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获悉,其自主研发的合成基钻井液恒流变温度范围指标超越当前国际同类型技术,分别突破最低3 ℃和最高180 ℃的极限温度。
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技术(以下简称“深水钻井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进一步开发更高难度的深海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钻井液被业界称为石油钻井的“血液”,在钻井作业中起到携带岩屑从井下返出、维护井下环境稳定等作用,是钻井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也是决定油气资源开发深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深水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液领域中的最前沿技术,更是破解深海高难度钻井难题的“金钥匙”。
据中海油服研发团队负责人罗健生介绍,深水钻井液技术可以同时在接近冰点的千米海底和远超沸点的千米地层下,耐受住“冰火两重天”的复杂严苛环境考验,始终保持性能稳定,护送钻头直指深海油藏。
“恒流变温度是深水钻井液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要求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变化平稳。”罗健生说,此前国际同类型技术的极限温度分别是最低4 ℃和最高163 ℃,本次我国在深水钻井液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将大幅度提高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中国在更加极端环境下开发深海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该技术自研发成功以来,已经圆满完成了国内7 口超深水钻井作业,平均作业水深超过1 500 m,最大作业水深达到2 619 m,创下西太平洋作业水深和全球第二作业水深的纪录。
为了满足油气增储上产对高端技术的需求,中海油服早在2008 年便开始研发深水钻井液技术。2020 年,经过持续深入的研究,中海油服在与国际石油公司的“研发竞速”中,以耐受180 ℃恒流变高温的性能超过同期的国际同类产品,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如此高性能钻井液技术的公司。
目前,为了进一步满足全球深海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的需求、持续拓宽深水钻井液技术应用边界,中海油服正加大此项技术的研发力度,以能够适应地球两极作业环境为目标,力争突破到-15 ℃和200 ℃的应用极限,进一步巩固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