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青海红十字医院 疼痛科,青海 西宁 810000)
普瑞巴林是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物,是一种受体激动剂,普瑞巴林自临床应用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我国在普瑞巴林药物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晚,本文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神经痛患者为研究样本,对普瑞巴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随选患者均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受累部位为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臂丛神经、股神经等;已排除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神经疾病,合并心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66岁,平均(52.36±2.12)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98±1.45)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1-65岁,平均(52.68±2.34)岁,病程1-17个月,平均(7.02±1.64)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就,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国药准字:H10900089,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3 g/次,3次/d,饭后服用,连续口服4周;给予对照组患者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国药准字:J20100102,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初始计量为75 mg/次,2次/d,饭后服用,用药1周后症状未缓解增加剂量为150 mg/次,2次/d,如疼痛缓解则按照初始计量连续口服4周。
1.3 观察指标。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疼痛程度,分数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强度越高;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24h睡眠时间法[2],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在7-8h之间为最佳。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内,采用新版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其中VAS评分、睡眠时长均为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达,检验工具为Student’s test;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达,检验工具为χ2;当检验工具显示P<0.05时,提示数据间的对比存在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观察组 43 7.26±0.51 4.75±0.24 2.42±0.71 1.25±0.31对照组 43 7.28±0.45 5.26±0.22 4.36±0.65 2.98±0.33 t - 0.1928 10.2719 13.2157 25.0555 P - 0.8476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对比。观察组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观察组 43 3.45±1.26 5.52±0.34 6.56±0.54 7.68±0.35对照组 43 3.42±1.22 4.36±0.35 5.28±0.62 6.12±0.42 t - 0.1122 15.5888 10.2087 18.7110 P - 0.9110 0.0000 0.0000 0.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躯体感觉神经受损是引发神经慢性病理性疼痛的主要因素,受到躯体损伤和疾病等因素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可导致患者出现“中枢敏化”反应,即将疼痛反应过分放大,使患者患者出现疼痛超敏症状[3]。普瑞巴林作用于脑部神经元及脊髓突触前膜,通过抑制神经元异常兴奋,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普瑞巴林可阻断钙离子内流,抑制亚基蛋白产生和中枢敏化反应,可起到治疗痛觉过敏者,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程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这与陈旭[4]等研究结果一致。据最新研究报道表明,给予慢性疼痛患者普瑞巴林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例如舌唇水肿、面部水肿、咽喉水肿等,发病率约为3%-7%,应尽量避免普瑞巴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容易导致血管水肿的药物联用。同时,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皮疹等都是普瑞巴林常见的不良反应,且大多发生在用药6 h内。这就要求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严格遵循药物禁忌症用药,并加强用药早期监测,最大限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5]。不仅如此,普瑞巴林不经肝脏代谢,以肠胃吸收为主,因此空腹服药与饭后服药药效会存在一定差异,患者空腹服药后,1.3 h后血浆内药物浓度可达到峰值,且生物利用度可达90%以上。饭后服药则能够将血浆内药物浓度峰值延长至3 h,在延长药物吸收时间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故普瑞巴林可选择饭后服用。由于普瑞巴林主要由肾脏排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避免给患者肾脏带来过重负担[6-11]。
综上所述,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普瑞巴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