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二叠系煤层气井防腐防垢工艺

2021-01-05 10:35:22王希友高浩宏张裕良谭杜娟周洪涛秦宇
石油钻采工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防垢阻垢戊二醛

王希友 高浩宏 张裕良 谭杜娟 周洪涛 秦宇

1.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西南采气厂;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部非常规油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4.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

川南筠连煤层气开发始于2012年,开发面积约610 km2,初步估计资源量超过1×1011m3。现有煤层气井约400口,日产气量约31×104m3。地质上属于晚二叠系煤层,地层复杂,含煤10余层,煤层总厚度约8 m,是由细碎屑沉积岩、黏土层及煤层组成的多旋回层,这一沉积特点决定了该区岩层含有较多碳酸盐成分。近两年现场检泵发现,区块内井下管柱频繁出现腐蚀穿孔,同时结垢严重。

我国煤层气开发历史仅20余年[1],许多问题并未解决,如破碎性地层的渗流问题[2]、井下管柱腐蚀结垢问题。对于腐蚀结垢问题,当前文献多集中于硫化氢等酸性气体腐蚀机理的研究[3-4],现场主要解决方案是添加缓蚀阻垢剂,如张宏录等[5]针对延川南煤层气井排采管柱的腐蚀问题,优选出KD-H03-1#型缓蚀剂,5口井现场试验表明,能有效延缓井下管柱的腐蚀,延长检泵周期。盖洁超[6]针对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管柱腐蚀结垢问题,确定缓蚀体系(聚天冬氨酸、乌洛托品)及防垢体系(ZF#2、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水解聚马来酸酐),结合配套防垢工艺从油套环空注入,达到防腐防垢的目的。

本区煤层气井防腐防垢难点:(1)采出水中含较多Fe2+,对Ca2+阻垢效果造成干扰,导致常规油田缓蚀阻垢剂不适用;(2)井筒水环境中含大量不溶的石英,随着水体的流动,粒径不断增大,最终聚结沉降,不易处理,防腐防垢难度加大。因此需重新选择合适的缓蚀阻垢剂,主要从腐蚀结垢及分散性两方面入手,辅以杀菌剂增强效果,确定合适的防腐防垢体系,并开展现场试验。

1 腐蚀结垢分析

在对本区水质分析时发现,采出水静置一周后水体几乎完全变黑、发臭,是一种典型的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的现象,绝迹稀释法跟踪检测发现,一周内细菌含量快速升高,由数百个/mL升至数千个/mL,垢样中黑色FeS的存在同样证明了硫酸盐还原菌对腐蚀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杀菌以增强防腐效果。

煤层气井垢样通常是指沉积于管壁的微粒,这些微粒可能是水环境中离子析出形成的,也可能本身就是管线腐蚀产物,大量堆积可堵塞井下管柱。

检泵发现,抽油杆、泵外壁等部位普遍易结垢,最严重部位位于射孔段及泵体附近。分析认为,煤层气生产是一个降压排采过程,泵体附近是一个产热多、压力下降快、流速湍急区域,有利于垢的沉淀析出[7]。对垢样进行XRD矿物晶型检测分析(图1),其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CaCO3、FeCO3及SiO2类无机矿物,并非通常认为的有机质煤粉,整体呈黑色则是由黑色FeS粉末染色所致。本区垢样成分不同于常规的组分单一的钙镁盐矿物,其中不仅含钙盐矿物,同时含较多罕见的铁盐矿物,以及大量石英类难溶固体,处理较为困难,在其他地区适用的化学药剂(如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在本区防腐防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重新寻找合适的化学药剂。

图1 垢样成分XRD分析Fig. 1 XRD analysis on the components of scale sample

2 防腐防垢体系评价

引入兼具防腐阻垢效果的6种缓蚀阻垢剂。有机磷类:EDTMPS(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ATMP(氨基三亚甲基膦酸)、EDTMPA(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聚合物类:PESA(聚环氧琥珀酸)、PASP(聚天冬氨酸),辅以戊二醛杀菌剂增强效果,所有用剂均购自成都蓝鲸科技有限公司。以YSL201-3井采出水为实验用水,对药剂进行分散性评价,使药剂有利于颗粒分散,降低成垢倾向;同时进行阻垢效果、缓蚀效果评价,确定最佳防腐防垢体系。

2.1 不同药剂对固体颗粒的分散能力

采出水中含有较多固体难溶物(如石英),为避免其在井下聚沉,造成卡泵及井底堵塞,需将其尽可能分散于水中,以便采出水将其携带出来[8]。

分别向水样中加入不同种类缓蚀阻垢剂、杀菌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然后以Bettersize20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不同时刻固体颗粒平均粒径,判断药剂对颗粒聚结的影响。结果见图2、图3。

由图2、图3可知,空白对照组颗粒粒径在0~50 h内,由 50 μm 增大至约 250 μm,添加缓蚀阻垢剂EDTMPS和PESA后,粒径最终稳定在120 μm,EDTMPS和PESA可有效抑制悬浮颗粒聚结,其他药剂均达不到此效果。添加杀菌剂1 227与戊二醛后,颗粒粒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一致,0~50 h内由50 μm 增大至约 250 μm。

图2 不同缓蚀阻垢剂对颗粒聚结的影响Fig. 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rrosion and scale inhibitors on grain coalescence

图3 不同杀菌剂对颗粒聚结的影响Fig. 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actericidal agents on grain coalescence

由实验结果可知,缓蚀阻垢剂中EDTMPS和PESA可显著降低颗粒粒径大小,杀菌剂1 227和戊二醛对颗粒粒径变化无显著影响。

2.2 不同药剂的缓蚀阻垢能力

2.2.1 缓蚀实验

以失重法计算药剂平均缓蚀率,药剂质量浓度为 50 mg/L,温度 40 ℃,参照 Q/SY126—2014标准进行实验。6种药剂缓蚀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新三板企业IPO耗时分析看,整体耗时与非新三板企业基本一致。其中佩蒂股份于2015年4月23日挂牌,2015年12月3日辅导备案登记,2016年5月16日获得证监会受理,2017年5月10日过会,从证监会受理到过会仅1年左右的时间,整体IPO进程非常紧凑。

表1 不同药剂缓蚀效果评价Table 1 Evaluation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agents

由表1可知,不加缓蚀阻垢剂时挂片平均腐蚀速率为0.078 4 mm/a,添加药剂质量50 mg/L时,挂片腐蚀速率迅速降低,整体介于0.011 9~0.029 4 mm/a,均小于空白对照组,以EDTMPS和PESA缓蚀效果最佳,缓蚀率分别为85.78%和80.36%,其余药剂缓蚀率均低于80%。为确定2种药剂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实验测定了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50~100 mg/L)的缓蚀率,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EDTMPS和PESA质量浓度对缓蚀率的影响Fig. 4 Influence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EDTMPS and PESA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由图4可知,EDTMPS缓蚀效果明显优于PESA,前者挂片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后者挂片呈灰黑色,表面比较粗糙。EDTMPS在50~70 mg/L缓蚀率稳定在85%~89%,80~100 mg/L时缓蚀率稳定在91~92 mg/L,而PESA缓蚀率稳定在80%~82%。

2.2.2 阻垢实验

阻垢实验以静态钙离子阻垢法计算阻垢率,参照Q/SHCG133—2017标准执行,通过测定实验前后Ca2+含量变化,评价阻垢效果。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药剂阻垢效果评价Table 2 Evaluation on the scale inhibi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agents

由表2可知,EDTMPS、PESA均具有较好的阻垢效果,添加30 mg/L时,其阻垢率分别可达89.88%、91.73%,优于其他缓蚀阻垢剂。为确定最佳阻垢质量浓度,继续进行质量浓度优化实验,投加质量浓度为30~80 mg/L,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药剂质量浓度对阻垢率的影响Fig. 5 Influence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n the scale inhibition rate

由图5可知,投加质量浓度30~60 mg/L时,EDTMPS与PESA的阻垢率分别由88%、91%增大至90%、94%,继续增大质量浓度,两种药剂阻垢率无明显波动,等质量浓度下PESA阻垢效果优于EDTMPS。分析认为,PESA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复合型高效缓蚀阻垢剂,其分子结构中具有聚合物负离子活性基团,对Ca2+具有较强螯合能力,在垢样结晶过程中能干扰晶格正常排列,达到阻垢、防垢的目的[9-10],因此PESA阻垢效果更佳。

2.2.3 复配实验

由上述实验可知,EDTMPS与PESA缓蚀和阻垢各有侧重,为确定两者混用最佳效果,展开了药剂复配比例、质量浓度的优化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阻垢率、缓蚀率变化情况。

如图6所示,EDTMPS和PESA复配质量浓度60 mg/L,复配比为 3∶1和 2∶1时,阻垢率分别为86.75%、86.87%,继续增大复配质量浓度,阻垢率逐渐升高;复配质量浓度80 mg/L,复配比例1∶1时,阻垢率最高达92.56%,此时缓蚀阻垢剂对成垢离子的分散螯合能力达到最大,继续增大质量浓度,阻垢率缓慢降低。

图6 EDTMPS和PESA复配比例对阻垢率的影响Fig. 6 Influence of the mixing ratio of EDTMPS and PESA on the scale inhibition rate

如图7所示,EDTMPS和PESA复配比例为1∶2和1∶3时,缓蚀率相对较低。分析认为,PESA缓蚀效果相对较差,当其含量升高,会造成整体缓蚀率偏低。复配质量浓度为80 mg/L时,不同比例条件下的缓蚀率相对偏低,不足85%;质量浓度为90 mg/L,复配比例为1∶1和3∶1时,缓蚀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84.56%和86.13%。继续增大质量浓度,缓蚀率无明显变化,因为此时缓蚀阻垢剂分子已在挂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过量药剂不会影响膜结构,因此缓蚀率无明显波动[11]。

图7 EDTMPS和PESA复配比例对缓蚀率的影响Fig. 7 Influence of the mixing ratio of EDTMPS and PESA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综合考虑阻垢和缓蚀效果,EDTMPS和PESA复配浓度90 mg/L,复配比例1∶1时效果最好,此时缓蚀率和阻垢率分别为84.56%、92.34%。

2.3 不同杀菌剂的杀菌效果

原杀菌剂1 227,通过吸附在菌体表面,抑制细菌新陈代谢达到杀菌的目的,引进的戊二醛通过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按照SY/T 0532—2012《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方法绝迹稀释法》,对2种药剂进行杀菌效果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1 227、戊二醛杀菌效果Table 3 Bactericidal effect of 1 227 and glutaraldehyde

由表3可知,采出水中细菌含量较多,1 227质量浓度在40 mg/L时,使细菌含量保持在个位数,戊二醛质量浓度30 mg/L时,3种细菌含量均为0个/mL,可完全杀菌,优于1 227,因此考虑以戊二醛替代,投加质量浓度30 mg/L。

3 现场试验

选取YSL201井场的YSL201-3井进行现场试验。配制EDTMPS、PESA、戊二醛质量浓度分别为300、300、200 mg/L的混合溶液,将其储存于场区1个5 m3的胶材储水罐中,根据单井实际产水量与溶液质量浓度来确定泵注量,使药剂与采出水混合稀释为45、45、30 mg/L的预期质量浓度。短期效果以采出水中P、Fe2+、Ca2+质量浓度变化为评价指标,以UV24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实验前后采出水中P、Fe2+、Ca2+质量浓度及细菌含量,获得其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初步判断药剂在井筒中的缓蚀、阻垢及杀菌效果。长期效果则需跟踪记录2次检泵间隔的时间,即检泵周期来确定。

3.1 采出水Fe2+质量浓度变化

加药后第3天,采出水中P含量大幅度增加,但Fe2+无明显变化,说明此时有机磷类缓蚀阻垢剂已存在于井筒中,但药效尚不明显,第4天采出水中Fe2+质量浓度降为9 mg/L,第7天Fe2+质量浓度最低降至8 mg/L,之后缓慢升高,第10天恢复到原始水平。分析认为,Fe2+质量浓度下降,表明缓蚀阻垢剂可有效吸附于管线表面,使管线中的Fe不易被腐蚀分解为Fe2+,所以水体中Fe2+质量浓度降低,从侧面说明缓蚀效果良好。

3.2 采出水Ca2+质量浓度变化

加药后第4天,采出水中Ca2+质量浓度明显增加,由230 mg/L增至360 mg/L,第5天Ca2+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380 mg/L,之后迅速降低,第8天恢复到原始水平230 mg/L。分析认为,加药后采出水Ca2+质量浓度升高,说明缓蚀阻垢剂可螯合水中的Ca2+,阻止Ca2+与其他阴离子成垢,使其更多溶解于水中,所以采出水Ca2+质量浓度升高,从侧面说明了阻垢效果良好。

3.3 采出水细菌含量变化

未添加杀菌剂时,采出水中FB、SRB、TGB含量分别为110、600、2 500个/mL,加药后采出水中三种细菌含量显著降低,其中FB完全消失,SRB与TGB含量均降至个位数。

3.4 检泵周期变化

现场应用后,检泵周期显著延长。因腐蚀、结垢造成的平均检泵周期分别由665 d、681 d延长至749 d、880 d。分析认为,缓蚀阻垢剂通过吸附于管线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管线腐蚀,同时螯合水体中Ca2+,降低了结垢倾向,达到防腐防垢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考虑到本区存在400多口煤层气井,腐蚀与结垢各有侧重,因此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4 结论

(1)川南二叠系煤层气井井筒垢样并非有机质“煤粉”,而是含常规钙盐矿物、罕见铁盐矿物及大量石英类难溶物的混合体,引进有机磷类、聚合物类缓蚀阻垢剂及醛类杀菌剂,进行分散、缓蚀、阻垢及杀菌实验确定了适用于该区的缓蚀阻垢体系配方,即45 mg/L有机磷类阻垢剂EDTMPS+45 mg/L聚合物类阻垢剂PESA+30 mg/L戊二醛杀菌剂。

(2)煤层气井差异较大,单井的腐蚀与结垢各有侧重,目前尚不清楚造成单井腐蚀结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需结合地质结构、地层水性质、井体结构及管材性质等因素进一步研究分析,掌握该区腐蚀结垢规律。

猜你喜欢
防垢阻垢戊二醛
基于AHP-熵权法的油田防垢技术优选研究
多元防垢合金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香樟叶水提取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南六区三元油井钙垢期防垢剂ST防垢有效浓度研究
油田注水用阻垢剂的研究及性能测试
化工管理(2014年24期)2014-12-11 06:30:26
阻垢剂在废水中阻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
铜基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阻垢和导热综合性能的研究
制冷学报(2014年1期)2014-03-01 03:06:27
井筒防垢块的研制
戊二醛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