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2021-01-05 03:52冯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通窍症候偏头痛

冯慧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一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0 引言

偏头痛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属于原发性脑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头部搏动性头痛,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诸多影响[1]。所以,对偏头痛患者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本次对86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对针灸与通窍活血汤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2-76岁,平均(46.3±3.4)岁,病程1-16年,平均(8.4±1.6)年;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1-77岁,平均(46.8±3.2)岁,病程2-17年,平均(8.6±1.5)年。所有患者在紧张、疲劳、睡眠不佳及情绪激动时发病,可伴有精神不振、嗜睡、畏光、流泪、运动障碍及肢体感觉异常等,头痛呈剧烈跳痛、胀裂痛等,持续数小时至多日,可伴呕吐、恶心、腹泻、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或减慢等胃肠道及自主神经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血瘀型偏头痛,主症:头痛如刺、固定不移、经久不愈,次症: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苔白。入组时均处于头痛期,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其它中医证型者,合并心脑血管严重功能障碍者,处于头痛间歇期者,精神障碍者,中途接受激素药物、止痛药物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组方:川芎15 g、赤芍10 g、红花15 g、桃仁10 g、生姜10 g、当归10 g、葛根15 g、地龙10 g;加水煎煮,后下檀香5 g,取药液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冲服1.5 g麝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为主,取太阳、风池、外观、率谷、列缺;肝阳上亢者加行间、太冲,风邪袭络者加阿是、侠溪,虚阳上扰者加三阴交、太溪,其中气血不足者用补法,实证用泻法,取坐位,用28-30号毫针刺穴,患者有酸麻胀感后留针30 min。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率。对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头痛指数及抑郁评分进行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分别采用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3分(重度症状)进行评分,对各症状评分相加计算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头痛指数=n(每次疼痛发作积分×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积分),分数越高表示头痛越严重;抑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剂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头痛指数及抑郁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头痛指数及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头痛指数及抑郁评分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头痛指数及抑郁评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中医症候积分/分 头痛指数/分 HAMD评分/分观察组 20 治疗前 17.17±2.96 16.08±4.76 20.37±2.96治疗后 8.25±1.53 4.43±2.64 5.65±1.63images/BZ_220_937_893_939_895.png对照组 20 治疗前 16.93±2.98 15.98±4.82 19.95±2.92治疗后 11.87±2.14 8.27±3.35 13.28±2.24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中,偏头痛比较常见,属于原发性、反复发作性、脑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以头部偏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且可伴有呕吐、畏光等症状,对患者学习、工作带来严重影响[2]。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与血管异常扩张或收缩、颅脑神经损伤等有关,西医以巴比妥类镇静药、非甾体抗压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抑制剂、曲坦类药物治疗为主,短期内虽对患者症状有较好缓解作用,但长期用药中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并可产生药物依赖性,不利于疾病的长期控制[3]。

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头痛”范畴,因内伤或外感,导致脉络失养、拘急,引起头部疼痛,其中血瘀型头痛比较多见,与气运相关,气滞则血瘀,《沈氏尊生》中认为“气凝则血亦凝矣”,说明气虚不运则必然导致淤血内生,此外,痰浊、风邪、湿邪、寒凝等也是导致淤血产生与家中的主要原因,瘀血内阻、风中经络、阴虚阳亢、肝经火盛、痰浊蒙蔽等均可导致头部气血静脉运行不畅,导致头痛发生,治疗当以化瘀通络、通窍活血为原则[4]。通窍活血汤是血瘀型偏头痛中医治疗常用汤剂,方中红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赤芍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治疗,川芎有行气活血之效,麝香可增强通窍行气效果,地龙可化瘀活血、通经活络,当归有活血通络之效,葛根有退热止痛之效,整方可达通络止痛、活血祛瘀的效果[5]。针灸属于常用中医治疗技术之一,在偏头痛治疗中遵循通络行气、活血止痛原则选穴针刺,针刺太阳、率谷可止痛、通络、醒神,针对外关可通络止痛,针刺风池有补气行气之效,针对列缺具有通经活络之效[6]。本次研究对血瘀型偏头痛采用针灸与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可使血瘀型偏头痛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血瘀型偏头痛采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对患者头痛症状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头痛指数及HAMD各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在血瘀型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应用,对患者头痛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性偏头痛,对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明显,并且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通窍症候偏头痛
更正说明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治疗鼻炎食疗方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举隅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