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锋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艺术媒介更加丰富,当代艺术家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各种新媒介来表述自己的艺术构思。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影响了我们生活和生产方式,并应用在影视、动画、虚拟现实等相关领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影响,丰富了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科技技术是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成分。当代雕塑艺术家将数字媒体运用其中,使其雕塑作品突破传统雕塑艺术特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关键词:雕塑艺术;數码艺术;影像艺术
有两股力量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创新,一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革,出现了众多如波普艺术、观念艺术、集合艺术等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二是工具变革,如电视、计算机与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出现为艺术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出现了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计算机新媒体等形式,促进了艺术形态的更新。
一、数码媒介
数码艺术发展到今天,从单一的二维影像发展到有声影像,再发展到三维虚拟影像,已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数码虚拟影像艺术,并应用与自己的创作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媒介艺术的生产速度,数码艺术发展到今天,从单一的二维影像发展到有声影像,再发展到三维虚拟影像,已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数码影像艺术,并应用与自己的创作之中。对数码影像的研究逐渐变得深入主流,从最开始对数字技术本身的探讨拓宽到文化领域。
二、国外艺术家实践
尼葛洛庞蒂的著作《数字化生存》,是“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也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指南”。由道夫·弗里林与迪特尔·丹尼尔斯的专著《媒体艺术网络》出版于2014,全面地介绍了 20 世纪以来媒体艺术发展概貌和脉络,围绕着新时代下出现的新媒体探讨了虚拟、远程处理、沉浸与交互等话题,2015 年迈克尔·拉什出版的《新媒体艺术》一书论述了新媒体的艺术类型,描绘了新媒体在影像交互领域的发展趋势。
韩国艺术家白南准第一个运用当代艺术思想来改造活动的影象,第一次个展于1963年,展览场地使用了包括花园、顶楼和厨房等在内所有空间,许多作品象是电子仪器或装置,有声音有形象,艺术家改造的电视机第一次被当作艺术材料和媒介摆在观众面前。他的作品将艺术、媒体、技术、流行文化和先锋派艺术结合在一起,影响着当代艺术。俄罗斯艺术家Brickspacer利用视觉特效效果,为呼吁反对捕鲸,制作宣传了一个场景,巨大无比的深海鲸鱼伴随着鲸鱼深沉的叫声在城市天空中飞翔,鲸鱼身上有英语“Please stop kill us”字样以及环保图案。
三、国内艺术家实践
自1996年,国内出现了大批的学者,以自身兴趣和研究领域为起点,对数字技术与艺术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他们以计算机为中心点,研究数字时代下艺术的特性与内涵。具代表性之一的艺术家缪晓春副教授,德国求学的经历让他对影像艺术有了近距离的接触,1999年毕业回国后开始借助数码技术创作大型彩色摄影作品,将米开朗基罗《最后审判》通过三维电脑动画软件与新技术手段转换成为一部动画作品,《虚拟最后审判》新奇的艺术形式改变了人们看画的方式。他借助软件、电脑、还有机器等技术手段,构建出奇幻的虚拟影像,作品奇异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多媒体技术表现,给观众带来超级震撼的视觉体验。宋冬作品在《抚摸父亲》第一部中,他用自己投影出来的手去抚摸实在的父亲。2002年《抚摸父亲》第二部,宋冬父亲突然去世,宋冬用自己带有体温的手去抚摸他父亲冰冷的身体。第三次抚摸时,在水面反映其父亲的影像,他用自己真实的手去抚摸冰凉水面上父亲的影子。宋冬作品《交互端口:眼光》,通过12只眼球搜集的画面来折射出他对现实的态度和判断。瞳孔内的显示屏播放着收集的与人们日常相关的片段,如人们的眼光、视频、游戏等等,将所有常识性逻辑直接呈现出来,脱离理性成分对表达的制约。2001年塔利班炸毁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被,探险情侣张昕宇和梁红在2015年通过投影技术重现55米高的巴米扬大佛。隋建国的《大提速》系列,通过放置于环铁不同位置的 12 台摄像机定点拍摄火车在环铁中的运动影像,然后将影像放映在 12 个呈环形摆放的分屏上,使火车在不同的屏幕中穿梭,仿佛在展览空间中运动起来,时间和空间由此被装在了影像这一“容器”之中,艺术家用这种对真实场域的模拟再现表达关于环境的变迁、记忆的断裂等思考,运用雕塑的形式结合影像,找到了另一种捕捉和呈现空间的方式。G20晚会中舞蹈表演《天鹅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舞者与虚拟影像的结合,表演者与提前制作好的影像相互配合,产生联系,通过一些技术辅助实现与虚拟影像的实时互动,达到超现实的表演效果。
结论
数码影像艺术具有虚拟性、时空性、互动参与性等,雕塑艺术与数码影像艺术相结合,在视觉上形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结合,增加雕塑作品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丰富雕塑艺术表现方式,增加作品趣味性。数码影像艺术利用声光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进行表现,与雕塑相结合,雕塑作品现实中的物质材料具有真实的时间和空间感,当数码影像技术与雕塑进行融合,是对传统雕塑空间表现形式的突破,研究数码影像艺术在雕塑中的创作运用,有助于丰富雕塑的表现形式及表现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昕伦.造型艺术与数字化[M].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2]陈薇.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3]宫林.新媒体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邱志杰.数字化时代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