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南地区庙会与文旅融合意义

2021-01-04 18:52:33尚明荣
炎黄地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东岳庙蒲县东岳

尚明荣

晋西南地处黄河沿岸,在黄河文明的滋养下孕育出了众多民间文化。通过田野调查法与文献法对资料进行搜集,从文化旅游融合视角阐发晋西南庙会的发展,如东岳庙、人祖庙与黄河仙子祠不仅是祈福的庙宇、游客参观的场所,更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有利于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摇篮。近些年来对黄河文明的研究不断增多。李立新认为黄河文化包括主干与支流流经的区域。朱伟利认为黄河文化包括该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黄河文化从地域上来看是沿黄九省(区)的各自地域性文化共同造就。从文化属性上来看,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一切文明成果的总称。李敬认为黄河文化的价值可以通过黄河流域的城市体现出来,在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城市发展融合,将黄河文脉延续与城市建设结合,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对黄河文化的定义、如何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将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文化品牌等,都能看到人们对黄河文明的关注。

晋西南地处黄河沿岸,在这里养育了千万儿女。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敬天法祖的意识形态。与此同时,民众的神灵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仪式制度多样而复杂,黄河流域孕育出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崇拜——群山之祖东岳大帝

人与自然在相处过程产生恐惧与崇敬造就了前人对上天的敬畏感,由此衍生出了众多地方风俗文化。古代在黄河洪涝泛滥下曾盛行河神信仰,在黄河沿岸地区还有山川信仰。柏山东岳庙位于山西临汾蒲县,庙宇内供奉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古人认为泰山是连接人与神的登仙之途。

东岳庙位于蒲县柏山山顶,黄河支流昕水河带水环山。东岳庙最前边是山门,最后建筑为地狱。整体建筑布局以子午线为中轴线,以东岳行宫为中心,后土祠、昌衍宫、清虚宫、地藏祠、地狱依次排列其后,四周环绕白衣庵、云峰寺、东楼七十二司、西楼七十二司、东曹、西曹等建筑。整体建筑是一个四合院式宫廷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左右对称。

蒲县东岳庙内主神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关于东岳大帝的身份有多种说法。蒲县东岳庙主神身份说法在已知文献中未有提及,民国后当地才开始流传柏山东岳庙主神为黄飞虎,并且将《三国演义》一些人物附会到庙内建筑,如将天王殿四大天王流传为黄飞虎的四个儿子,寝宫则传为黄飞虎夫人贾氏住所。

除了在历代中不断修缮庙宇,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是每年的东岳庙庙会。每年三月二十八当地会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正德八年《重修东岳庙记》中曾提到庙会盛况:“相诚祈报者,肩之摩,踵之接,有如云集而雾翕;途之填,道之塞,有如蚁聚而蜂拥。”每年进入农历三月,庆典活动就拉开序幕,待到三月二十八,纠首开始“献祭”“迎神”“上香”。之后便是祭祀活动的高潮“四醮朝山”,四醮是指按蒲县东西南北分建四醮,四醮要在庙会这一天把神像请回东岳庙。各醮在锣鼓声与仪仗队的欢迎下抬着神楼进场,在正殿祭拜后把神楼放到大殿里,然后进行舞狮、旱船、高跷等表演。闹醮完成之后就是主醮纠首交接下一年醮会事宜。但这一活动已在上个世纪逐渐停止。

庙会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有助于民间艺术的传播,体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2011年起蒲县重新恢复“四醮朝山”仪式,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宣传东岳文化旅游节。在文旅融合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如今的“四醮朝山”仪式更具有表演性质。在原有仪式基础之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四醮,还有各个醮的队伍规模与社火演出方式也不一样。“庙会的教谕是建立在文化的娱乐行为与传播过程中的。”从“四醮朝山”仪式的改变可看到如今的庙宇不仅是作为祭祀场所而存在,更多的是满足游客参观、游玩的需求,祈福已经成了旅游的附属品。为推动临汾市黄河旅游板块发展,蒲县与永和县、大宁县、吉县等地区联动发展。蒲县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东岳文化无疑是地方特色的代表。

仙人崇拜——祈福送子曹娘娘

民间信仰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所带来的影响早已深深印刻在广大民众的内心深处。曹娘娘是大宁至延长一带的女神,当地文献与碑刻中曾记载了曹娘娘的传说。

黄河仙子祠位于大宁县马斗关,东面群山环抱,西面是黄河。庙内主神为着黄河仙子——曹娘娘。元代碑記中记载元代使臣郝季隆在元大德元年夏天(1297)“啣高唐王之命,奉使西秦,路经大宁之马斗关,关吏孙贵,以山水潦涨,渡不可易,有难色,仆亦惴焉。遂驻宿干关之司舍。”在本地关吏和民众的支持下共同修建了曹娘娘塑像。后来又增添了画廊、山门、汉白玉护栏和壁雕等建筑。黄河仙子祠整体结构精巧细致,以小型殿宇和石窑为主,主殿利用一个天然石洞而建,建筑充分体现出山区建筑的风格。

民众日常的祭祀活动主要在庙内进行。庙会时间则为每年正月二十二,为期三天,马斗关还有地方特色表演威风锣鼓、蒲剧等。庙会期间求子是有讲究的。人们出发前需保持身体洁净、衣装整齐。到了庙堂上奉贡品之后,行叩头礼朝拜曹娘娘,然后许愿。许愿后人们会在庙内的石洞中摸一只“送子鞋”揣下山带回家。下山的路上不许回头不能说话。有了子女后的第二年都要去娘娘庙还愿,再做一双相同的“送子鞋”还回娘娘庙。

黄河仙子祠景区位置偏僻、地势崎岖,如今依托旅游资源改建了专门的旅游道路,并与黄河公路相串联,逐步形成可以满足自驾车、徒步或自行车骑行等活动的交通小环线,同时还将在马斗关建设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在黄河板块规划下,黄河仙子祠景区有更广阔的旅游空间和文化传承空间。

祖先崇拜——抟土造人始祖女娲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自我的探索。关于人的产生,有“女娲抟土造人”“伊甸园亚当夏娃”“普罗米修斯造人”等传说,在黄河流域流传更多的是“伏羲女娲造人说”。黄河沿岸吉县的人祖山内有众多庙宇,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人祖庙。

人祖庙位于山西吉县人祖山主峰山巅,这里据说是祭祀女娲与伏羲的遗址。庙内包括娲皇宫、伏羲正庙、乐楼等建筑。娲皇宫坐北朝南,为明代风格建筑。大殿中间为女娲神像,伏羲为配像,两侧为侍者。娲皇宫大门前还有一块巨石,名为“补天石”,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伏羲正庙坐东朝西,是窑洞无梁式的建筑结构,庙前有两眼“石井”。庙内分为明、次三间,明间后壁设有神台、神龛,主间内是伏羲神像。伏羲庙后部则保留着一块“重修伏羲庙记”巨碑,但碑中内容已无法看清。

每年农历七月十八举行人祖山庙会。当天村民将女娲神像放入花轿,敲锣打鼓抬着花轿来到人祖山集合,晚上在当地歇马店唱大戏到第二天天亮。随后启程到人祖庙便开始摆放供品,焚香祈福。祈福后各社开始表演伏羲女娲滚磨问亲等祭祖故事。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影响下,人们的日常观念与行为逐渐改变,更多是将民间风俗视为表达地方文化的形式。同时在这个“群体狂欢”的节日加强了人们的交流、增进了民众的情感。2017年人祖山首次举办人胜节祭祖活动,在活动期间举行祭祖大典,同时还有非物质遗产展演、文艺表演、戏曲演唱等文艺活动和地方商贸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人们对于封建迷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民间信仰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自身也在不断改变,具有俗信化趋势。

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地方特色文化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吉县、大宁县地处黄河沿岸,蒲县毗邻两县。三者地势相近,可以依托黄河文化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联系和经济联系,通过这种串联多县(市)的旅游模式,弘扬黄河文化,形成黄河旅游大格局、大趋势、大繁荣的发展态势。黄高锋认为当前要“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母题,发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民族精神,注重时代创新,体现审美追求。”如今从国家到地方对黄河文化越来越重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让人们看到黄河文明的重要性。要想让更多人了解黄河故事,了解黄河文明的光辉历史,就要挖掘好的故事来使民众对黄河文明产生认同感。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东岳庙蒲县东岳
东岳庙文化元素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天工(2024年10期)2024-06-18 05:24:56
山西省泽州县周村东岳庙正殿勘察浅析
对润城东岳庙的现状研究
收藏与投资(2023年6期)2023-07-14 16:54:08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2年3期)2022-09-30 01:27:56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2年2期)2022-09-09 09:14:00
东岳访古
寻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70年,我们一路同行
天津教育(2020年10期)2020-05-20 07:31:06
一条路
民间文学(2020年10期)2020-01-04 07:06:02
一条路
上海故事(2019年12期)2019-01-17 06:58:34
水利部水保植物中心邰源临主任来蒲县考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