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伟
(上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上蔡 463800)
引入多胎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羊群的繁殖能力,使每一胎都能产出更多的羔羊,是养殖户乐于见到的事。但众所周知,多胎妊娠及分娩面临的风险远高于单胎。即使羔羊能够分娩而出,患各类疾病的几率也较大。基于此,围绕多胎羔羊的常见疾病进行讨论,总结防治措施存在必要性。
单胎、多胎羔羊都可能出现窒息,但多胎羔羊的发生率更大。该病又称为“羔羊假死”,主要特征为:刚出生的羔羊虽然有心跳,但存在呼吸障碍或是无呼吸,如果未能及时抢救,则羔羊会窒息而亡。造成多胎羔羊窒息的原因在于,母羊临近分娩期时,由于羔羊数量较多,导致分娩过程受阻、胎盘水肿、胎囊破裂过晚;或是在倒生阶段,脐带受到压迫而缠绕羔羊;或者是母羊的子宫出现痉挛性收缩等症状,最终引起胎盘血液循环减弱或完全停止,造成羔羊过早呼吸,吸入羊水最终引发窒息。
该病在山羊羔羊、绵羊羔羊中均可能发生,又名胎粪停滞、胎粪秘结,诱发原因为:第一,摄入的初乳量严重不足,或是初乳质量不佳;第二,羔羊体质较为瘦弱,肠道蠕动力量不足;第三,人工喂奶时,未能遵循“定时、定量、定温”的原则;第四,极少部分羔羊体内出现了“肠套叠”现象。病羔羊的主要症状为:精神状态不佳,很少吃奶甚至完全不吃奶,排粪十分困难,有拱背、摇动尾巴、类似蹲下排尿的姿势等表现。症状严重时,病羔羊的腹部肿胀程度剧烈且腹痛严重,常常卧地不起且后腿伸直,发出哀叫声。
该病又名“羔羊抽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探明,现已探知的原因为肠梗阻、胎粪不下、中毒性消化不良、尿潴留等疾病,会导致羔羊机体出现毒性反应。此外,因初乳摄入不足而导致低血糖症,因高温下暴晒导致骨骼中钙质较多,均有可能诱发该病。病羔羊会表现出全身性的抽搐,如四肢混乱摆动、口吐白沫、磨牙、频繁眨眼、丧失吞咽反应等。通常情况下,病羔羊每一次的抽搐都会持续2~3 min,之后会进入间歇性停顿期。如果抽搐时间较长,或者是反复发作,则在“进气多、出气少”的影响下,病羔羊的胃部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最后因窒息而亡。自发病开始直到死亡的一段时间内,病羔羊的精神十分萎靡,体力消耗过大但可能狂暴行走。此外,病羔羊目光呆滞、饮食欲望极差,若无法及时治疗则会迅速死亡。
预防措施:在母羊临近分娩时,应确定这一胎的羔羊数量,选择正确的接产、助产方式,评估是否会出现难产。总体而言,应该尽快将羔羊从母羊体内取出。
治疗措施:第一,将羔羊倒置提起,目的在于使渗透进羔羊鼻腔和气管内的羊水流出;第二,迅速将流出的液体擦干,并将羔羊的舌头拉出口外,使用通气设备帮助羔羊呼吸;第三,养殖户或兽医可将双手按在羔羊的胸部,并保持一定节奏地按压,使空气顺利进入肺部;第四,还可以使用尼可刹米注射液,行皮下注射,剂量需控制在1 ml。
预防措施:第一,在母羊妊娠进入中后期时,需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避免乳汁质量受影响,同时还可保证乳汁充足,防止羔羊缺奶。第二,如上文所述,人工喂奶必须遵循“定时、定量、定温”的原则。
治疗措施:第一,暂时中断羔羊吃奶,可有效防止症状加剧,也可降低腹部胀气。第二,可使用温肥皂水,在其中混入浓度为2%的食盐水,对病羔羊进行深部灌肠作业。第三,如果灌肠作业效果不佳,则应使用5~10 ml的石蜡油喂服病羔羊,连续使用至症状缓解,每日一次。第四,如果病羔羊发生胎粪不下的原因是肠套叠,则上述方式均无效果,需采用手术的方式加以治疗。
预防措施:在母羊进入妊娠后期时,需适量给予其多汁饲料和青干草。如果条件允许,则应喂食少量精细饲料,并注意补充维生素。目的在于增强母羊的体质,使羔羊健康发育,避免因营养不良而患有多种原发疾病。
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为:兽医一只手可捏住羔羊的嘴巴,但必须注意对力度的控制,应保证羔羊能够吸入充足的空气,但同时还需防止进气过多导致胃部膨胀。在此基础上,应配置3 ml 水合氯醛+硫酸镁的混合药剂,通过皮下注射进羔羊体内。注射完药剂后,羔羊会进入睡眠状态,此时需要调整羔羊的睡姿,避免气管中的黏液阻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