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科研仪器器材管理科学化

2021-01-05 21:54杨军勇李慧展
河南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开放共享

杨军勇 李慧展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不仅十分重视科研,同时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推动科学领域的各项工作,明显的转变是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大幅增加。互联网时代,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科研仪器器材的开放共享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明了国内外共享科研仪器管理的工作现状并对比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实际上,我国目前仍然面临着不少难题,包括科研仪器器材利用率和共享率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共享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0-0146-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a country's strength. In our country, it is not onl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also invests a lot of resources to promote various work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The obvious change is that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in order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mprove equipment utilization, the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r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fact, China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low utilization and sharing ra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lack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effective sharing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as well as lack of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and low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and.

Keywo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s; open sharing; sharing management

共享科研儀器器材管理的科学化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科研仪器设备是技术变革和研究的基本工具,其开放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资源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科研设施和仪器主要分布在科研机构、大学、各类院所和企业研究基地。此类仪器器材的开放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科技资源和成果的使用效率,助力我国的科技发展,对于科研机构而言,我国实验教学中心在设备利用率问题上存在使用率低、专业性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先进设备的快速发展及快速更新给设备的高质量使用和管理造成了一定压力,未能及时有效使用可能会浪费国家资源。

在共享科研仪器器材科学化管理的进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不少的难题。在全球科技浪潮和自身发展中双重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科研仪器器材共享开放和研究人员的发展。学者们也更加关注科研仪器器材共享领域利用率低、缺少专业人才、设备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自2015年以来,国家卫计委下属的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学技术部开始规划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全国网络管理平台,目前已进入尾声,这是良好的发展趋势。另外,科学部也打算通过建立国家网络平台,在承诺的框架内,建立全面的科学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的国家互联网管理平台,以形成等级和分工为目标,将信息模板、在线服务、管理评估和评估整合到我国的主要科学工具中,揭开科研仪器管理新的篇章[1-3]。

1 国内外共享科研仪器管理工作现状

1.1 国外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及管理

不同国家的科研水平和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发达国家在科研仪器共享管理领域具有更多经验,拥有更多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因为科技水平落后、经济力量薄弱等复杂的因素在该领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科研仪器器材价值高、技术精准度高,其使用条件也更为严格,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领域,对于科研仪器器材的应用和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在早期的科研实践中,科研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并不像当代如此规范和科学,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逐渐制度化,目前来说,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研仪器共享管理体系。

美国科学平台仪器设备的安排比较复杂,一般来说,科研仪器器材全部或部分由联邦政府购买,并由州研究机构运营,大学或其他非营利组织则通过政府项目研发合约购买设备或科研设施,这一类平台的科研仪器管理及其收益应当直接考虑政府的利益。

1.2 我国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及管理

我国的情况较为复杂,发展过程曲折,早期各类科研平台的产权界定并不明晰,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都无法及时进行确认。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各方对科研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许多学者将视角投向了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基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研究需求的变化,同时依托互联技术,不断改进平台机制和管理措施,对共享科研仪器器材管理科学化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客观来说,我国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协作共享的管理机制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一些科研培训中心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许多科学家认为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资源。事实上,我国科研设备管理的开放、通用平台和体系仍然存在问题,应充分利用国外科研实验室提供的机会,公开交流实践经验,包括共同投资和管理,更好地分享所有权和责任,以及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多主体协作进行投资和管理、更为明确划分产权和权责,增加多样化的绩效评价方式[4-6]。

2 共享科研仪器管理科学化难点所在

2.1 科研仪器器材利用率和共享率低

一直以来,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科研仪器器材利用率和对外服务率都是比较低的。科技资源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最高不超过1 300 h。目前来说,我国仅有部分科研机构和高校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备管理,但计算机的用途并没有最大限度得到发挥。具体而言,根据环球网2019年发布的数据,我国科学资源数据共享与国外仍有一段差距。国外好的仪器设备共享率达到200%~300%,而国内科学仪器共享率只有20%~30%,且我国不高的共享率背后还有政府的助力,缺乏市场的活力。到2021年,据统计,我国的大科学仪器使用率不到25%,而发达国家为170%~250%。

2.2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术业有专攻,任何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努力。科学研究离不开高精尖的专业人才,科研器材管理同样也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管理。但是现状表明,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仍很难吸引高技能、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实验室工作,能够承担仪器设备管理、运行、维护以及保养的人才少之又少。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能是由于工资待遇低、绩效激励机制不完善;从时间效益角度来看,许多科研基地尝试培养本土化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一做法是基于长远的利益考虑,但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高投入的过程。因此,贵重仪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技术人员管理科学人员考核制度的简单使用也导致了技术人员在工资和职称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导致先进仪器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2.3 缺乏有效的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

首先,大多数科研机构或高校对于仪器设备一般采取个别占有、分散管理的模式,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或体系。其次,缺乏有偿使用机制,机构或者高校缺乏共享动力。此外,共享管理和对外服务的大局观念的缺乏,使得机构对于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益差。实际上,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共享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事实上,从整个行业来说,并没有一个宏观的准则来规范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等,机构缺乏约束,这就容易导致不同平台之间出现乱收费的情况或者恶性竞争的情形[7-9]。

3 改进措施建议

3.1 做好共享管理的顶层设计

科研仪器器材共享管理,是一个需要各方主体协调合作的动态平衡体系,参与主体在不同的机制下互相磨合、互相融合。强化顶层设计首要是要加强整体规划。只有当国家明晰了共享管理的条条款款和底线,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仪器器材共享管理平台建设时才能有所依据;也只有通过国家政策、规范等内容的出台,才能进一步引导进行共享管理的平台或机构向着规范化、经济化的方向发展。

3.2 真正实现“专事专管”

专业水准高、综合素质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科研仪器器材开放共享管理的关键所在,人才的配置、培养、交流和激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美国,从事大型设备工作的技术人员与专门从事设备使用、准备、维护和更新的普通研究人员处于平等地位,许多科研机构会在购买设备后设立专家,其中管理层是需要通过考试并实施全面的培训。根据培训后的员工情况,机构会为合格的专业人员提供计划和激励,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及其他社会保障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中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是科研仪器共享领域的“标杆级”平台,该平台依托中科院生物物理而建立,其共享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所有仪器都委托平台的专职人员管理。北京科技大学在众多已经实现大型科研仪器器材共享的高校中脱颖而出,其共享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自2015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将公司化运作机制引入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中,给该校的科研器材共享管理工作注入了新活力,真正实现专事专管,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總的来说,不管是中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北京科技大学还是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这三类科研平台的改革措施均有可借鉴之处,反映了专业型人才对科研仪器器材共享管理的重要性,真正实现了“专事专管”,明确了管理人员在共享工作中的职责所在。

3.3 完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互联网时代下科研仪器器材的网络共享平台应当是规范化、流程化的,不仅能够实现网上预约管理,还能进行实时监控。从某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网络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在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上,充分利用了像万维网、Nmrscope系统、远程光学实验室等跨学科合作共享科研设备和仪器等资源。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将设备综合管理的相关理论主旨充分应用于实践。

3.4 完善效益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共享科研儀器器材管理科学化进程中的重要措施还包括了完善效益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得监督科研设施和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方式、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以及设立公开的反馈程序。多层次的评价方式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样化,这是因为不同主体进行评价时各有优劣。由此可见,一个完整且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当多维度、多主体。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评判出贡献与收益的相称度,具体做法包括将奖惩制度与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完善各类补助补贴以及做好利益分配。

4 结语

通过发达国家与我国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情况的对比,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共享科研仪器器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科研仪器器材共享管理科学化提出新的措施建议:一是做好共享管理的顶层设计;二是组建专业水准高、综合素质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真正实现“专事专管专责”;三是不断完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效益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四是要真正实现多方主体合作共享。

参考文献:

[1] 陈树敏,方少亮,李莎,等.广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2):266-269.

[2] 马宁,刘召.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8):180-185.

[3] 林清强,许文鑫,林凤屏,等.地方高校科研仪器共享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6):261-264.

[4] 陈光,王艳芬.关于中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问题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2(10):1546-1551.

[5] 杨卓林,吕宜光,曹灿.贪心算法在科研仪器共享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39(11):169-173.

[6] 杨丽,类淑霞,范治成.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政策制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3):345-348.

[7] 张春宇,高波,毛军文.生物医学科研仪器共享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9,40(8):24-28.

[8] 陈光,尚智丛,王艳芬.关于大型科研仪器共享问题的一个产权理论解释[J].中国基础科学,2013,15(1):27-31.

[9] 冯玉全,邢正正.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的现状分析与平台构建模式探究[J].云南化工,2018,45(7):253-254.

猜你喜欢
开放共享
电气工程实践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图书馆自建资源开放方式及安全控制研究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模式探索
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制优化研究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构建科学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
公安院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