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颜晓蓉,苏佳雯
(荆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对社会人群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新型冠状病毒人人易感,尤其是年老体虚者,发病后暂无特效药,专家强调防重于治。另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逐日增多,恢复期的中医治疗也应受到关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虽然病毒清除,但其体质仍处于恢复期,正气尚未完全恢复,仍存在复发的风险。《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发生正是人体正气与病毒之间的博弈。扶元调养膏具有扶助正气,抵御外邪的功效,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帮助病后恢复并防止复发。扶元调养膏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及严光俊教授临床经验基础上形成,在我院应用数年,疗效显著,不仅能治疗疾病,还能强身健体,预防感冒,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服用过扶元调养膏100余名患者电话随访发现,无一例感染或复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新冠肺炎作为新型突发疾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积极预防以及病后恢复十分关键。
“治未病”是中医治病、养生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又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之一。中医“治未病”理论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随着历代更新完善已逐步趋于成熟。老子的《道德经》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体现了其“谋事于细微,防患于未然”的“治未乱”思想,若人体内阴阳乱则疾病起,后世历代医家将其运用到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体系,最早《黄帝内经》记载:“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等,在《内经》“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结合自身诊治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如《金匮要略》重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华佗的五禽戏体现了“治未病”防病健身的重要思想[1]。《温热论》中记载的“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温疫论》中:“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温疫论》中记载“夫疫乃热病也,邪气内郁......暴解之后,余焰尚在,阴血未复,大忌参、芪、白术,得之反助其壅郁,余邪留伏,不惟目下淹缠,日后必变生异证”,阐述了疫病解后疾病恢复期法当养阴而忌投参芪,以免余邪留伏。结合中医学“治未病”经验,中医药在预防新冠肺炎和瘥后调理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严光俊教授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贯穿“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及时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的优势,为易感人群及病后体虚人群进行个体化诊疗,疗效颇佳。
膏方,又称膏滋,是将中药根据配伍组方,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入辅料,如蜂蜜、阿胶、红糖等收膏制成的半流质剂型。是中医药八大传统剂型之一。膏方历史悠久,古籍中也不乏养生防病之膏方,南北朝时期陈延之《小品方》中记载的单味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类膏方,宋朝《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琼玉膏,服之可“万神具足,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神识高迈,夜无梦想”,在当时极负盛名,明朝《寿世保元》中记载的枸杞膏,有着“益荣卫,生血悦颜色,延年益寿”功效,至清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服用膏方以滋补养生都非常流行,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的“资生健脾膏”“扶元益阴膏”,《医宗金鉴》中的“龟鹿二仙胶”等,膏方在治其未成即身体偏离健康状态但尚未形成疾病,相当于现代亚健康状态可发挥未病先防的作用。另外在某些慢性病或疑难病的后期,虽通过前期治疗症状缓解,但多有邪退正虚或宿邪伏留之忧,此时服用膏方可促进其康复及防止复发,如宋代《圣济总录》中载有填骨煎治疗消渴后虚乏相当于现代糖尿病后期,有“益气养阴,健脾滋肾”之功效[2]。总之,中医膏方在治未病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在预防和疾病后期调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临床价值,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内科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的养生保健。
严光俊教授临床应用膏方多年,疗效显著,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并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审时度势,平衡阴阳;详辨体质,以和为贵;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辨证施补,脾肾为先;动静结合,升降并举;调畅气血,贵在流通;辨证辨病,尤重舌脉;顽病久病,祛痰化瘀[3]。扶元调养膏正是融合了以上八个方面而形成,具有温肾扶元、健脾益气、调养肝肺、养心安神的功效。本次新冠肺炎乃感受疫厉邪气而起病,《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感受邪气而发病,除了邪气亢盛外,必然是由于正气不足以抵御邪气;疾病恢复后期,邪气才退,正气尚虚,亦需调养以复正,才可预防疾病复发或染他疾。膏方运用复方复法,照顾全面,不仅能够扶元固本,还能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扶元调养膏是由三十五味药物组成: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茱萸、枸杞、仙茅、淫羊藿、菟丝子、石菖莆、远志、柏子仁、百合、熟地、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肉桂、黄柏、知母、丹参、神曲、山药、扁豆、防风、五味子、陈皮、砂仁、阿胶、鹿角胶、柴胡、郁金、龟胶,并加入蜂蜜作为辅料。在我院已应用多年。
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合用,寓四君之意,益气健脾;山茱萸补益肝肾,仙茅、淫羊藿、菟丝子、肉桂等均温肾补阳,枸杞滋补肝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且脾胃为升降之枢机,严光俊教授认为脾肾虚则根基不固,百病易生。若欲补虚,必先补脾,脾胃调和,生化有源,气血充足,方可达到补益之效;祛邪之时,亦不忘补脾肾以扶正。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石菖蒲开窍宁神,且化湿和胃、远志宁心安神、柏子仁养心安神、百合清心安神,四药均入心经,共奏养心安神之效;熟地养血滋阴,鸡血藤行血补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配以益母草、丹参活血祛瘀,补血活血,使补而不滞。人云“久病多痰,久病多瘀,怪病属痰,怪病属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病久体内多有血瘀、痰浊,所以酌情加用祛痰化瘀药物。神曲消食和胃,山药益气养阴,平补肝脾肾,扁豆健脾化湿,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砂仁化湿行气温中,脾虚日久,运化失司,易致水湿内停,故加用行气化湿之药;柴胡疏肝解郁,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严教授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有序,化源通达。脾气升则肝肾之气随之而上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随之而降,脾升胃降功能协调,则全身之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因此在膏方中宜加入理气及疏肝之品,补而不滞,行而不怠。防风祛风,胜湿,抵御外邪;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且宁心安神;黄柏清热燥湿,退虚热,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补中寓治,治中寓补。鹿角胶补益肝肾,敛精止血,龟胶滋阴养血,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黄帝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血肉有情之品增强固本培元之效。如是则集补气、补血、温阳、滋阴、活血、行气、祛湿、解郁、清热药于一方,共奏气血阴阳并补,五脏平调,动静结合,补而不滞。诸药共用,故能起到温肾扶元、健脾益气、调养肝肺、养心安神之效。用于体质虚弱未病者,及大病康复患者。可强身健体,增强患者免疫力,调节情志,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容小觑,年老体虚者对新冠肺炎有极大的易感性,且随着新冠肺炎患者陆续转阴出院,其恢复期中医调护防止再发也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思想延续数千年,膏方在治疗易感人群及病后调护上具有独特优势和实际价值。扶元调养膏制成小包装,更方便携带与服用,加用蜂蜜等辅料,口感良好,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上形成,老药新用,在新冠肺炎预防以及恢复期调治中,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病后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发生率,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