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茜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1)
我国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随经济发展,污染面积、区域逐步扩大,污染场地聚集大量有害物质,不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对周边环境也将造成较难处理的重度污染状况,因此在环境污染整治中,应首先做好环境勘察工作,确保勘察结果准确,由此制定相关合理措施。本文结合某矿山污染场地环境,针对其勘察工作,分析内容包含污染物质识别、取样、评估等阶段,可将污染场地做出针对性措施整治流程。
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中,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该问题已然上升到国家乃至世界层面急于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污染场地是污染物集聚区,由长期、持续性污染形成。污染场地所包含区域并不仅仅是人类肉眼可见的地表区域,还包含了地下水系、周边空气污染等位置,因此不同位置上的有害物质,想要判断其具体物化性质,需要使用专业、针对性勘察方式。
图1 有机污染下的场地环境
某矿山场地在污染源头中,存在水文地质,因此该处属迫切需要解决的污染场地,因为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可经人类处理后被饮用,是现阶段稀缺资源之一,而有害物质进入到水系中的蔓延速度,以及其最终影响到的水域范围,对整个生态圈来说,都是较为致命的危害因素。针对水文地质类型的污染场地,勘察技术人员应做好前期采集工作,并在各项技术的使用中,综合选择最为合适的几种,结合勘察发展现状,进行实践探索。图1为矿山周边有机污染水文环境。
(1)地质勘察步骤。针对矿山环境的地质勘察过程,考虑其地形、地貌等因素下的勘察难点,并结合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因素,所以与平地污染场地环境的勘察较为不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共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污染场地的污染源类型,需要做出准确结果下的识别勘察,并对该污染物质做出性能分析,保障其不会快速扩散到其他位置,而且在此过程中,应将勘察区域面积进行集约化采集,得出受污染程度较重位置的具体位置,测定其面积,做以污染场地的细致区分。
其次是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局部采样分析,针对矿山水文地质勘察,应在将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全面观察后,再去针对相关污染场地周边的不同位置下土地、水资源做出全面描绘。采样过程应保持相对稳定,在采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地质勘察信息,并做以污染分析的相关工作[1]。最后是要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因水文地质特殊,其矿山区域污染物来源较为广泛,比如重金属、药品等,因此水文地质的实际勘察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将采样样本中各类型下的风险问题进行充分预估,以科学性准则,做出长久分析结果,以数据理论支持该环境下的污染治理工作。
(2)地质勘察内容。污染场地的使用中,因考虑到历史活动的变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对该场地做出环境情况的详细调查,包括污染范围、途径、种类等。另外在水文地质情况中,对地下水系做出细致化勘察,有利于后续污染治理措施的实现,细化勘察对象包括地下水水位的增减情况、水系中水体的流向流速等。
矿山污染场地中还会存在土壤、植被等环境特征,对该种环境下的地质污染情况,需要对其内在及周边环境质量做出勘察分析,确定污染源的完整分布情况可被良好掌握,不同的环境特征因素下,需要做出多重采样流程,清晰绘制出污染场地分布情况。最后,整个污染场地环境的情况将会在采集取样后得出具体勘察结论,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该处污染情况做以初步分析,并可关于现实污染状况,讨论出相应治理措施。
在对矿山污染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样品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水文样品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问题:首先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掺入虚土而影响到检测结果;其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破土作业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采集;最后,在采集完样品之后,需要注意对样品进行良好的保存,尽量使用瓶装方式,保证其密闭性,同时要尽可能降低样品中杂质的含量。
在进行水文样品的采集时,要注意采集数量,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采集特点,一井一管样品即可[2]。在检测井洗井之后2小时左右进行采集,需要注意的是,当对地下水做采样行为时,应确保地下水在完全沉淀后,再进行采样操作。而且监测井是对采集技术进行良好保障的一类设备,其沉淀管线长度应达到50m,以此才能将品质有所保障的水文样品提供给检测人员,从而获得较高检测精度。图2为采集技术现场操作施工图。
图2 采集技术施工现场
首先,合理制定勘察方案,在水文勘查技术的支撑下,为了确保该矿山污染场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勘察人员将使用合理的勘查技术,有效提升勘查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处理速速。技术人员还需要有效结合具体的工作需求,利用合理的勘查技术,明确勘查目标,并确定污染环境地质勘查的具体范围,充分结合有关材料,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流速及分布情况予以确定。
其次,在污染环境区域内合理设置监测点。因为污染环境区域的信息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做支持,在不同的区域内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为了充分符合相关标准,技术人员利用水文勘察的技术确保监测点的设置具有合理性[3]。
对该矿山污染场地环境的水文地质位置,进行勘察点的选择,将会在三个步骤中,进行准确的勘察点位置确定。首先应对勘察点位置处的具体情况做出考察,在该水文地质位置中,若统一范围内需要设置多个勘察点,则该范围内勘察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因为低于3个勘察点,则该范围实际污染状况,较为不便得出准确数据结论,不仅损失了勘察点建设时的人力、物力成本,也造成了水文地质污染情况的二次破坏,不利于该污染场地环境保持天然状态。
其次,勘察点的实际选用应建立在科学选择的基础上,应先设立监测井结构,确保能实时、动态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监测井位置选于水位上游、下游皆可,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该地下水位的范围进行确定,从而进行精准检测目标的实现。
最后,需要根据水文地质的现实环境情况,选择合适勘测点数量,勘察深度往往在5m左右,因此数量确定后,需要考察勘察深度是否达到5m标准数值,或反向推导,该深度下能否设置出至少3个勘测点位置。勘察点的数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文地质污染检测数值的准确表达,理论上来说,勘察点数量越多,则检测结果越精密,更有利于展示出当地水文条件和相应土壤状况。
勘察技术中,将水文地质的相关水体样本进行了采集工作,因此在绝对严谨的样本检测工序进行前,需要对勘察采集样本进行高效存储,保障水体样本在具备一定自然条件的限定下,能发挥出原有水体的理化性质,进一步增加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据可依的真实性。
首先,要先将该矿山水文地质样品进行物理性质保存,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密闭性的把控,并且在复杂污染场地的水文样本采集中,应将每个样品的顺序进行有序排列,保证样本数据可呈现出幅度曲线变化,更便捷看出不同位置下的样本质量,由此推断出如何进行污染治理。物理性质的检测阶段,在检测过程中务必完成“快”的准则,通过可供检测的物理性质可知,最好保证样本从离开水文地质环境后到正式开始检测,期间间隔不超过2个小时。而样本顺序的掌握,通过样本瓶上的标签即可说明,水体样本保存中,应持续关注密闭性保持,防止水样保存途中因其他因素而造成理化性质改变。
其次,在对样品进行分析时,格外关注水体的稳定变化趋势,当处于夏季检测时,还应对保存环境进行调整,将样品用冰袋保护降温,温控4℃左右,只有水体样本保持绝对稳定时,才可对得出的污染场地水质检测结果负责。
综上,污染场地环境中,水文地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地质和土质地质的勘察方法中略有不同,因此针对水文地质,应确保其勘察精度的保持,选择合适的勘察技术将事半功倍。在勘察技术应用中,可通过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点、勘察样本存储等具体应用方式,做出勘察技术的实用性能评估,为提高污染整治能力,应将勘察技术技巧、范围、功能进一步优化扩大,增强城建工作规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