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旭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其中肺炎是导致儿童住院最常见的原因。肺炎导致气体有效交换面积减少,引起不同程度缺氧,再加上感染性中毒,导致微循环障碍和酸中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心肌酶释放入血的增加导致其活性升高[1]。因此,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常常伴有心肌酶升高。为进一步明确心肌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提出更合理的处理方案,笔者对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中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与调节电生理活动的一类酶,主要有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CK存在于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在组织损伤后4~12 h其活性迅速上升,12~36 h达高峰值,3~5 d基本恢复正常。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他组织含量极少,升高迅速,24 h达到高峰值,36~48 h消失,能灵敏、特异性反映心肌损伤。LDH在各种组织中广泛存在,以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和肺最多,因此其特异性较差。HBDH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显著增高,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价值。心肌酶中CK、CK-MB、LDH都与病情自然发展进程相平行[2],但临床上往往以CK-MB作为心肌损伤的主要标志。
侯向萍等[3]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CK-MB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检测值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给出儿童CK-MB正常参考值建议的范围: 0~3岁为0~35.0 U/L,4~6岁为0~30.0 U/L,7~15岁为0~24.0 U/L。李凤敏等[4]研究发现,儿童的心肌酶高于健康成人,其中最能反映心肌损伤的CK-MB在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少年组的水平均高于成人,而且呈现出年龄越小,心肌酶水平越高的现象。
3岁以下是儿童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包含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各个时期儿童心肌酶水平也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对3岁以下婴幼儿各个时期心肌酶水平的研究很少。陈静清等[5]研究发现,婴幼儿相同严重程度的肺炎患者,小龄婴儿组(<6个月) 、大龄婴儿组(6~12个月)、幼儿组(1~3岁)之间心肌酶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朱怿东等[6]用Beckman CX-9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参考值:AST 10~42 IU/L、LDH 91~180 IU/L、CK-MB 2.9~9.5 IU/L、α-HBDH 90~210 IU/L)对不同年龄段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轻症肺炎)患儿和非感染性疾病儿童进行心肌酶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各组CK-MB都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王红哲[7]比较40例肺炎婴幼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清心肌酶水平(日立7170型生化全自动仪),结果显示:患有肺炎的婴幼儿急性期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与正常儿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正常儿童,CK-MB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都高于健康同龄儿童。说明婴幼儿肺炎即使在无明显缺氧的情况下也存在心肌酶升高情况,并且心肌酶水平随着肺炎控制而降低,提示了肺炎很可能是导致心肌酶升高的原因。甘红红[8]通过检测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阳性肺炎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婴幼儿,这与朱怿东、王红哲的研究结果呈现一致性,都显示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心肌酶水平高于正常同龄儿。
陈静清等[5]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AU5800生化仪检测89例肺炎婴幼儿心肌酶水平,结果显示:肺炎婴儿CK-MB水平都高于正常值,按年龄分为<6个月、6~12个月、1~3岁三组,各组轻症肺炎及重症肺炎患儿CK-MB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CK-MB、CK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尤以CK-MB水平改变较大。提示3岁以下婴幼儿心肌酶水平和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王红哲[7]检测肺炎婴幼儿治疗前后的心肌酶水平,治疗前后CK-MB都高于健康婴幼儿。说明心肌损害程度与肺炎病情相关,并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提示检测心肌酶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综上所述,生理情况下,儿童心肌酶水平高于成人,且年龄越小,心肌酶水平越高;呼吸道感染也会使心肌酶水平升高,而且心肌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心肌酶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心肌酶参考值只适用于成人,儿童心肌酶正常范围尚需统一。另外,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肌酶升高的程度以及干预时机也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