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良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我院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胃底静脉曲张33例(55.0%)、食管静脉曲张51例(85.0%);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底静脉曲张31例(51.7%)、食管靜脉曲张53例(88.3%),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其血管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检查的实施,可深入了解病情,清晰的显示出肝硬化失代偿期血管情况,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胃镜检查;肝硬化门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硬化发病率开始逐年上升。门静脉高压是一种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体循环分流、脾脏增大,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引发的消化道出血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对门-体间静脉侧支循环进行正确评价,直接关乎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1]。其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在门静脉侧支循环解剖复杂性影响下,手术方案的确立往往面临着一定困难,所以必须全面掌握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明确其侧支循环形成分布情况。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该方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诊断,现在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其年龄介乎36~62岁,平均年龄为(46.25±7.56)岁。根据Child-Pugh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其中A、B、C级分别为24例、20例,1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肝硬化。排除标准:排除肝转移瘤;存在腹部手术病史者;不能耐受该检查者。
1.2方法
仪器为东芝320排螺旋CT扫描仪。从膈肌顶处至双肾下缘进行扫描,设置电流为250mA,设置电压为120kV,设置层厚为5.0mm,螺距0.984,矩阵512×512,重建层厚0.625。先进行平扫,而后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增强扫描,以碘帕醇注射液(生产企业为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3388)为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向前臂静脉进行100mL造影剂的推注,浓度是370mgI/mL,控制注射速率在4.0~5.0mL/s之间,注入对比剂后延迟40s至50 s扫描,完成后采用配套后处理工作站处理扫描信息,进行MIP及VR等重建。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对比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管直径。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用软件SPSS21.0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形式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形式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组间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检查结果为:胃底静脉曲张33例(55.0%)、食管静脉曲张51例(85.0%)。胃镜检查结果为:胃底静脉曲张31例(51.7%)、食管静脉曲张53例(88.3%)。两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如表1。
2.2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管直径
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其血管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2。
3讨论
肝硬化是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引发的慢行、弥漫性、再生性肝损害。我国多数肝硬化患者首先会感染乙肝病毒,而后发展成乙肝肝硬化,患者多为20~5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约为4:1。门静脉高压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门静脉压力>14.7mmHg为其典型临床症状。发生门静脉高压后,极易出现胃底静脉、食管静脉曲张,当门静脉压力过大时,会出现血管破裂,导致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据研究[2],其死亡率在30%以上。
按照临床表现、肝功能情况不同,可将肝硬化分成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的过程非常缓慢,由于人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代偿能力比较大,一般代偿期较长,一旦发现代偿期患者有肝硬化发生,通过有效方式对其病程进行控制,即可使其长期处于代偿期[3]。从临床研究中发现,肝内门静脉高压、肝前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后门静脉高压之中,肝内门静脉高压是发病率最高的,如果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其静脉瓣闭合将会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到食管附近静脉曲张、胃底静脉区长破裂,而胃底静脉区长破裂是门静脉高压多种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4]。在血流动态、静脉结构等因素都会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治疗、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并且减少其治疗次数,需更为深入的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静脉结构[5]。胃镜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其在血管形态、静脉大小、食管炎等方面预测具有较高优势,但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临床检查中却面临着较大局限性,这是由于胃底静脉在黏膜之下,其颜色正常,很难将其与粗大胃黏膜区分开来[6-8]。而采用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采用螺旋CT采集数据,并经由计算机实施后期处理,重建靶血管。采用该检查方式扫描速度更快,成像更加清晰,甚至可以显示出远端门静脉侧支图像,提供更高质量的血管成像。本研究对60例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检查,结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通过两种检查方式获得的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更为清晰一些。对于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其血管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提示,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否严重,与血管直径不存在关联。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诊断,患者血管情况以及门脉侧支血管可清晰显示出来,可为了解患者病情提供帮助,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曾艳妮,韩军,刘良进,秦涛,毕俊英.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肝脏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05):691-694.
[2]梁炎辉,吴金棉,黄洲,刘怀忠,梁绍锋,刘银辉.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8):1455-1458.
[3]徐振州,姜海娅,高辉,岳天华.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诊断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07):961-963.
[4]汪志亮,胡磊,刘啸峰.多层螺旋CT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04):564-567.
[5]罗艺,秦俭,修志刚,王玉,董官伟,郑仕诚,李军,谢春艳.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MSCTA评估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06):758-763+768.
[6]黄鉴洲,麦瑞英,周吉任.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价值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42-44.
[7]费祥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150+163.
[8]王兴佑.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