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娟,李娜
(1.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2. 解放军第九九0 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病症,该病预后恢复不佳,极易致使猝死,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病的治疗以增强能量代谢及缓解心肌缺血为主,继而可明显改善缺血造成的组织损害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临床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进行治疗,极易遭受多种因素干扰,使其临床效果大大降低。近些年,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通过能量代谢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2]。本次研究中,笔者特选取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样本,旨在分析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性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 WHO 中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当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1--80岁,平均(71.98±5.42)岁;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级30例,III级10例。实验组患者当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1岁,平均(71.14±5.51)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II级29 例,III级11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均在61到81岁之间;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关于老年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冠状造影确诊;②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口服硝酸甘油难以缓解;心电图至少存在2个导联ST段抬高;③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和调查随访。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患者;②严重电解质紊乱没有纠正的患者;③患有瓣膜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脏病患者;④肺心病的患者。经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呈正态分布(P>0.05),可以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采用常规方式治疗。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及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服用方法为:每天1次,每次80 mg;阿司匹林的服用方法为:每天1次,每次100 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服用方法为:每天1次,每次40 mg;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的服用方法为每天1次,每次47.5 mg。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准文号为H20065167的曲美他嗪(泽维尔)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为每天3次,每次20 mg。
1.3 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分别与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显效: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有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II 级以上,未达到I 级。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0%以上。心力衰竭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I级以上,未达I级,LVEF增加20%-50%。心力衰竭症状有好转;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甚至恶化。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9.0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以n(%)和(±s)表示,差异检验分别为χ2和t,当计算结果显示为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实验组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n(%)]
2.2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及LVEDD的变化情况不明显,组间差异不大(P>0.05),不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LVEF及LVEDD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二者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0 65.5±7.2 57.8±3.7 36.3±3.2 42.5±6.8对照组 40 65.2±5.1 61.2±3.6 35.2±4.2 38.5±4.5 t - 0.2150 4.1654 1.3175 3.1025 P - 0.8303 0.0001 0.1915 0.0027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缺血性心脏病以老年患者居多,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性变化,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致使冠状狭窄及供血供氧通道遭受阻碍,使患者的心肌血氧供给遭受影响,进而出现心脏功能障碍[3]。心脏长期处在供血不足的状况下,容易致使心力衰竭,且随着病情的增重及病程的延长,可导致残疾,乃至死亡[4]。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逆转心室重塑以及恢复心功能是重点,有效改进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提升供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规治疗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及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比较多见,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患者多为老年人,出现缺血性心肌病后会显著减弱心肌供血供氧,致使心肌能量严重匮乏,再者由于较长时间的低能量供应,会明显降低缺血部位心肌的收缩力,继而增重患者心衰的症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5-6]。曲美他嗪是乙酰CoAC-酰基转移酶制剂类的代谢制剂之一,是临床上目前治疗该病比较常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通过强化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调节效用,推进脂肪酸及葡萄糖代谢,并可增强钾离子、钙离子等跨膜运动,维持心肌细胞的离子平衡,进而减少细胞凋亡,加强心肌的能量代谢,提升患者的心肌动力,从而起到防止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效果,临床效果比较显著[7-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要远远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的疗法可以有效的减轻心脏负荷,减轻心肌损伤,抑制心室重塑。由此说明,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性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利于患者恢复。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老年性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较高,完全值得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