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有责”品格习养行动项目的构建与实践

2021-01-05 15:35曹月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4期

【项目简介】

常州市荆川小学创办于1914年,始终秉承“担当”校训,以“崇文尚武、自觉担当”为目标,孕育一代又一代的荆川少年。2020年,学校申报了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荆川少年“立行·有责”品格习养行动。项目通过全域环境场建设行动、多元课程场浸润行动、多向活动场历练行动、全员共育场助推行动、多维度自主评价行动五大习养行动,滋养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形成“立行·有责”的优秀品格。

摘要:常州市荆川小学“荆川少年‘立行·有责’品格习养行动”的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传承荆川先生的担当精神,秉承学校“崇文尚武 自觉担当”的培养目标,通过荆川少年全域环境场建设行动、多元课程场浸润行动、多向活动场历练行动、全员共育场助推行动、多维度自主评价行动五大习养行动路径,促进学生“立行·有责”品格的养成。

关键词:“立行·有责”;品格提升;习养行动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2A-0025-05

常州市荆川小学始创于1914 年,以当地明代抗倭名将、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唐荆川之名命名。一百多年间,荆川先生报国担当的精神,深深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始终秉承“担当”校训,以“崇文尚武、自觉担当”为目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荆川少年。2020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荆川少年‘立行·有责’品格习养行动”。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不断探寻学生品格培育的路径。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面对当下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强的现状,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德育课程改革,促进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多元路径,把立德樹人任务落到实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学校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根,也是发展的基石。学校一直探索在发扬学校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在项目研究、学生品格培育中体现学校精神、提炼学校教学特色。在荆川小学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着“担当”的校训,培育出一代代德才兼备的荆川学子、社会栋梁之材。进入新的时代,学校与时俱进,始终以自觉担当之心,在丰富的品格培育路径中,不断提炼荆川担当少年 “立行·有责”的品格。

(三)荆川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大量外省市的新市民进入常州市,随迁人员子女也进入荆川校园。这些淳朴内敛的学生,往往缺少家长的陪伴,缺乏对新城市的认同感,从而少了些自信与自强、责任与担当。为了满足每一位荆川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借助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研究,引导荆川学子在“崇文尚武、自觉担当”的培养目标下健康成长。

二、项目的内涵和整体架构

“立行”意为:立说立行,说到就做到;遇事立行,有责任担当。这是为人的本分,也是我们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我们着力培育具有“立行”品格的荆川少年,引导荆川少年做厚学之人、养正之人、力行之人。丰厚自我,从而遇事能立刻行动、勇挑重担。“有责”指遇到事情不推诿,有责任感。它包含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民族的责任。学校从“厚实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架构,同时将内涵细化,让荆川少年的“立行·有责”品格更加清晰。

“立行·有责”品格的习养行动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活动感悟为主要方式,通过建设全域环境场、浸润多元课程场、历练多向活动场、助推全员共育场、多维度自主评价五大行动途径,在学生自主实践和教师、家长的榜样示范的共同作用下,荆川少年身心受到滋养,形成“立行·有责”的优秀品格,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荆川少年。

三、项目实施的路径探索

(一)全域环境场建设行动

校园环境文化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使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物型环境涵育品格

作为百年老校,在异地新建的过程中,针对荆川精神传承下荆川少年必备品格的培养,学校在进行物型环境建设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荆川精神的熏陶,濡染学生品格。

学校通过对“一厅、两园、两廊、四路、多馆”的整体规划,为培育学生品格创设物型环境:在一楼大厅内展示唐荆川先生的故事和学校的百年发展史。学生在文苑里诵读经典,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在武园里学习阳湖拳法,强身健体,传扬传统文化。一文一武,培养文武兼备、勤学自信的荆川少年。东西连廊连接三栋教学楼,书画展、艺术秀、科技风在这里各显特色。学生在校园的香樟大道、海棠路、蔷薇路、桂花路,可以赏常青树木,品满园花香。荆川学子在阳湖拳馆、爱牙体验馆、弦乐团馆等多个场馆的体验中收获快乐,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2.社会实践基地培育本领

学校打通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周边300米环境资源圈,联手建立“荆川小学品格提升实践基地”,系统探索在社会实践基地中的课程统整与拓展。与常州市“七彩德育”体系相对应,荆川小学品格提升实践基地分为七色基地:以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常州市清潭中学为代表的金色理想信念基地,让学生树立理想、学会学习;以陈渡草堂、瞿秋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爱国教育基地,让学生可以参观名人故居、传承红色精神;以常州梳篦馆、地方志馆等为代表的黄色传统文化基地,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认同感、自豪感;以瀚景口腔医院、钟楼消防大队为代表的蓝色生命教育基地,让学生学习健康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荆川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明基地,让学生爱绿护绿,培养坚毅品格;以幸福阳光老年公寓、钟楼区图书馆为代表的橙色公民教育基地,让学生热衷志愿服务、关爱他人;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紫色科技创新基地,让学生能够勤奋实学、乐于创新。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在多元体验中增强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对他人、对社会担当,形成“立行·有责”品格。

(二)多元课程场浸润行动

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立足荆川少年担当品格培育,将儿童的品格养成有机渗透到各门国家课程中,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科的有效融合。

1.发挥国家课程的育人价值

学校对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立足“立行·有责”的品格渗透与学习路径的科学化、灵活性、有效性展开研究,提炼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范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情境来体验和感知公共世界,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以实践促进学生生活智慧的提升。学校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中心,以班队会、晨夕会为两翼,联动所有课程,整体构建品格培育课程场,实现全员育人、全域育人、全面育人。

例如学校晨会课的每日一主题包括:周一爱国主义教育、周二安全自护教育、周三责任意识培养、周四环境保护教育、周五八礼四仪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小学低、中、高段分别通过“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条主线,培育他们的规则意识、担当意识、法治意识;班队活动课紧扣建党100周年开展“学党史讲红色故事”“我心中的英雄”等班级系列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绿色环保研究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祖国、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品质。

2.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核心素养

学校把武术传统文化教育和推进“立行·有责”品格培育相结合,开发阳湖拳校本课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担当本领。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低年段普及阳湖拳基础拳法,在中高年段逐步学习器械套路的相关内容,整体架构每个年级的阳湖拳课程内容体系:一年级学习基本拳法、步法,二年级学习开口拳,三年级学习三十二式,四年级学习功夫扇,五年级学习十八棍,六年级学习锁寇枪。同时,根据学生体能素养年段发展规律,学校还开设了融合武术教师、体育教师资源的武术社团,以及与阳湖拳有關的选修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私人订制式学习。荆川少年在习练阳湖拳的过程中,逐步变得体健气正,更加坚毅自强。

(三)多向活动场历练行动

活动应指向多个发展目标,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在实际活动中会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中受到检验。

1.德育特色活动炼品格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整体设计架构“荆川文化节”“荆溪嘉年华”两大主题文化节,在班级开展 “爱国、诚信、友善、感恩、励志”等主题月教育活动。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去,为学生提供担当的机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和担当意识。在学校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中,荆小的“小红军”们团结协作,奋勇前行,历经3个多小时完成5.24千米的路程,顺利到达终点。活动不仅培养了荆川少年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伟大的长征精神,从而激励自我更加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做有担当的荆川好少年。

2.岗位实践探索知担当

实践体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通过融入、参与、体验与感悟,增强对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借助“享去”App,为学生搭建开展社会实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化平台;充分挖掘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开展“荆川少年红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班级、家庭、学校及社会资源,整体架构各年级岗位体验活动;通过“环保节能员”“小小清洁工”“校园美化师”“图书管理员”等班级服务岗、家庭劳动岗、学校管理岗,开展实践体验。

学校明确了各岗位领域的体验实践内容、体验实践流程,从而培育相应的担当品格。以“家庭劳动岗”为例,低年段实践内容为:洗衣服、扫地等卫生保洁工作。家庭劳动岗的体验实践流程为:体验前向家长声明,明确参加劳动体验岗的时间和岗位职责;体验时由家长指导、参与学生的体验过程,并用照片记录难忘瞬间;体验后完成个人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从而培育学生责任担当、勤劳勇敢、坚韧感恩的品格。

(四)全员共育场助推行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故此,学校搭建家长成长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家校社融合一体化”,共同助推荆川少年“立行·有责”品格的养成。

1.搭建家长成长平台,促家校社共育

学校编写了《荆小担当家长成长册》,其中包含家长公约、亲子运动计划、家长阅读计划、家长志愿服务记载等内容,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历程,激发家长担当之识,为孩子做表率,用家长的力量引导孩子们“立行·有责”。同时学校设置了智慧父母成长计划,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学校校长、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优秀家长等为特聘讲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主题,每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给予家长方法指导,增强家长“立行·有责”的担当之能。同时学校开设了以家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特色家长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点燃共育的热情。2019年9月起,学校利用家长资源,组建了一年级妈妈故事团,由家长精心挑选优秀的绘本故事,制作好课件,中午进班级给一年级的学生讲绘本故事,深受学生的喜欢。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有担当的荆川少年。

2.挖掘社会资源,促家校社共育

学校借助专家和榜样的优质资源,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助推学生的品格养成。例如唐荆川的后裔唐英年先生每学期走进校园,用榜样的力量传递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唐荆川研究会副会长沈剑刚走进校园讲述荆川故事,解读荆川精神;钟楼区永红派出所薛勇警官走进校园,告诉孩子们要养正力行、自护自强。足球协会、书法协会、常州龙凤堂、跆拳道协会等社会团体也给予学校支持,助力荆川少年展现风采。

(五)多维度自主评价行动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自主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上,往往都比较单一。学校依据担当少年的培育目标,以《荆小担当少年成长记》成长册为重要评价载体,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机制作用,促使家长、教师、社会共同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1.激励学生成长

自成长册推行以来,荆川少年积极参与成长册的争章活动,自发认真进行各门学科的学习,每月针对每门学科中教师的反馈,认真反思总结,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我与好习惯是朋友”活动激励荆川少年人人养成好习惯;德育活动、社会体验岗等,使荆川学子在积极参与和锻炼中,践行担当品格,深化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一年来,依据该评价机制,学校评选出百位荆川好少年和优秀荆川学子,并颁发了唐黼远教育基金作为奖励,激励荆川学子不断地成长。

2.鼓励教师创新

成长册的推行,既有学校统一的实施指导,也有年级特色、班级特色的推动。各年级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具有年级特色的内容设计,如一年级的“21天好习惯养成计划”、六年级的“毕业季创想”。各班级的班主任、学科教师还根据班情进行班本特色內容的开发,如各班的“礼仪之星”“阅读小达人”“环保小先锋”等评比内容。依托成长册,全体教师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担当品格的养成,积极探寻更全面、更新颖的评价方式,将成长册的引领效果发挥到最佳。

3.推动家校协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成长册的推行得到了荆川家长的支持和赞扬,让家校协作更上新台阶。如好习惯养成家长记录卡:荆川少年每学期的家庭劳动岗体验活动,由父母进行评价打分。通过家长的评价,老师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家长可以多维度地了解孩子,学生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荆川少年‘立行·有责’习养行动”项目实践一年多以来,我们始终坚守儿童立场,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儿童品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的道路必定伴随着问题的生成。如何依据年段特点深入推进五大习养行动、构建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涵养“立行·有责”的荆川少年品格,激励着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荆川少年‘立行·有责’品格习养行动”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0-15

作者简介:曹月红,常州市荆川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