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对策

2021-01-05 17:08张静月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周龄断奶抗原

张静月

(许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许昌 461000)

仔猪腹泻是当前严重威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疾病。据调查,近年来,仔猪因腹泻死亡数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8.9%;体质量30 kg 以下的仔猪,年平均发病率45.3%,死亡率9.8%。由于该病发生的原因复杂,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生猪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1 仔猪腹泻的病因

新生仔猪因消化系统,特别是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比较低,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很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哺乳期内的仔猪以传染性腹泻比较多见,而保育仔猪则以环境应激、断奶、饲料突然更换、日粮抗原过敏、气候突变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感染。

1.1 传染病病因

传染性病因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原,其中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1.1.1 病毒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其次为回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 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该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临床症状以消化道感染为特征,其中以仔猪的症状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拉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和死亡率都逐渐降低。猪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 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可高达50%~80%,但死亡率低(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仔猪拉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比较轻微。

1.1.2 细菌性腹泻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1 周龄内的仔猪,以1~3 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分别达到90%和50%。临诊症状以拉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仔猪精神委顿,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发于寒冬、炎热季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常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味稀粪为特征。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多发于1-2月龄仔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的季节,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低是该病的诱发因素。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仔猪红痢是由C 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 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 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发生于2~4 周龄以下的仔猪。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2 非传染病病因

非传染性病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营养因子缺乏、日粮抗原过敏、应激因素等。

1.2.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胃内消化酶的水平。据资料记载,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仔猪断奶后,由于胃酸不足,pH 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1.2.2 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仔猪拉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1.2.3 日粮抗原过敏

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 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起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腹泻。此外,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加剧腹泻病程。断奶仔猪在食用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 d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一周左右病情可得以缓解。

1.2.4 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

2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应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血清制剂或疫苗的免疫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口服补液盐等。

2.1 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对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①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②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供给仔猪充足的初乳,增强仔猪的抵抗力。③接种相应疫苗,提高母乳中有效抗体水平。在母猪产前45 d 和15 d 左右,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在春秋两季给母猪同时免疫RV弱毒株Na86F90制成的疫苗与大肠杆菌苗,可有效预防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生。④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病猪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用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对细菌性腹泻的防治措施:①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②免疫接种。用大肠杆菌K88-K99 基因工程苗或本场自家苗免疫,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仔猪副伤寒用本地菌株在30~40 日龄首免,70 日龄进行二免;仔猪黄、白痢对种母猪在产前14~21 d 注射本地菌株疫苗;仔猪红痢用本地苗对种母猪在产前14 d 和28 d 各免疫1 次,每次5~10 ml。③药物防治。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现象十分普遍,且以多重耐药为主,但对硫酸新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等耐药较少,对防治猪细菌性腹泻有良好效果。

2.2 非传染性因素腹泻的防治

2.2.1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在配种前15 d 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发生。

仔猪出生后,让其及早(15 min 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和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2.2.2 控制蛋白质含量,减少日粮抗原反应

仔猪一般在7 日龄左右,开始喂全价颗粒料,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也可对饲料进行处理,减少抗原物质,如大豆经65%~70%的热乙醇(78℃)后,其抗原作用可大大降低。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的腹泻。

2.2.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保持舍内温暖和50%~60%的湿度,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母仔隔离,夜间母仔同群,最后留仔去母),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方法和次数,逐渐更换饲料。□

猜你喜欢
周龄断奶抗原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Hunter—Gatherers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