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SWOT分析

2021-01-05 10:01:12余思萍杨春梅潘碧孙鸿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护士服务护理

余思萍 杨春梅 潘碧 孙鸿燕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此后,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1]。“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医疗护理的患者提供的居家护理服务[2]。“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服务方式,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降低其跨区域就医的成本,同时还能更好地体现护士的价值,丰富护士多点执业的内容[3]。由于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不管是相关法律还是监管体制都还不健全,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

1.1SWOT分析 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是一种通过分析事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得到系统方法和支持决策的研究方法,最初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医疗管理领域[4-5]。

1.2“互联网+护理服务”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2]。

2 “互联网+护理服务”SWOT分析

2.1优势(S)

2.1.1为患者提供便利 互联网医疗在国外很常见,有研究表明,美国有79%的患者通过互联网获得健康信息[6],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医务人员在线交流、在线诊疗等[7-8]。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越来越大,老年人发病率和入院率明显高于青壮年,但很多老年人因为行动不便、沟通困难等各种原因,往往就医非常困难,医院普遍存在排队时间长的现象[9-10]。相比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服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医疗机构为依托,通过网页、微信平台、QQ群、APP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居家护理、线上咨询、健康知识宣教等护理服务,大大减少了医院排队的时间,在一堆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远程监护传感器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11]。

2.1.2提高护士积极性 我国护理资源本就缺乏,再加上护理工作负荷重、职业认同感低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护士离职率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此现象[12]。“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使护士可以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促进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护士更加受到患者的尊重,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大大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更能够增强护士的责任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2.2劣势(W)

2.2.1部分患者不熟悉互联网的使用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患者通过线上申请所需的护理服务,因此需要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进行操作。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最多的是老年人,而这部分人群大多不太熟悉智能设备的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服务对象带来不便。

2.2.2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在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英国在1946年就制定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部分患者由国家提供医疗经费[13]。美国是世界上医疗保险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其保险制度分为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和私营机构的商业保险[14]。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需要额外支付服务费,有平台显示,护士上门服务价格以300~600元为主[15],如果上门服务费需要完全自费,无疑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将上门服务费纳入报销范围。

2.3机会(O)

2.3.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了重大机遇。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指出: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16]中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多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17],提出利用互联网促进护理服务模式的改革。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2]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等6个省市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国家和政府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视,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3.2服务对象需求大 有关部门数据[18]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3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有四千多万。再加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多发,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反反复复住院,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给照顾者带来诸多不便。“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施,患者及家属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预约护士上门服务,通过网页、公众号、微信群等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等,大大节省了来回奔波医院的时间,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远程智能终端监测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为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4威胁(T)

2.4.1对患者隐私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普及,在为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患者的隐私问题。例如患者的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以及个人偏好信息等。但目前我国对互联网医疗的法律监管几乎处于空白阶段,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19]。更有一些网站发布虚假信息,让患者产生错误的认识。

2.4.2管理体制的缺乏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应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服务。一方面,由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例如护士上门服务的内容、执业的范围、出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等,这些都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对于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还缺乏相应的准入和资质认定制度。

3 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建议

3.1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互联网+护理服务”于2019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进行试点,还处于初步试行阶段,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文件,但都属于行政法规,并未在法律层面对其进行规范。为保障“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地进行,相关部门应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护士提供上门服务的范围、服务内容,对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进行资格认证,以及对服务过程中的差错事故进行责任归属等。

3.2培训护理人才 由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不够成熟,团队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这就急需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可在高校相关专业开设课程,在医院定期进行实践培训等。

3.3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建设 自护士多点执业提出以来,出现了诸多护士上门的手机应用软件,如“医护到家” “三甲护士” “金牌护士”等。而各个平台对护士的资格认证、提供服务的内容、服务价格等都不尽一致,也没有来自官方的服务平台,这就使得平台的监管相对困难。应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规范设立一定标准,维护护士和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4 小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在各个行业的普及,“互联网+护理服务”在为患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又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符合新时代医疗服务的趋势。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政府部门健全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和服务模式进行规范,并完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护士服务护理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