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1.洗澡前先“体检”。老人洗澡前,要确保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在刚吃完饭、刚服完药或感到困顿、身体乏力、头晕恶心时,尽量不去沐浴,以免潮湿闷热环境会加重症状。在进入浴室前,要确保无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如有不适应该稍作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千万不要勉强沐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时最好备一些常用急救药品。有些老年人患有严重冠心病,洗澡前应服用药物预防,可选速效救心丸5~6粒,咬碎含于舌下,切记不可吞咽,很快就可生效。如出现胸前区憋气、闷痛,应再次含用速效救心丸,但一次用药数量要增加到10粒。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洗澡前应监测血压,血压过高、过低时都不适宜沐浴。
2.洗澡前不要空腹。洗澡时,闷热的环境会消耗掉人体的一部分能量,加上此时新陈代谢较快,导致人在洗澡时会出现饥饿感。如果老人没进餐便进浴室洗澡,很容易引起低血糖,或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四肢软弱无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导致跌倒而发生意外。因此建议老人别空腹进浴室,最好保持五六分饱的状态。在洗澡前还可以吃些巧克力和糖果,补充能量。
3.饭后1小时再洗澡。冬季天气寒冷,不少老人吃完晚饭不愿出门遛弯,便想早早洗完澡后休息。但进食后,胃肠道黏膜血管扩张,血液分布集中在内脏胃肠,脑组织血流则相对减少,老人此时会感到疲倦、有睡意。如果此时立即洗澡,加上表皮血管又扩张,更加使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从而有可能会发生晕厥。平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还有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或心脏病。建议老人吃完饭1小时后再洗澡,并在洗澡前喝杯温开水,以补充洗澡时因毛细血管扩张而散失的水分。此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也不宜空腹洗澡,否则会由于出汗过多等原因,诱发血糖和血压波动,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
4.严防受凉。老年人一般都有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一旦受寒,会加重原有的疾病症状。洗澡前,一定要提高浴室的温度,以脱光衣服后不觉得冷为宜。北方一般有暖气,问题不大。南方可以用电取暖器(切忌将煤气取暖器放置在浴室,以免煤气中毒)或浴霸预热,也可先在浴池内放进热水,以提高室内温度。同时,浴室的门窗要适当关闭,但不能关得太严,以保证通风换气。洗澡完毕后,要用干毛巾把全身擦干,尽快穿上衣服。
5.带个小板凳。老人洗澡时可以带个小板凳来借力。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小板凳最好是木质的,塑料的不仅不够结实,沾水后还容易湿滑,造成伤害。如果条件允许,老人可用浴缸洗澡,比淋浴节省体力,更安全。浴室地面应防滑,最好在老人入浴前铺放防滑垫。
6.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浴室通气性较差、温度高、湿度大,导致浴室内的氧气含量较低,洗澡时间不宜拖得过长,以免发生意外。不少老人喜欢泡澡,但泡澡时间过长,会引起皮肤血管广泛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而脑组织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引起头晕眼花,严重者还会突然晕厥而跌倒,引起颅脑损伤、骨折及其他意外的发生。再加上不少老人存在动脉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减弱等问题,自身调节血液循环的功能差,洗澡时间过长易使人疲劳,引起心脏缺血、缺氧,严重者会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病的老年人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老年人以沐浴为好,但老人的体力有限,长时间站立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沐浴时水汽过多也可能造成缺氧或心脏缺血、缺氧,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症状。所以,建议老年人盆浴时长以20分钟为宜,75岁以上老人洗10分钟就可以了,淋浴以3~5分钟为宜。
7.洗澡不宜过于频繁。老人的皮肤很薄,皮脂腺逐渐萎缩,洗澡过勤,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减少,让皮肤变得更干,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因此,老人一般3~5天洗一次澡就可以了,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洗澡间隔还可以适当拉长。
8.水温不宜过高。洗澡时,无论淋浴、盆浴,水溫最好接近体温,一般以37℃~40℃、老人感到不烫手最为适宜。老人血管弹性差,调节功能弱,对于较大的温差很难适应。水温过高,会使大量的血液淤积在体表,这时循环回流心脏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脑等器官缺血,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出浴时,温度突然降低也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水温过高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瘙痒。须注意,如果老人存在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等导致),对温度感知存在异常或不灵敏,建议请家人帮忙检查水温是否合适,避免烫伤或是水温过低造成受凉。
9.老人洗澡最好不锁门。老年人身体弱,平衡力差,且患心脏病、高血压等老年疾病概率较高,再加上洗澡间狭小,地面湿滑,很容易出现各种危险情况。不锁门可以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让家人方便进出。如果老人将浴室门反锁,就会因门锁一时打不开而延误抢救的时间。另外,老人浴室的房门最好安装一扇磨砂或茶色玻璃窗,即便老人在里面发生了危险,外面的人也可及时将玻璃窗打碎,将手伸进去及时打开门锁抢救。家人们对于老年人的洗澡时长也要多做留意,一旦老人进入浴室的时间较长,就要敲门或是询问一下老人家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
10.不要过多使用肥皂。洗一次澡搓一遍肥皂即可,如果勤洗澡,不一定每次都使用肥皂。人体皮肤表面覆盖着皮脂,它具有抑制某些细菌和霉菌的作用,皮脂还能够滋润皮肤,是天然的“润肤霜”。肥皂用多了,把皮脂全部洗掉了,会使皮肤干燥,产生瘙痒。皮肤较干燥的老人适宜用多脂性肥皂,不宜用碱性肥皂或热水烫洗,以免将皮脂洗去,使皮肤更加干燥甚至起屑打皱。有的人皮肤油腻较多,可用中性或碱性肥皂。
11.忌用力搓澡。用力搓灰容易搓掉大量有保护作用的角质细胞,而且洗去了汗液和皮脂共同组建的保护膜,引发多种皮肤病或使皮肤变干。老年人皮肤比较干燥,表皮大多萎缩变薄,用尼龙巾搓背容易损伤表皮,使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弱,容易使病毒、细菌乘机感染,从而诱发传染性软疣、毛囊炎、疖肿等感染性皮肤病。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