠。淋巴管中的淋巴液含有淋巴细胞,可以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消灭细菌、病毒等病邪。而细菌、病毒等若没有被及时消灭时会沿淋巴管侵入,向淋巴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类似于邪气通过经络在各个脏腑官窍之中传变的过程。

2 从人体物质结构说起

2.1 经络与血管关系密切

在解释寸口处为“脉之大会”的问题上,明代李中梓认为“夫寸口左右手六部,皆肺之经脉也……肺如华盖,居于至高,而诸脏腑皆处其下,各经之气,无不上熏于肺,故曰肺朝百脉,而寸口为脉之大会也。”而中医切脉的操作确实是在感受桡动脉这个血管的搏动,这里肺之经脉与寸口桡动脉这一血管的“重合”也能说明经络和血管的密切关系。

在《内经》中也可以找到许多经络的“血脉论”的内容[3]。《灵枢经·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中的十二经络可在活人外表度量到,也可解剖观察得到,而且十二经脉中都有血在运行。“刺脉出血、脉动,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刺中经脉会造成出血,经脉是血液汇聚、搏动、和运行的地方。大的经脉在深部行走,经脉的分支在体表表浅处叫做络脉。大的经脉就像大血管,小的络脉就像大血管的分支和皮下小经脉网络。杨坤[10]也认为最初的经络实质的结构功能基本对应现代的血管系统,在生理病理上有极密切的联系。

2.2 经络与人体筋膜结缔组织关系密切

在现代解剖学描述中,人体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人体器官均被结缔组织所包绕[4]。而在关于中医经络的描述中,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遍布全身,其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五官、皮毛,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看来中医对经络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对人体筋膜结缔组织的描述非常相似。

2.3 经络与神经关系密切

针灸治疗时患者会出现循经感传现象,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现幻经络感传。这说明经络可能是在大脑皮层或白质中的强联系网络在躯体上的映像。也有观点认为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是中枢与外周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的某种“动因”兴奋,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6]。于是有许多学者认为经络系统的经脉线实质为体表上富含神经末梢的组织,腧穴是神经更加丰富的区域。

同时经络的生理功能也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着许多联系[6,8]。表现为经穴或经线的低电阻特性、针刺作用、体表与脏腑相关现象在植物性神经破坏后消失;经线下分布着密集的植物性神经末梢;经线上的植物性神经活动异于周围这样的几个表现。

3 从人体分子与物理现象说起

3.1 经络与体液关系密切

运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可以发现经脉线的动态轨迹,可以初步证明了人体存在循经流动的组织液[11]。有实验在大鼠皮肤上交感物质分布的宏观放射自显影实验观察到的交感物质分布线于针刺后皮肤针刺信号传递路线一致[12]。也有相似的论点认为经络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这些间隙就包括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等多种体液及多种蛋白等分子结构组织结构的物质功能。这些纵横分布的组织间隙的物质就组成了经络。宋晓晶[8]等用彩裙鱼做出的低流阻通道研究也提示筋膜-间隙-组织液或为经络的实质之一。

3.2 经络与人体物理现象关系密切

还有人用各种现代科学仪器“看”到了经络,比如发现经络是低电阻点的连线、经络上点的发光强度比非经络高、经络的温度比其他部位高、经络处声传播有高振声及声传播循经的特性、经络是低流阻通道等[5,6]。这些与其他非经络部位的不同的物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人体的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改变的结果,这些新陈代谢的改变可能涉及到体液、神经等多因素,这时就对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声学、电磁学的物理特征产生了影响。这时的经络处表现出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改变正是这些变化整合之后的结果。

4 小结

除举出的这些研究以外还有许多研究表明经络与人体的各种各样的结构有着紧密关系,都有一定的道理。由此可见经络确实不会是一个单一的或者简单的结构或者系统,无论是其实质还是其功能都是许多系统的综合。薛绯霞[2]运用集合论得出经络等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除去脾)、内分泌系统的综合的结论。脏腑、官窍和经络构成中医的一个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较为简单地找到脏腑、官窍的实质,那么经络就是一个人体除去脏腑官窍这些已知结构后剩下的所有结构的整合,即等效替代。也就是说经络是表示人体实实在在的物质组成的结构,同时我们把这些解剖结构等实在的物质的特性和功能整合而等效替代出来,仍使用“经络”这一词语来概括。

猜你喜欢
经脉脏腑经络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经络考证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22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剑网3”经脉与武功系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