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上海 201505)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及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自我护理能力即患者自身控制与管理疾病发展的能力,自护能力高的患者比自护能力低的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但常规护理模式无法将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研究证实协同护理模式则有良好效果[1-2]。协同护理模式主要基于责任制护理发展而来,在自护理论基础上主张让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后提高自护能力,是一种三者即护士-家属-患者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3]。现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详述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4例,均与临床COPD诊断标准相符,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脑梗塞、脑梗死及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55.8±6.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56.3±7.4)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简单口头宣教、监测病情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患者入院后将自护能力问卷发放至患者手中,评估其自护能力与病情,并依据结果由护士协同患者及其家属将个体化协同护理计划制定出来,内容如下:
1.2.1 认知宣教:护士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其内心想法予以了解,拉近护患距离,将陌生感与隔阂消除,使患者更加理解与信任,进而在医护操作中更加配合。提高患者遵医嘱安全用药意识,宣教规范用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讲解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指导氧疗与气雾剂使用方法,正确示范让患者全面掌握。指导患者自我监测病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掌握病情变化的信号,预防危险行为或正确处理病情,并自我记录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2.2 行为干预:结合患者习惯与日常行为将特定训练方案制定出来,病情允许时可适当开展打太极拳或步行等有氧运动,指导正确开展腹式呼吸、深呼吸、吹气球、缩唇呼吸等,以增强肺功能,但需以不疲劳为宜。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使其能够早睡早起,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自主参与社会活动及做家具,以增强其成就感与存在感,并协同家属发挥督促之效。结合患者病情将个体化饮食计划制定出来,低脂肪、低糖及低盐饮食,补充纤维素、优质蛋白及维生素,确保食物营养丰富但不过量,以满足机体每日能量供给,促进康复。护士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合理饮食的必要性,能够更加重视饮食。此外,还要合理使用吸入装置,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氧疗与气雾剂的使用方法,示范期间要保持耐心,将患者记忆强化,并逐步分解吸入装置的功能与主要步骤,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记忆力与协调能力较差,肢体配合程度欠佳,因此要更加耐心,反复指导,直至完善掌握上述步骤与操作方法。
1.2.3 争取家庭支持:在疾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家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情绪状态直接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而家属一般是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与后盾,因此护士还要与家属充分交流,使其能够多关爱、陪伴与鼓励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将其不良情绪消除,使其感受到被关爱,激发求生欲,增强抗病信心。
1.3 观察指标。出院护士留下患者联系方式,便于后期随访。应用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能力问卷调查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条目共28个,包含4个维度,即健康行为、营养膳食、运动锻炼及压力处理,应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来没有为0分,很少完成为1分,部分完成为2分,大部分完成为3分,完全胜任为4分,总分为0-11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有越强的自我护理能力[4]。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评估预后情况:临床症状完善消失,肺功能无异常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与肺功能均改善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软件SPSS 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
干预前 14.3±3.5 18.7±3.2 11.4±4.0 12.8±3.9 57.2±4.5干预后 16.5±4.5 20.5±4.5 13.8±4.8 14.4±4.7 66.2±6.4 t 2.500 2.113 2.489 1.698 7.455 P 0.014 0.038 0.015 0.093 0.000组别 例数 时间 健康行为 营养膳食 运动锻炼 压力处理 总分对照组 42干预前 14.5±3.5 19.1±3.2 12.0±4.0 13.0±3.9 58.6±3.9干预后 23.1±3.9 24.7±4.1 20.1±3.7 20.5±4.6 88.4±7.0 t 10.636 4.984 9.634 8.060 21.10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两组干预前比较 t - - - - 1.524 P----0.131对照组 42两组干预后比较 t - - - - 15.169 P----0.000
2.2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76.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n,%)
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剧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致使肺部疾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中老年人,自身抵抗力差,为慢阻肺高发人群,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疾病进展后还会诱发心力衰竭,威胁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本病有较长的治疗周期,出院后仍需长时间治疗与护理,因此一定要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协同护理最早在美国出现,通过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方协同开展护理与监督,确保各种护理手段能够最大限度执行。该护理模式是护士的护理能力适应于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与特点时最终使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健康保健系统获益。本组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76.2%(P<0.05),与报道相近[5],说明协同护理可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增强。
究其原因,协同护理中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协同商讨后将个性化的行为训练计划制定出来,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在护理中的参与度,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并相互监督与协同执行,以有效实施各项康复计划与治疗计划。同时将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将“伙伴式关系”建立起来,护士提供指导,家属积极参与,患者主动配合,再加上社会支持,促使护理实践活动更加主动,实施计划也更具持久性、针对性、系统性及动态性。护士通过认知宣教提高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健康认知,纠正错误认知,掌握用药、氧疗与雾化吸入技巧,学会自我监测病情与处理异常,同时指导锻炼呼吸功能以减轻临床症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供饮食指导,并争取家庭支持,减轻不良情绪,最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缓病情进展,增强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