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眼科,北京 100027)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最早是在上世纪末由意大利的Camellin医生提出并命名的,该项手术方式具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两种眼科常规手术的主要优点,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为更多的屈光度高和角膜薄的近视疾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康复的机会[1-2]。本文研究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60例超高度近视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单眼病变11例,双眼病变19例;年龄19-39岁,平均(25.8±3.4)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2.3±0.5)年;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单眼病变13例,双眼病变17例;年龄18-40岁,平均(25.5±3.3)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2.2±0.7)年。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治疗组:LASEK 对照组:LASIK。两组患者在术前准备和宣教工作完成之后,均采用我院目前现有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平台实施消像差模式手术治疗,在手术操作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基质层切削深度达到甚至超过70μm,则可以按照常规激光切削方法进行操作,在完毕后使用浓度为0.02%的丝裂霉素对基质床进行浸润,持续时间控制在40 s左右,采用50 mL的平衡盐溶液
进行冲洗,在手术结束之后要嘱咐患者佩戴纯视角膜绷带镜,直至上皮达到完全愈合状态,使用浓度为0.3%的氧氟沙星眼药水、浓度为0.1%的氟米龙眼药水、浓度为0.1%的玻璃酸钠眼药水,直至上皮愈合期间,使用双氯芬酸钠眼药水进行滴眼。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治疗总有效率;②术后不良反应情况;③术后疼痛程度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④手术前后视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1.4 评价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症状减轻,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以治疗前比较改善50%以上;无效:症状没有减轻,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比治疗前改善不足50%[3]。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共包括8个方面的36个问题,满分为100分,分数高则说明生活质量高[4]。
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后者以(±s)的形式予以表示。
2.1 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数据统计[n(%)]
2.2 术后不良反应。治疗组仅有1例(3.3%)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疼痛程度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术后疼痛程度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s)
表2 术后疼痛程度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s)
组别 例数 疼痛消失 住院时间 视力恢复对照组 30 6.03±1.50 10.62±2.74 36.25±1.17治疗组 30 3.48±1.64 7.26±1.05 23.38±0.96 t - 4.191 4.295 14.003 P - <0.05 <0.05 <0.05
2.4 手术前后视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和视力水平检测结果均高于治疗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视力水平比较(±s)
表3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视力水平比较(±s)
注:t1、P1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P 为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组别 时间 SF-36(分) 角膜光密度 视力水平对照组 治疗前 54.72±6.94 17.29±2.51 0.19±0.04治疗后 82.95±8.71 21.83±2.54 0.31±0.08 t1 - 32.627 14.208 11.369 P1 - <0.05 <0.05 <0.05治疗组 治疗前 55.29±7.64 18.09±2.63 0.16±0.05治疗后 90.37±7.20 24.88±3.06 0.67±0.05 t2 - 37.859 16.539 11.781 P2 - <0.05 <0.05 <0.05 t - 16.520 13.421 11.062 P - <0.05 <0.05 <0.05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与临床以往所应用的传统PRK手术,在角膜上皮的去除方式方面更具优越,可以将上皮和基质的切削操作过程一步完成,并且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可以使手术操作的时间明显缩短,使角膜脱水量进显著减少,从而使过矫发生的风险降低[5-6]。不需要采用化学方法对上皮进行松解,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上皮实施机械刮除操作过程中,对Βowmann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上皮进行切削操作的直径大小与治疗区域的直径大小完全相同,这可以使上皮重新生长愈合的速度明显加快,术后不适感与疼痛程度也更加轻微[7-8]。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属于经典表面切削手术方式的一种,在临床上的应用历史已经超过20年,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在操作过程中更需要使用酒精,会使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加,并且会对患者的眼表产生有一定毒副作用,角膜缘干细胞也会同时受到影响,使上皮发生脱落的风险程度明显加大[9-10]。本次研究中,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进行治疗的治疗组超高度近视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6.7%,且术后治疗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手术前后视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等观察指标数据表现,也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充分说明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优势性,今后可以作为超高度近视的常规治疗方法应用。总之,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视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