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毒邪通玄府论治银屑病

2021-01-05 22:42李姝燏李元文张丰川蔡玲玲杨碧莲
环球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玄府络脉银屑病

李姝燏 李元文 张丰川 蔡玲玲 杨碧莲

银屑病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发病过程中毒邪贯穿始终,并与玄府郁闭密切相关。毒邪与“炎症”观念相等同,玄府郁闭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观念异曲同工[1],病原体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免疫机制引起组织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其在形态或者结构上出现促炎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传导及代谢失常、屏障功能障碍。清代医家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认为“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为各种邪气内外相合寄生,玄府闭塞,蕴结成毒,气血渗灌失司,日久损伤脉络,肌肤失养而成红斑丘疹、鳞屑叠起、瘙痒等,即银屑病的发病就是从化为毒、玄府闭密的过程,在治疗时秉承化毒为本,开玄为基的理念内外并治。

1 从毒邪论治—化毒为本

大抵根据银屑病侵入血分的深浅,毒邪分为阳毒与阴毒[2],在急性期以阳毒为主,以热毒、火毒为患,治疗多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许多医家学者临床应用此理念颇有成效;而银屑病本身病势缠绵,反复难愈,成为许多患者难以摆脱的困疾,因此对于治疗处于静止期、消退期及慢性急性发作阶段显得更为重要,此时毒窜入里,寒凝、瘀血、痰湿等杂糅蛰伏于津血,流注壅塞于络脉,化为阴毒。在治疗时仍应以化毒为本,而不是一味的补或清,具体把握以下三大法门。

1.1 温化寒毒

从阴阳对立、互根的角度出发,有热毒则必有寒毒,《阴证略例·活人阴脉例》云[3]:“大抵阴毒或因冷物伤脾,外伤风寒,内既伏阴,外又感寒,或先外寒而内伏阴,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寒毒属于阴毒的一种,多因素体禀赋不足、寒自内生,或遇外感风寒或初期患者多为火热阳热之体,经一派寒凉药物治疗之后最易耗伤阳气使邪气乘虚而入,此类比较多见,寒气客于经络,气血相搏,寒气重则凝结停滞化为寒毒,大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阳虚,出现怕冷、疲乏无力等症状;标实为因虚致实,寒邪凝滞,闭阻玄府,无法逼邪外出,出现皮损肥厚、颜色加深、瘙痒等加重之势,这一过程包括现代医学中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炎症反应,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生理病理过程[4-5]。

因此,在临床上以温化寒毒为法,实质为寒温并用,一方面通过温阳之品解寒毒为主,一方面以清热解毒解未尽之毒邪,同时制约其温热之性,一温一寒,一补一清,攻补兼施,平衡阴阳,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配寒温比重。临床上常选用炮附子与干姜合用,炮附子直接降低了乌头类生物碱[6],善引药走窜于十二经,温通阳气,以毒制毒,使玄府开通,气血得阳则畅行全身,干姜的加入帮助附子降低了乌头碱的含量,同时温脾散寒,二者合用向外则达皮毛玄府解除毒邪,向内则达三焦经络,温肾暖脾,扶助正气以绝生寒毒之源。

1.2 透浊解毒

浊毒理念首创于李佃贵,被国内外广泛认同,泛指各种邪气结聚为浊,浊聚成毒,多因饮食肥甘厚腻、久坐少动内生之毒或外来环境之毒引发皮肤过敏,导致皮肤代谢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则津停气阻,日久结聚不散化为浊毒[7-8]。浊为阴邪,易深伏于脏腑血络中,阻滞气机,使血络浊化受损,无法透达于玄府,外泛于肌肤而加重皮损发为斑块型或蓄积夹热发为脓疱型,或常与湿毒相兼,累及为关节型,类似于银屑病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炎症的过程[9]。

因此,在治疗思路上可从病因入手,透化深达于内的浊毒,将化浊与解毒同治,不可只清热解毒,亦不可单化浊祛湿。化浊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芳香化浊,徐化垢腻,常选用广藿香、佩兰、砂仁、苍术;其二燥湿健脾,运化消浊,常选用生薏苡仁、白术,在临床上常将苍术与白术同用,苍术辛温辟秽,苦燥化湿,兼能温散发汗,开玄通府,助邪外出,白术甘温健脾,燥湿利水,二者合用苍术走而不守,白术守而不走,运补相兼,均意在从根源上调节中焦脾胃气机与津液代谢,使玄府得开,玄府开则使郁于体内之浊毒可随经络透化外达于肌肤。解毒以祛湿浊毒邪为主,必用土茯苓与白花蛇舌草,二者合用为解毒除湿之最佳良品,土茯苓还兼通利关节,治疗浊湿毒相兼所致关节型银屑病,白花蛇舌草偏于下焦,可利湿化浊,通过渗入膀胱排出体外,给浊毒以出路。

1.3 祛瘀攻毒

瘀毒是银屑病病情进展的关键,瘀毒一旦产生,其症状、体征有加重之势,其乃久病生瘀,瘀血渐入血分经络,化生酿为瘀毒,流注于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致气血瘀阻,蓄积不解,日久营血亏虚,生风化燥,瘀毒由内而外传变于肌肤,使肌肤失养而见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不易出血,舌青紫瘀斑,脉细涩,多见于顽固性银屑病,如斑块型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存在血流流变学变化及微循环障碍,如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升高及甲皱微循环改变[10]

因此,在解除瘀毒时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凉血活血,“久瘀之处必有伏阳”,此伏阳可使瘀血胶灼难去,耗伤营阴,因此多采用凉血活血解毒之品,如鸡血藤、丹参活血祛瘀通络,促进脉道通利,玄府得开;解毒采用散瘀解毒之品,如虎杖可延缓细胞增殖、清除真皮上部病理产物的瘀积,半枝莲也可凉血解毒,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正所谓“血不利则为水”。同时在一派攻邪凉血解毒之时,应注意防止寒凝结聚,苦燥伤阴,加重玄府闭塞,故常将赤芍与白芍相配伍,赤芍味苦、性寒,可清热凉血、散瘀消斑;白芍酸苦而甘,可养血和营敛阴,二者散收相合,润燥相宜。另一方面破血逐瘀,常用三棱、莪术,既消散络中之瘀,又利脉道而防止瘀毒再生,重者可配合少量虫类药物,但需中病及止,如土鳖虫、水蛭、乌梢蛇、地龙、僵蚕等搜风通络,开通玄府毛窍,引药于皮,同时借虫类药的毒性“以毒攻毒”,驱散瘀毒。

2 从玄府论治——通玄为基

玄府又名汗孔、腠理,为气机升降之门户,络脉之门户遍布全身[11],玄府闭阻,则气液渗灌失司,络脉失养,无法沟通脏腑内外,脉络上下。银屑病静止及消退期因阴毒内生,外邪乘虚内外相合,玄府闭塞更甚,向外不得以除邪,向内不能疏通,使脏腑气血失和,因此开通玄府在银屑病的应用中除了辛散发汗内治开玄府外,还可从外论治,如中药溻渍法与穴位贴敷法,强调直接以局部开玄通脉,从而调节改善全身的皮肤代谢,提高免疫,从根本上降低复发率,且中药外治不经肝脏代谢,减少了毒副作用。

2.1 温通开窍——中药溻渍

中药溻渍又称湿敷法,《外科精义》云“溻渍疮肿之法,宜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其主要是利用药物直触腠理,开启外门,通过经络入其里,拔除瘀毒有形之邪,对于皮损肥厚难开玄门者,可于湿敷后予卡泊三醇软膏封包外用增加治疗环境的湿度,加强开玄之力,同时药液经皮吸收可直接使皮损软化,减轻表面鳞屑,祛除表面附着物。湿敷分为冷湿敷与热湿敷,对于皮损阴毒明显者,多用温湿敷法,临床遵循“寒者热之”的原则,应用温通、散寒、行气等辨证施治,常用干姜、细辛、川芎等温阳散寒、行气活血,配伍青黛、土茯苓等解毒,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12],再加入薄荷辛散行气,助湿敷药物利用温热之气更好地透入脏腑、经络、孔窍。再可根据瘙痒程度予荆芥、防风等风药祛风通络、开玄通府。

2.2 活血通络——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即现代经皮给药系统[13],既利用腧穴本身的作用开玄通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同时又发挥药物作用刺激直达皮肤腠理。常选取神阙穴,脐乃吸收天地精华之结果,古籍曰神阙,属于任脉,为水谷精微之通道,是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枢纽。脐无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同时起到疏通血管、活血通络的作用;也可选取背俞穴,因脏腑之气血可输注于背部,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具有和中调血的作用。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丹参、细辛、川芎等养血、活血、通络药物,再调以辛香走窜之品鲜姜汁助行药力。用法:免煎剂混匀碾碎呈粉末状,加水调成糊状,附在棉垫上,然后贴敷于穴位处,每晚睡前敷,5天为1个疗程。

3 化毒通玄

在临床上化毒与通玄相辅相成,以化毒为本,通玄为基。因阴毒内伏,隐匿于脏腑经络中,日久损伤络脉,并延经络肆意蔓延、堆积于络脉内,而玄府作为络脉之门户也无法开阖,气血渗灌失司,使络脉沟通气血、解毒排毒功能出现障碍,形成玄府-络脉-阴毒的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化毒不忘通玄,只有通玄才能使络脉出入沟通气血畅达,使解毒之力发挥作用,深入脏腑经络,逼邪外出,从局部改善全身脏腑功能,如治疗寒毒,在温化寒毒内治的同时,采用温通开玄法如温溻渍外治法直达病所,在治疗瘀毒时必须通过腧穴活血通络,才能祛除深伏之瘀毒;通玄不忘解毒,仅通玄虽可缓解表面皮损,开通络脉的门户,但实则络脉为久生毒邪之地,内生毒邪未能完全清除,极易复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尽量防止毒邪再生,结合辨证内治,分清邪毒类别,对症下药方可事半功倍。二者内外并治,阴平阳秘。

4 典型验案

患者,男,54岁,周身起皮疹伴鳞屑20余年,加重1周,于2019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20年前因工作变故、熬夜等不良习惯导致躯干、四肢泛发暗红色斑块,皮损肥厚,高出皮面,触之碍手,其上可见白色鳞屑,于外院诊断为“银屑病”,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卤米松软膏等,稍有缓解,1周前于外地旅行,回来后皮损为紫红色圆形斑块,边缘厚,上覆厚层鳞屑,自觉瘙痒剧烈,小便可,大便2日1行,舌黯红,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扩张,脉弦涩。西医诊断:斑块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血热夹瘀夹毒)。治以凉血解毒、化瘀消斑,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处方:水牛角3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紫草30 g、苦参6 g、土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30 g、虎杖10 g、半枝莲30 g、荆芥10 g、防风10 g、地肤子10 g、炙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冲服。

2019年12月3日二诊:皮损颜色有轻微变暗,但仍瘙痒剧烈,鳞屑很厚,大便日1行,舌黯红,苔略腻,舌下脉络迂曲扩张,脉弦涩。调整方药,去荆芥、防风,加三棱、莪术各10 g、全蝎6 g、地龙10 g、苍术10 g、生白术20 g,14剂,日1剂,早晚分服;外用穴位贴敷方:川芎15 g、当归10 g、丹参10 g、生姜10 g,贴于神阙穴15~20分钟;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封包治疗,早晚各一次。

2019年12月17日三诊:皮疹面积缩小,颜色变淡,外围可见轻微的色素沉着斑,皮损较前薄,瘙痒明显减轻,舌淡黯,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扩张,脉弦涩,在上述方药基础上,去生地黄、水牛角等清热凉血之品,继服此方半月,将外用药逐渐改成1日1次、2日1次,至逐渐停药,后随诊皮损仅留下暗褐色色素沉着,恢复良好。

按 患者初诊时为斑块状银屑病复发表现,根据病因、症状及皮损,为血热瘀阻,毒邪壅于肌肤,按照阳毒寻常治疗,以犀角地黄汤加减主之,方中采用大剂量的凉血解毒之品,水牛角为君,臣以牡丹皮、赤芍、紫草,助君药凉血活血解毒,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解毒除湿,苦参清热燥湿,为防止伤阴加白芍养血和营,风胜则痒,故予荆芥、防风辛散祛风止痒。然大量的苦寒药物伤中,易使浊毒内生,与瘀毒胶灼,苔偏转腻,故加用苍术、白术祛除浊毒,其次仅辛散之品未能缓解瘙痒,可见久病入络,瘀血难化,必须搜风通络,加用全蝎、地龙,在热证渐退后,因斑块较厚,则应祛瘀攻毒,缓消斑块,予三棱、莪术破血化瘀,并予外用封包促进皮损吸收,配合外用贴敷通络开玄,养血活血。

5 小结

银屑病皮损特点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红斑或斑块,甚则脓疱、弥漫性肿胀,上覆银白色鳞屑,拨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可累及关节、头皮、指甲,病程长,反复难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基于“毒邪理论”“玄府学说”,认为阴毒内伏,玄府闭塞是本病静止期、消退期及慢性复发时的核心病机,一方面从整体辨证论治阴毒,主要从寒毒、浊毒、瘀毒内治,另一方面从局部开通玄府,主要采用溻渍与穴位贴敷外治技术,此外临床上还可针刺、放血疗法等开玄通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发与推广。

猜你喜欢
玄府络脉银屑病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玄府”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再论玄府与干眼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