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芬
(沁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沁阳 454550)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选址、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免疫接种、动物保健等方面工作。随着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卫生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消毒灭源是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做好消毒工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按章实施。二是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配制应有记录。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搞清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三是消毒前应清除圈舍、场地和车辆上的有机污物,保证消毒效果。四是消毒药品配置一定达到规定的浓度,反之达不到消毒效果。五是使用的药液量必须充足,且药液在地面、墙壁等所有被消毒的物体上必须维持一定时间,反之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六是消毒时室温及药液的温度应在20℃以上,温度高时消毒效果更好。七是有些消毒剂具有挥发性,有些消毒剂对人和动物的皮肤有刺激性作用,消毒后不能让动物立即进入。八是不同的消毒对象应选用不同的消毒制品,车间消毒应选用对人和动物无害,刺激性小、易溶于水、杀菌或杀毒效果好,对物品或设备无腐蚀或腐蚀性小的消毒液。
畜禽舍内保持适度的通风换气,不仅输入新鲜空气,保证畜禽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而且排出污染空气,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同时排出舍内多余水汽,保持舍内合适的相对湿度。在冬季,畜禽散发的热量虽然有助于维持舍内适宜的温度,但过多的水汽会使畜禽舍阴暗潮湿,甚至在墙壁上出现冷凝现象,因此在冬季应排出多余水汽,以保持舍内干燥。夏季高温情况下,排出舍内多余热量,缓和高温对畜禽的不良影响。
各养殖企业在生产中针对热应激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安装降温设施,有效降低畜禽舍内温度,以减少热应激对畜牧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在寒冷的冬季,如果舍内温度过低,动物体内的生化过程和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动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温度的下降而变缓,从而减缓生长速度。因此养殖场在冬季要安装保温设施。但养殖场要做好保温与通风的有机结合,不能一味为保温而不通风。也不能为通风而不考虑舍内温度。要统筹兼顾,即要顾及舍内温度,又要适度通风换气。
动物舍内适宜的干湿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以及健康状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有害。动物舍内的湿度越大,动物机体通过蒸发散热的途径将受到阻碍,动物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将被打破,体内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体表排出体外的渠道受阻,使动物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会造成内毒素中毒。当动物舍内过于干燥时,动物的鼻腔黏膜和上呼吸道黏膜是干燥的,此时黏膜表面的绒毛会不正常摆动,从而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阻挡和清理。黏膜的干燥也会导致黏膜免疫力下降,使黏膜有益菌群紊乱,导致疫病发生。同时干燥环境也会使动物体内水分流失加快,从而使动物机体处于失水状态而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正常的舍内湿度应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
密度大小应随品种、通风、日龄、饲养方法等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密度过大会影响动物的休息,采食量不均,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同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增多,容易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密度过小则造成房舍及设备利用率低,成本提高,影响饲养效益。
一要符合当地养殖业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规定的非禁养区内。二要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估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方案。三是要坚持农牧结合,生态养殖,要充分考虑饲草料供给运输方便,又要注意公共卫生。四是要建在场地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污方便、交通便利、供电稳定、通风向阳、无污染、无疫源的地方,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五是要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他畜禽养殖场1 000 m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所、风景旅游及水源保护区3 000 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