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海 解晓宇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辽河油田公司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个人、开发地质系统突出贡献者……翻开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所长杨晓强的履历表,诸多荣誉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执着奉献的情怀。
勇于实践,敢为人先,杨晓强主动担当起勘探增储、科技增油的责任使命,带领地质技术人员加大油藏研究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0余万吨,新增产能50万吨。
地质研究是一项长年累月、枯燥乏味的工作。17年来,杨晓强却不离不弃、全身心投入。尽管岗位变化过,但痴心地质研究,做一名找油人、与油田荣辱与共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坚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认真记录每个数字,反复体会每次研究过程,在日积月累中提升素质。
“找资源永远是采油厂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地质技术负责人,每天带头多翻查一个小时资料,就会多对比几套储层,也许就能发现几万吨的储量。”杨晓强满脑子装的是增储,心里想的还是增储。
每当夜幕降临时,矿区街道、广场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到处都是休闲娱乐的身姿,却很少看见杨晓强的身影。他总是习惯地坐在办公室里,面对地质图表、油井资料像过筛子一样仔细推敲、反复对比。
“只有转变思维观念,创新成藏理论研究,才能在勘探增储上闯出新路子、发现新大陆!”杨晓强带领团队按照“平面延展寻扩边,纵向评价找新层”的滚动勘探思路,以上台阶薄层稠油、高垒带圈闭评价为主攻方向,精细地质体研究,加大老井试油试采及井位部署力度,僅2020年就在欢2、欢30等区域落实有利圈闭5个,部署探井5口,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56万吨。
作为已开发45年的老油田,打新井是弥补产量递减的有效手段。杨晓强秉承“老区不老、小块不小”的理念,对油区范围内的所有区块逐一排查,通过论证产能与沉积相带、地震振幅、井网井距的关系,加大对零散区块的研究力度,精巧部署井位,在优化产能建设上提速,最大限度地增加油藏动用程度。
不仅如此,杨晓强立足老区综合治理,坚持注水注汽双轮驱动。在注水管理上,他以精细挖潜和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注水调整、低成本措施为手段,最大限度挖掘剩余油潜力。2020年以来共实施注水井调整工作量269井次,油井措施工作量145井次,累计增油6.2万吨;在优化注汽调控方面,两年来共开展132个井组的注汽调控,油汽比上升至目前的0.15,成为采油厂完成提质增效目标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