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朝卫
(新郑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南 新郑 451100)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普遍,发病区域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该病易感,但是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贮主。野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该病易感,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成为该病的危险疫源而长期存在,当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则可能传染该病。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多种食虫蝙蝠、吃水果的蝙蝠和无尾蝙蝠以及南斯拉夫、德国和土耳其的食虫蝙蝠体内都曾发现过狂犬病病毒。
目前,狂犬病疫区由南向北扩展,据对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抽检,狂犬病隐性带毒率为10%~30%。
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数量及密度明显增加,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管理失控。
犬只免疫覆盖率低,老百姓不愿接受,兽医不愿实施免疫,70%~75%的免疫指标远远不能达到,更谈不上对犬的全面免疫。
防疫主体不够明确,重人不重动物,重灭杀不重监管与免疫;动物疫情不详,各地流行情况不清,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即采取“灭火式”捕杀措施,缺乏持久性的预防措施。
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原因不清,目前我国对狂犬病病原生态、分布、基因型不清楚,蝙蝠是否为自然宿主不确定,没有建立溯源制度;犬的感染率不确定,但是犬的带毒率很高。
无专业实验室和专门动物狂犬病防疫人员,也没有专门的防治经费,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占据了有限的动物防疫经费和人力资源,动物狂犬病防治尚未纳入兽医防疫工作重大责任范畴。
没有进行狂犬病监测,缺乏快速、敏感、特异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试剂。
被犬咬伤的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措施。
在思想上,必须认识到狂犬病防制工作中兽医防疫工作的核心作用,全面实行养犬登记与注册免疫制度。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做到养犬必免疫。保持犬群75%以上的有效免疫覆盖率。
开展经常性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采样监测高发地区重要宿主带毒情况及对毒株分型,对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野生动物的狂犬病病毒抗体进行普查;摸清各地狂犬病病毒自然宿主和带毒宿主种类、分布以及跨边境流动情况等,掌握流行动态和规律,明确重点防范的动物。
被犬咬伤者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措施。被动物咬伤后或被污染伤口,应迅速用20%的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伤口较深需用导管将肥皂水灌注清洗,再用75%浓度的酒精消毒3~4 次,然后用0.5%的碘伏溶液或碘酊消毒3~4 次。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和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
家养3个月龄以上的犬、猫、兔、鼠类等宠物均应定期接种灭活狂犬疫苗。6 个月至12 岁的犬猫接种灭活狂犬疫苗,3~6个月龄的幼年犬猫和13岁以上的老龄犬猫1次接种灭活狂犬疫苗后加免2 针。平时应尽量避免让宠物舔咬自己或别人,呼吸应与宠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对野生动物进行口服基因工程疫苗。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组织对受威胁的人们和动物以及野生动物进行狂犬疫苗接种(尽量不用减毒活狂犬疫苗)。
发现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或可疑狂犬病的动物均应向防疫部门报告,对狂犬病动物(可疑动物)应扑杀焚烧处理,对同群动物应隔离、紧急接种,对其污染物和环境应焚烧和消毒。
外购动物时要求所在动物饲养场在1 年内没发生过狂犬病,狂犬病灭活疫苗接种后在保护期内。
国家应尽快解决狂犬病抗体、抗原检测问题,便于开展入境动物狂犬病抗体的检测工作,被检动物抗体水平达标方可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