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深度挖掘抗战文化资源,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态的研究,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弘扬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价值;实现路径
引言
红色文化是基于革命文化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革命精神理念、革命历史事迹以及革命纪念场所等,对于引领社会风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意义。作为培养新一代国家栋梁的摇篮,高校必须担负起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将红色文化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中,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思想行为方式。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价值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走向。青少年主要生活环境以校园和家庭为主,对于社会的了解具有局限性,随着信息化的多元发展,网络空间的自由扩展,产生了诸多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多重因素。就目前的调研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对于国家和个人层面的关注度更为突出,对于社会责任感略显匮乏。虽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层面的认知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社会活动中的实践主动性仍旧是薄弱环节。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理想信念,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遗产,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1]。
2.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指国民对祖国深厚的情感以及能够为国家富强与独立而具备的奉献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不断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蘊含着革命先辈对国家的满腔热爱,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了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定,不惜付出一切的值得我们去弘扬的伟大精神。
3.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他们是新时代的生力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高校教育学生面向社会的宗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实守信思想淡化、团结协作能力薄弱等不良道德状况。这些不良的思想道德状况,冲击着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底线,带动了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红色文化资源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其中承载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能够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逐步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能够在集体和社会活动中遵守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能够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始终保持坚定不移、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二、高校思政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历史记忆被淡化,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功利性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提升,生活水准实现了快速增长。当代大学生享受着富足的物质条件,受经济因素的约束较少。但是,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学生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观念越来越陌生,并且缺乏认同感。由此导致的攀比行为、拜金行为、浪费行为等在高校校园中越来越常见。
2.教育内容落后,未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与精神共鸣
作为青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倾向于追求新鲜事物。智能设备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电脑等设备也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运用智能设备,及时有效获取新鲜、猎奇的资讯信息,这对于大学生群体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红色文化被视作“老旧事物”,很难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排斥红色文化。
3.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思想指导意义不大
现阶段,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形式以听汇报、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影视为主。社团活动为大部分学生青睐,但红色文化教育并未对这种活动形式加以利用。单一的教育途径很难收到学生积极的反馈,听后感、读后感、观后感是最主要的反馈形式。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学生普遍采取网上搜集资料的方式,略加整合就得到一篇篇“听后感”“读后感”“观后感”,很难对红色文化精神的真正内涵进行深入了解[2]。因此,这些所谓的思想汇报并非学生自身感受与想法的表达,仅仅作为一种任务、一项作业,很难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政课堂红色文化教育,由于反馈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方法单一而有效性不足,导致这门课程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加强其教育实效性迫在眉睫。
三、红色文化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
1.创建红色文化氛围,提升学生思想认知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利用此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将此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为学生展示关于红色文化的内容,将此作为教育载体,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通过红色教学氛围的创建,可以激发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如,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红色文化电影,如《永不消失的电波》,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说出自己对革命胜利的看法。通过红色文化的应用,升华学生政治情感,培养学生革命意识。此外,学校可以组织红色文化比赛活动,如红色文化演讲、辩论赛、节目表演,等等,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宣传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内容,以此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发挥互联网功能,优化思政教育
网络时代下,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发挥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播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以此丰富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我国校园红色网站最早建立清华校园,该网站的建立,为红色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提供可能,展示出红色文化在教育领域中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根据学情、校情,建立红色网站,定期更新关于国家历史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形成关注时政的习惯。此外,学校可以在官方微博、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一些红色文化内容,以此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思想品质[3]。
3.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红色文化教学时,应组织多元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红色文化对国家发展进步的影响,并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素质。坚韧毅力、持续不懈的努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思想教育培养的思想品质目标。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精神需求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融入红色文化内容,辅助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学校可以组织徒步活动,模仿红军长征历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军战士的不易,并能够体会红军战士坚韧、顽强的革命精神,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构建红色文化教学平台,实施“三全”育人
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机制是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以此构建红色文化思政立体课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在红色文化“三进”机制中,“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为关键,“进头脑”是目标:红色文化进教材,不是对红色历史简单的堆砌和罗列,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任务、以培养中国精神为重点”,对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进行提炼,特别是要突出对地域红色文化精神的升华;红色文化进课堂,应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借助文字、图像、视频等再现历史,采取案例教学、深度访谈、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思政课堂的参与度;红色文化进头脑,须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科学设计红色文化实践研修活动,组织学生在第二课堂参与校内外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的体验式教学,拉近时空距离,实现沉稳与激情、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四、结束语
深度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充实学科教学内容,又能拓展教学途径,还能够将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培育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不断开发和充分利用,一定会在未来的思政教学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宇.大学生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0( 2) : 71-72.
[2]刘自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告知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J]. 文史博览( 理论) ,2010( 8) .
[3]李景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30( 10) : 66-67.
作者简介:
谭铮(1980-),男,土家族,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基金名称:2021年常德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CSP21YC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