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此,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着手对课程评价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积极投身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以唤起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学校还结合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电子激励评价,助推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
学校遵循“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才”“多一把评价的好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育人理念,经历了“基础性发展星级电子激励评价实践探索”“依托星级电子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实施评价探索与实践”三个逐级跃升的探索阶段,形成了一套基于三级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当前的评价体系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所涵盖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又兼顾学生基本素养的培育,提炼形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六个核心评价项目,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学校借助开发配套的电子平台对大量第一手数据进行处理与呈现,直观生动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三级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学校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动态评价。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意志品质、能力素养等,从而促进学生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学校的课程评价改革分三个层级,呈递进式发展,最终实现对三级课程实施情况的直观动态评价,有效引领每位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第一,由单一的课堂评价走向学生综合评价。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小组合作星级激励评价”的基础上,推行“学生基础性发展评价”,实现了从课堂学习的星级评价向学生综合发展的星级评价转变,开启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素养之路。
第二,纸制评价与网络评价有效融合。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网络型电子数据库评价系统。教师定时输入星级评价指标数据,系统自动进行精确的汇总分析,按“周、月、学期”自动生成学生、小组、班级、年级光荣榜,激发和满足每个学生的展示欲望,真正关注每个学生成长,为加强日常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真实可靠的分析依据,有效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第三,创造性构建“六星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基础性发展评价”的六大方面,在已有基础上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纳入星级评价方案,建立了厚德星(道德品质)、修身星(公民素养)、智博星(学习态度与能力)、共进星(交流与合作能力)、健将星(运动与健康)、才艺星(审美与表现)六星评价体系,制定了《学生基础性发展星级电子激励评价方案》,从学生的品德、习惯、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让评价系统更为完善,融于一体。
建立星级绿色电子激励评价体系。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将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合并确立为“修身星”;新增设“创新实践”内容并命名为“创新星”,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同时,突出教育部“绿色评价理念”,针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 个方面20 个关键性指标,细化完善评价指标。
精准确定赋星与扣星比例。结合各星的评价内容,以激励学生为主,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及校领导共同参与制定“六大星”详细的评价标准。“赋星”“扣星”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简易性和可行性,经过反复权衡、科学确定相应比重。
“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入推进。学科教学应该留给学生的是什么?我们认为要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这就是我们最初理解的“学科素养”。学校启动实施“学科素养”培育工作,起初并没有提出“核心素养”,先从物理、化学学科探索,进而全面推开,提炼学科素养。学校举行教研组长论坛,反复讨论与交流,制定学科素养培育方案。通过日常学科教研、教学活动进行学科素养的主题研讨与培育,定期组织学科素养检测,与星级绿色评价相对接,以检测促学生学科素养提升。
实现核心素养培育与星级评价有效对接。我们发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髓、理念、内容与学校一直开展的“六星”评价所涵盖的内容与理念是相吻合的。经过反复论证,更加坚定了继续实践的勇气与信心。在实践中重点凸显和培育核心素养,又不割裂基础素养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主要通过修身星来评价;关键能力主要通过智博星、共进星、创新星来评价,关键能力中的“核心”我们界定为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分别通过创新星与共进星进行评价;学生的基础素养主要通过智博星、健将星、才艺星来评价。
“三级课程实施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生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对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素养,主要通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来培育;对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方面的培育,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参与习惯、活动类校本课程研发,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通过参与学科素养拓展读本研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心理类校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通过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校本化融合与完善,形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实施与评价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扎实的课题研究引领评价改革,助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炼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不断完善与细化,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要。依据学科特点进行学科素养周评价,内容包括“文学积累”“讲解能力”“单词过关”“探究能力”等。评价结果以最高五颗星记入到周学科特色栏目中。通过以评促教,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实施为依托,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2]学校以“聚焦核心素养、实现跨界衔接”为课改理念,对课程及其资源进行整合,立足“六星”标准,逐渐形成学校“目标—模组—层级”式独特的课程体系。“目标—模组—层级”式课程体系中“目标”指的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与有个性特长”的人才。“模组”指的是在培养目标之下的“六星”素养,分别是修身模组、智博模组、健将模组、才艺模组、创新模组、共进模组,每个模组都归属于相应的立身课程、立行课程或立业课程(见图1)。
学校理顺、提炼与综合探索研究成果,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两者的相通之处,不断改进提升,逐步构建出“指导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建立六星及下一级项目内容,分别是:修身星(社会公德、文明礼仪、规范养成、心理素养)、智博星(课堂表现、智慧闯关、作业成果)、共进星(合作意识、过程展示、合作效果)、健将星(体育表现、特长展示、体质检测)、才艺星(艺术表现、才艺展演、艺术修养)、创新星(学科素养、实践体验、科技创新、综合课程)。针对六大星的每一具体项目,学校组织师生,围绕六大星所涵盖的各个方面,采取个人提议、小组互议、班级商议、年级协议、学校定议的方式,制定并逐步完善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星级绿色电子激励评价标准”。[3]对学生学习三级课程的情况,依据标准采用统计星数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借助网络电子平台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呈现,为每名学生建立各个成长阶段的电子档案,让评价做到了全面、及时、客观、公正。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开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综合实践等14 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拓展读本》 为载体,借助智博星等六大星,落实评价地方课程,挖掘符合学校特色、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自主教育内容。校本课程以智慧、修身、共进、才艺、健将、创新课程六大类全面展开,共同推进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实施。这样,通过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学本课程特色化,实现了课改的深入推进,以此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实施评价,助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广大中小学如何进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有效借鉴(见图2)。
成立电子平台开发与维护小组,与当地一家软件公司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地对平台进行诊断、指导与改进开发。平台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承载三级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能够对各类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如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情况,以及对同一班级不同个体和不同班级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展示,自动生成各种结果分析曲线,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依据。从实际情况来看,平台的整体架构科学直观,有便捷进入的主页面,有日常学科特色的录入界面,还能根据需求随时调出学生个体的成长曲线、分析报告等,电子平台科学直观的处理与展示功能,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为评价学生提供有效载体与支撑功能。
教育教学就应该基于人的幸福,基于人的成长,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真正体现对“人的尊重”,获取“人的全面发展”。[4]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实施评价,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理念在现实中落地生根的有力支撑,是“关注每一个、展示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育人理念的具体实施,是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现与激发。在实践中,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适应终身发展与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品格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各种优秀典型成为学生们奋斗的目标,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对于核心素养提升、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认识得到提高。自实施评价改革起,学生各类特长成绩稳步提高;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发展优良,学业成绩优异;各种征文、绘画、体育比赛等获奖人数同比显著增长(见图3)。
课程实施评价让教师的教育观念获得改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成长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成长步入快车道,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专业素养得到普遍提升。教师获得优质课、科研成果奖及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先后有近30%人次被评为省、市、县(区)级名师及骨干。学校教师参加暑期远程研修的人数一直稳列全市前茅,充分证实了评价改革对教师素质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学校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准了定位,提升了内涵深度,逐步从一所教学成绩单方面优秀的学校,转变为拥有宽广视野以及深厚底蕴的综合发展型“美丽学校”。校园中的师生拥有自信、阳光的心态,尽享课程实施中的精彩,学生自主建构的社团从原有的5 个增加到了20 多个,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特色文化悄然形成。
通过评价改革,学生参与课堂及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大量的合作探索助推了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也让学校因评价改革而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当然,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今后将在“课程实施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等方面不断深化完善,争取与考试招生改革有效对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更广、更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