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俊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 淮安 223200)
卵巢癌作为女性是三大恶性肿瘤中的一种,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不断上涨的趋势,此病的致死率在杜妇科恶性肿瘤中为据首位,卵巢癌中大约75%的患者已经是晚期,此病五年生存率只有25%。此病致死率较高对女性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给的危害,故此卵巢癌患者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良性与恶性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1]。据相关研究显示,CT诊断技术的创伤很小,可以及时找出病灶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组织重复活检概率的合理减少,并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随访中广泛运用。本文对56例卵巢癌患者临床影响学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意在提升影像学的检查水平以及降低误诊率。
1.1 一般资料。选择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2008年2月年至2021年4月收治的56例经超声或是CT诊断患者诊断确为卵巢癌患者为例,年龄35~64岁,平均(44.2±4.8)岁。所有患者都需采用手术病理检查得到验证,诊断准确为48例,误诊8例。其中26例囊腺瘤,4例卵巢内膜样癌,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例畸胎瘤,3例无性细胞瘤,5例无界性囊腺瘤,4例卵泡膜纤维瘤。待病理结果不符合卵巢癌CT检查的良恶性类型时,可以确定为误诊。误诊的7例患者包括,卵巢内膜样癌1例,卵巢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良性肿瘤,1例被CT检查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手术病理诊治结果都是恶性畸胎瘤,可以列入CT诊断的误诊患者。
1.2 方法。对本次研究的卵巢癌56例患者采用CT技术与多普勒彩超诊断:①使用型号为GE Vivid多普勒彩超诊断设备,腹部超声诊断需设置探头频率为3.5 MHz,以腹部超声进行诊断;阴道超声诊断需设置探头频率为6.5 MHz;②通过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的参数为120 kV,220 mAs,重建层的距离为5~10 mm;加强扫描比对剂是短碘海醇,利用Ulrich高压型注射器,剂量为10 mm到耻骨合并下缘,腹盆腔合并扫描范围是自膈顶端到耻骨合并下缘[2]。
2.1 卵巢癌组。按照卵巢癌肿块大小的不同,可将这些患者分成三组,即卵巢癌分囊性肿块组、囊实性肿块组、无明确肿块组。
(1)囊性肿块组。囊性肿块组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是卵巢肿块三分之二以上均为囊性部分。年龄为32~60岁,25例患者的肿块数量为26个;两侧为3例,一侧为25例;肿块为分叶形、圆状、卵圆状,大小是3.5×5.5 cm~14×15 cm;其中病灶边缘比较清晰的有17个,肿块囊壁的后续不均匀的有7个,囊壁厚度为0.4 cm左右;肿块囊壁局部可见增厚的有5个;肿块壁内部可见片形阴影以及囊内片形有4个;肿块只见囊壁小结节的有6个。强化造影扫描肿块点形以及环形钙化为5例,腹水的有10例;除了囊内片形阴影、囊壁、结节非常明显以外,其他内囊并无增强。
(2)囊实性肿块组。影像学的检查特点为卵巢肿块囊实性部分为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年龄为30~63岁,17例患者的肿块数量为20个;两侧为4例,一侧为18例。肿块的大小是2×4 cm~11×12 cm;部分囊性肿块的规则为15例,不规则的为7个,部分囊实性片形为15个、结节形为5个,结界形片形阴影为3例。部分囊实性经过增强CT造影扫描后可见明显的增强,CT值为80 Hu~90 Hu。钙化8例,钙化处于实性、囊壁、间隔部分;点形3例,囊壁环状钙化4例,肿块边缘明显可见13例;腹水9例,肝、腹膜后淋巴结发生转移的为4例,肿瘤发生钙化明显发生腹壁钙化转移有5例。
(3)无明显肿块组。影像学诊断特点为卵巢肿块的大小处于标准范围,两侧卵巢区域并无明显肿块。疑似腹水入院的有5例,影像学诊断后都是腹腔、盆腔积液,两侧卵巢并无增长,盆腔并无肿块。
2.2 其它类病变。①感染病变:6例囊肿患者中,3例子宫周边表现出多房性囊肿,囊壁以及距离不够均匀,囊壁的密度相对均匀,并无结节。待增强造影以后,囊壁以及距离显著增强,肿块组织的周边分解尚不清楚;另外1例脓肿患者是两侧卵巢区域为单房囊性肿块,囊壁厚度、规则可见明显的结节,盆腔内具有积液;②3例子宫肌瘤发生囊变,和子宫分解尚未清除;造影增强后,部分实性的强度增强,并无腹水现象。
卵巢癌属于妇科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按照我国临床资料显示,在妇科疾病中卵巢癌的发病率极高,良恶性肿瘤的比例为9:1。卵巢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就算卵巢癌疾病早期容易治愈,但大部分患者一经诊断已经处于晚期,不利于患者治疗以及预后效果。主要原因为卵巢位于盆腔深处,待其出现病变的时候,不同于子宫内膜癌一般早期就会出现相应症状,也不同于宫颈癌一般方便取材、明显、成本不高的筛查手段。因此CT以及超声作为卵巢癌无症状期的最佳诊断方法,以此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卵巢癌通常源自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常见的病理种类包括黏液囊腺肿瘤、浆液囊腺肿瘤。浆液囊腺癌的表层非常光滑或是存在乳头状生长,切面存在多面房,囊性或是囊实性容易发生出血灶或是坏死,囊腔内部经常布满了乳头形突起,肿瘤的直径约为45 cm左右。此次确诊的48例卵巢肿瘤通常呈现为盆腹、盆腔肿块,囊内或是囊壁间隔处存在结节,通过影像学对肿瘤瘤体的囊腺壁上皮细胞多层化进行观察,存在不典型的增生;囊壁表层具有密布的乳状突起,乳状突起部分的分泌较旺盛,易产生囊性肿块或是囊性部分肿块;肿瘤囊体的内部具备不规则结节或是片形肿瘤巢组成,从而产生实性肿瘤囊快或是实性囊快[4]。
卵巢癌的误诊原因具有以下几个:①因此病早期尚无临床症状,病变位置非常隐蔽,晚期以消化道疾病或是呼吸道疾病为主进入有关科室接受治疗,该科室尚未明确认识到此病的相关知识,有可能将此病诊断为胃肠道病、肝硬化、结核病等,造成误诊;②医院诊断出的阳性率偏低,但临床医师比较信任诊断结果。因医院诊断医师尚未了解此病,外加大量腹水的掩盖,使得常规超声技术很难查出卵巢癌而轻易将此病排除;另外有些卵巢癌患者的病变为颗粒形或是结节形变化,并无团块形占位病变,导致新型设施很难展示。外加有些患者腹水癌细胞的检出率偏低,联合胸水容易将其误诊为结核胸膜炎;③64排螺旋CT的制约性,导致误诊;④疾病的诊断思维有限。如果出现两类疾病共存典型的表现时,临床医师通常会遵循影像学的诊断原则,错误的将卵巢癌诊断为与逻辑相符的一类疾病;⑤认知囊壁结节的特性不足。针对明显壁结节患者,据相关人员的推断分析显示,影像学显示为恶性肿瘤的人数偏多,肿瘤块或是大结节通常为3 cm,结节呈不均增强,结节的堆积特点较显著。CT诊断为卵巢浆液囊腺瘤的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却是恶性畸胎瘤,可将其列入CT诊断的误诊患者范围。相关报道显示,卵巢畸胎瘤的征象为超过5 cm的实性头结节,囊壁和增强结节为钝角相交,并生长于囊外。增强扫描肿瘤的部分实性瘤体尚未显著增强,使患者被错误的诊断为囊腺瘤。所以针对卵巢癌患者采取良性诊断中,除了需要对转移的征象给予重视以外,还需加强关注囊肿囊壁以及结节是否增强或实性部分是否增强,虽说囊腺瘤同样呈结节或是囊内的密度增高,但强化尚不显著[5]。
此次研究中,56例卵巢癌患者中,正确诊断率为85.71%(48/56),错误诊断率为14.29%(8/56),其中国90%患者表现出卵巢癌分囊肿块以及囊性肿块,扫描增强后肿块实性以及间隔成分显著增强;10%患者肿块尚不明确,均为胸腔积液、盆腔积液,网膜加厚;脓肿以及子宫肌瘤囊变患者并无结节,和卵巢肿瘤的CT诊断表现类似的实性部分强度增强,并无腹水现象[6]。
综上所述,CT强化扫描可以明显展示肿块内以及和周边器官之间的状况,不同的病变存在不同的强化方式,针对不典型卵巢肿瘤患者的CT诊断和鉴别很有帮助,提升卵巢癌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