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阳,雷 辉(山东省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为民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机构,阅读推广和用户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这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具有极高的契合性,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发现,截至2019年8月,所有省级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数量、读者活跃度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呈上升态势。
在学术研究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界应用情况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以 “(微信平台or微信公众平台or微信公众号)and图书馆” 为检索式在 “篇名” 中进行检索,共获得1,755篇文献。经梳理发现,从图书馆类别来说,当前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涉及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而针对后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类。①关于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情况的研究。闻波等利用可视化软件与微信传播指数(Wechat Communications Index,WCI)对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文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均衡分配维持黏性、善用指数合理评价、建设制度明确规范、原创为主转载热文等措施。[1]张晨以天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研究了全民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服务,并提出相关策略。[2]由于省级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较早,这类研究成果数量较多。②针对地市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应用现状及策略进行的实证研究。[3]③微信公众平台在少儿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在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应用、传播效果等研究。[4-5]④对县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成果较少。欧阳红红对福建省区县级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6]王莉红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服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县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优化对策;[7]秦美丽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特征,并结合县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县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优化的措施;[8]毛小敏对平阳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情况、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改进措施。[9]经文献检索,从运营数据的角度对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的研究暂未出现。
本研究以民政部网站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为据,利用 “县级行政单位名称+图书馆” “书香+县级行政单位名称” “悦读+县级行政单位名称” 的检索式在微信手机客户端中进行搜索,判断该账号属于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并导入数据库,微信公众平台名录获取时间为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0日。2019年8月4日,笔者用自编的Python微信爬虫程序抓取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文章,并导入Mongodb数据库。
由《中国图书馆年鉴2017》可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2,744家县级公共图书馆。[10]笔者在对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去重后发现,截至统计日期,共有1,981家县级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其中包括1,607个已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和374个未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若以《中国图书馆年鉴2017》数据为准,则我国县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为72.2%,开通认证率为81.1%;若将范围扩大到全国2,847个县级行政区,[11]则目前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只覆盖了69.6%的县域行政单位。由表1可见,4个直辖市所辖县级公共图书馆开通并认证微信公众平台的比例最高,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率超过70%,而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海南、青海、新疆、西藏八个省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率未超半数。
总体来看,微信公众平台在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中的普及程度仅有七成,而经官方认证且规范化运营公众平台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只占一半左右,可见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存在普及程度不够、规范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个平台的认证与否反映出机构对微信公众平台是否重视、管理是否规范的现状。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未经官方认证的机构账号功能会受到限制,影响服务的开展,而且读者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信任程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体系、实现认证工作的常态化是这些县级公共图书馆急需完成的工作。
表1 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认证情况(未去重)
根据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划分为订阅号、服务号。订阅号主要用于向用户传递信息,每天都能推送1次文章;服务号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每月最多推文4次,每次最多8篇。经统计,目前全国已认证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订阅号有1,127个(占69%),微信服务号507个(占31%)。可见,订阅号是大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首选。这是因为相对于服务号,订阅号能够将图书馆的动态信息及时推送给读者,其提供的服务接口可以满足为大多数读者服务的功能需求,阅读推广和信息服务功能都能得到较好满足。
经梳理发现,温州市瓯海区图书馆、温州市瑞安市图书馆等3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同时开通了订阅号和服务号,这样既可以大量推送文章,也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读者服务。虽然这种模式可以综合两种平台的优势,但是同时运营两种平台必然需要管理员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导致读者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阅读推广或读者服务的受众面。
图文消息的推送频率和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对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重视程度以及运营管理平台的规范程度。
(1)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频率分析。推送频率指的是在一个月内一个微信公众号发送文章的次数。经统计,2019年7月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订阅号共发送图文消息7,131次,服务号共推送消息1,050次,订阅号的推送频率要明显高于服务号,这是由微信公众平台的系统设定决定的。然而,订阅号平均每月仅推送0.2次,单个服务号平均每月推送2.08次,远远没有达到订阅号每天1次、服务号每月4次的系统限制。
从订阅号推文的频数分布看,57.7%的微信公众平台推文不足10次,18.5%的微信公众平台没有推送消息,月推文20次以上的只有8.3%,其中只有1.6%的微信公众平台坚持每天推送消息。可见,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的积极性较低。较少的推文次数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体验,造成读者流失,不利于图书馆线上服务的开展。
而从服务号的角度来看,2019年7月推送图文达到4次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有151个,占服务号总数的29.8%,未推送消息的公众号占24.3%,也就是说约70%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号推文次数较少。虽然服务号的主要功能定位是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服务,其阅读推广功能相对弱化,但定期推送高质量的文章可以增强读者的粘性和忠诚度、提高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影响力,扩展读者服务范围。
(2)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数量分析。由于读者的阅读时间和耐心有限,推文的数量不仅决定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数量,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2019年7月,发文量最高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订阅号是 “书香库尔勒” ,达到169篇,排在第2-10位的依次是 “宜昌市猇亭区图书馆” (147篇)、 “瓯海区图书馆” (139篇)、 “福州市马尾区图书馆” (128篇)、 “翔安区图书馆” (120篇)、 “卢氏县图书馆订阅号” (110篇)、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107篇)、 “浦东图书馆” (106篇)、 “集宁区图书馆” (104篇)、 “文水县图书馆” (101篇),这10个公众号共发文1,231篇,占所有订阅号发文量的9.3%。月推文低于10篇的有766个,占订阅号总数的70.1%,月推文低于30篇的占比达90%。经统计,27.6%的订阅号推送了超过所有订阅号推文总数80%的图文消息,大致符合 “二八定律” 。这些数据都反映了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总体发文量偏少,而且内容产出数量分布不均衡(见表2)。
表2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订阅号发文数频数分布
本研究选用清博大数据研发的微信传播指数WCI公式计算2019年7月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指数,以此作为衡量公众号影响力的指标。最新版本的WCI(V13.0)从 “整体传播力” “篇均传播力” “头条传播力” “峰值传播力” 四个维度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评价,将阅读数、在看数、头条阅读数、头条在看数、最高阅读数、最高在看数融合在八个二级指标中,最后加权计算出传播力指数。
利用自编脚本将存储在MongoDB数据库中的推文数据导出,自动计算出每个公众平台的影响力指数并导入到EXCEL中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浦东图书馆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公众平台,WCI比第二名高40%,其超高的传播力与巨大的读者群体和高质量的推文内容密不可分。位居影响力第二位的是晋江市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和宝安图书馆两个服务号紧随其后,WCI数值差距不大(见图1)。
在影响力前20位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只有4个服务号,订阅号的影响力要高于服务号。由于服务号的推文数量受到限制,因此提高单篇文章的最大阅读数和在看数是服务号提高WCI数值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服务号管理者提高信息敏锐度,推送读者想看到的文章,获取更多的单篇阅读量。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分布大致形成金字塔型结构(见图2)。WCI低于200的低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最多,占85.1%,其中有19.7%的公众平台没有推送文章,WCI在200-400的中等影响力群体数量居中,占比为14.2%,高于400的高影响力公众平台只占0.7%。
图1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Top20
图2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频数分布
由图2可知,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整体影响力较低,平台在运营、管理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订阅号的差异程度相比服务号更大。相比高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处于影响力金字塔底层的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不规范,推送的文章数量和质量均不稳定,且宣传力度小,导致读者基础较弱,难以维持读者足够的忠诚度,微信公众平台的线上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地域分布特点,笔者将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按照机构所属省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分别计算其平均影响力,最终得到省域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分布情况(见图3)。
上海市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综合影响力排在首位,领先优势明显;浙江省排在第二位,平均影响力指数超过200;有9个省的平均影响力指数在100以上,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天津市、福建省、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和海南省。微信公众平台平均影响力较低的省多位于中西部,中部省份表现最好的是安徽省,平均WCI仅为91.4。可见,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能力强,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的积极性高,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和江苏省位居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前五位, “强省强县强文化服务” 趋势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县级公共图书馆之间差异则较小,陕西省、重庆市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较高,拉高了西部地区整体的影响力水平。此处的东、中、西部划分参照了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相关的划分方式。
图3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平均影响力分布
(1)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来源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原创和转载两种,在图书馆领域的公众平台中,两种文章所承载的功能不尽相同,前者主要满足读者获取图书馆最新动态的需求,而后者则满足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所有文章中 “阅读” 和 “在看” 的合计值大于1,000的文章进行人工标注并统计各项数据,在统计的时间段内高关注度文章共有387篇,其中原创文章331篇、转载文章56篇,分别占比85.5%和15.5%。原创文章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因此 “阅读” 和 “在看” 都要高于转载文章,然而篇均数据以及最大值都低于转载文章(见表3)。这说明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布原创文章更多,旨在向读者传递最新消息,然而转载文章具有更广的传播范围,更受读者的欢迎,也说明了读者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之一是满足阅读的需求,尽管这种阅读只是碎片化的浅阅读。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这种心理采用图书内容介绍等形式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
表3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高关注度文章统计数据
(2)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发布时间分析。由于读者多是在工作生活之余阅读推文,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吸引读者的注意是提升微信阅读推广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了深入挖掘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时间规律,本研究绘制了2019年7月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数和篇均阅读数(篇均阅读数分布图(见图4、图5)。
图4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日期分布
图5 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时序分布
由图4、图5可知,县级公共图书馆推文量在周六和周日最少,这与图书馆工作的作息规律相吻合,而篇均阅读数的最高点普遍出现在周日。根据推文的生命周期,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推文最佳推送时间为周五到周日,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建立稳定的推文机制,加大周末、节假日的推文力度,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高峰期在16—17点间,早上9—11点也会出现一个推文的小高峰。从阅读情况来看,读者的活跃时间分别是6点、11点和22点,而只有出现在11点的高峰点与推文数的分布趋势一致,这说明上午11点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推文与读者活跃度都较高的时间段,将更多的高质量推文在这个时段推送出去能更好地提高传播效果,提升平台影响力。
为了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关键词共现方法对推文主题进行聚类分析。使用 “jieba分词” 模块对所有推文标题进行精准分词,采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停用词表” 去除标点符号、虚词、助词、语气词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同时在自定义词典中设定 “扫黑除恶” “公共图书馆” 等专有名词保证分词的准确性,然后对分词结果进行人工清洗,去掉无意义的动词、数量词,合并重复的和意义相近的关键词等,共得到关键词14,034个,词频在100以上的高频词共127个。用自编脚本对任意两个高频词共同出现在推文标题中的次数进行统计,形成一个高频词共现矩阵,将该矩阵导入SPSS统计软件转换为相似矩阵,最后通过系统聚类,得到高频词的聚类树状图(见图6)。
图6 聚类树状图(部分)
根据聚类结果,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热门主题主要有11类。①图书推荐,包括新书、好书、经典图书,载体形式有电子书籍及纸质书籍;②各类活动通知、公告,包括开闭馆通知、线下活动公告、工作动态等;③少儿活动,包括儿童活动、亲子活动,各种手工、绘画、夏令营等体验活动及暑期阅读推广活动;④各类公益性培训活动,包括国学、艺术、书法等;⑤读书会、阅读沙龙等,包括亲子读书会、经典读书会、主题读书会等形式;⑥各类线上活动,包括科普答题、讲座、展览等;⑦志愿者相关主题;⑧朗诵比赛、建国七十周年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⑨讲座、讲坛等通知、预告、活动回顾等;⑩建国七十周年、 “不忘初心” 主题教育活动等爱国主义主题活动;○11美文欣赏、分享。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主题较为分散,读者活动丰富多样。推文中数量较多的是线下活动,如通知、预告、回顾及线上报名入口等,有关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的推文比较少,但线上活动的形式多样,如知识竞赛、扫码阅读、线上读书会、在线讲座等,可见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及范围。少儿、亲子相关活动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热门主题,体现出县级公共图书馆均等化的服务理念以及对青少年群体的人文关怀。同样,建党、建国、党建教育、 “扫黑除恶” 等社会热门主题同样成为推送的热点话题,体现出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为了分析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阅读偏好,本研究以上述聚类结果为基础,对高关注度文章中的331篇原创文章进行人工分类,对不包括在上述聚类结果中的文章以适当的类目名称,最终将所有文章归入18个主题类目下(见表4)。
由表4可知,上述聚类形成的11个类目都出现在高关注度主题中,其中关于庆祝建党、建国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分散在少儿活动、朗诵、征文等类目中没有单独列出,说明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内容与读者需求之间形成了共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而招聘公告、赠书活动、电影放映信息、资源服务介绍等虽然发文量不多,不在图书馆推送的热门主题中,但是篇均阅读数较高,是读者较为关注的内容。投票、图书馆动态、美文分享、招聘信息以及通知公告是读者最有兴趣阅读的五类主题,表明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信息传递,阅读推广的功能有待加强,同时也说明与读者互动类的信息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在所有主题中,讲座论坛、少儿活动、培训沙龙、活动预告四个主题的高阅读数文章的数量较多,这也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举办较多的阅读推广活动类型,反映出微信公众平台依然是读者获取线下活动信息的重要途径。社会热点主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体现出图书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息敏感度,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应该结合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步伐、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吸引更多读者关注。特色活动包括 “你阅读我买单” “阅读马拉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等系列活动,这种活动互动性强,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其中乐清市图书馆举办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乐清老城行” 活动采用了新颖的游学形式,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表4 高关注度文章类目统计
自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将微信公众平台纳入指标体系以来,各级公共图书馆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后续保障措施,评估结束后,很多图书馆便停止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甚至直接将公众号注销以节省开支,使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目前,全国仍有近30%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尚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县级图书馆中仍有18.9%没有经过认证。因此,要加强各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考核,将推送文章的数量、频率以及文章阅读数等纳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的结果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以常态化的监督机制督促县级公共图书馆加快形成完善的微信服务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能力。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多且活跃度日益提升,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图书馆不可忽视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因此,各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要保持较高的服务稳定性和质量,可在同一区域内的图书馆同行业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在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协调下定期召开新媒体服务建设会议,搭建馆际交流平台,各图书馆的领导及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员在该平台上可以沟通交流,在平台上发布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排行榜,促进各级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发展。当然,要建成这样的平台需要各级图书馆领导对微信服务予以足够的重视。
目前,图书馆一般采用专人专岗或者业务外包的形式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而微信推文内容的生产者则是图书馆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这就容易造成日常业务部门与微信管理方的脱节,业务部门日常大量的读者活动信息得不到及时发布,而管理方则苦于无内容可发。因此,对于规模较大、内部业务部门较多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可搭建馆内各部门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生产合作平台,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由微信公众平台管理方牵头抽调各个业务部门中对平台的内容生产有兴趣或者负责阅读推广活动的馆员参与进来,形成线下活动信息及时发布、线上读者活动多部门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加强馆员的新媒体运营理念及内容管理方法的培训,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更多高质量文章的发布,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
统计发现,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转载文章比原创文章的篇均阅读数和篇均在看数高,说明在碎片化阅读流行的当下,转载文章因其良好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阅读获得感更加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关注。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平台应抓住读者对转载文章的偏好这一特点,通过转载某些主题的文章来提高读者对公众号的好感度和关注度。在增加粉丝数量的同时提高原创文章的影响力,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微信公众平台管理方可在仔细分析读者群体年龄、性别、阅读偏好等特征后选取相关主题的文章转载到自己的官方账号,与原创文章按一定比例分配位置资源,如,头条位置固定发布原创文章、第二条固定发布影响力较大的转载文章,这样既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提高读者粘性、扩大消息的传播范围,也可以提升公众平台的群众基础。
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是在线下进行,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培训、读书会(沙龙)、讲座论坛、朗诵比赛等,活动对象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读者,而微信公众平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仅限于发布活动相关信息和线上报名,这虽然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但是仍然不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线上服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势。据统计发现,一些县级公共图书馆已经在开展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如线上展览、扫码阅读(听书)、线上朗读、线上讲座、线上答题等,这些活动有些是利用现有商业公司的数字资源,如超星、QQ阅读、博看、人人阅读等,有些则是链接到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如,新昌县图书馆的 “在线听书” 活动选用了绍兴市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这种方式能够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达到较好的阅读推广效果,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拓展资源范围的重要途径。然而,统计表明上述线上活动的篇均阅读数仅为123次,最高阅读数也仅有1,000余次,读者关注度并不高。因此,线上服务的方式还需要更加多元化,更加贴近读者需求,如,利用微信直播的功能在线直播线下读者活动、建立兴趣微信群组等。只有不断拓展线上服务模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才能优化读者体验、提高阅读推广的效果。
文章内容是吸引读者阅读、转发的重要要素,如何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所有自媒体内容生产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图书馆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服务提供窗口自然也不例外。县级公共图书馆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吸引力。①跟踪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消息,尤其是文化类、民生类、教育类等,这样的内容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②适当转发热门文章。搜集网络爆款文章,筛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图书馆业务特点的文章加以转发,并注明转载来源,同时,要控制好原创文章与转载文章的比例。③适当开展奖励性活动。如,赠书、转发有奖、评论有奖、投票等,在有正向反馈的情况下,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和认可度会大大增加,也会乐于同朋友进行分享,能够极大地提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