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对雷竹林昆虫诱捕效果比较

2021-01-04 23:43王克臻王义平
植物保护 2021年6期
关键词:害虫

王克臻 王义平

摘要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竹林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本试验首次将频振式杀虫灯应用到雷竹林趋光性害虫防治中,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杀虫灯进行试验,光源分别为365、380、395 nm的3种波长紫外光和420、460、520 nm的3种波长可见光,明确雷竹林害虫发生情况及规律,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的科学使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395 nm波长杀虫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综合防治能力较好。365 nm波长杀虫灯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适用于竹笋夜蛾、竹织叶野螟、二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520 nm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适用于竹瘿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等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本研究可为频振式杀虫灯监测防治雷竹林趋光性害虫提供理論依据。

关键词 :雷竹林; 害虫; 频振式杀虫灯

中图分类号:

S 477.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20474

Comparison of trapping effect of vibration-type insecticide lamp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 Phyllostachys praecox

WANG Kezhen, WANG Yiping*

(School of Forestry and Biotechnology,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

Abstract

Phyllostachys praecox is a typical Chinese species of bamboo and has high economic value.With the increased area of bamboo plantation, th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tability of bamboo forest have been reduced.Increasing bamboo pes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In order to control pests effectively in P.praecox, six kinds of vibration-type insecticide lamp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were used for pests control in P.praecox for the first time.The wavelengths of insecticidal lamp were 365 nm, 380 nm, 395 nm, 420 nm, 460 nm and 520 nm.The occurrence and regularity of pests in P.praecox were clarified,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vibration-type insecticide lamp in P.praecox was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95 nm insecticidal lamp not only had the best trapping effect on Coleoptera and Hemiptera pests, such as Melanotus cribricollis, Chiagosnius sulcicollis, Hippotiscus dorsali and Notobitus meleagris, but also had partial trapping effect on Lepidoptera pests.395 nm insecticidal lamp had better comprehensive control ability.365 nm insecticidal lamp has the best trapping effect on Lepidoptera pests, which is suitable for seriously damaged by Lepidoptera pests,such as Oligia vulgaris, Algedonia coclesalis and Latoia bicolor.520 nm insecticidal lamp has the best trapping effect on Hymenoptera pests, and has partial trapping effects on Hemiptera pests.It is suitable for the bamboo forest seriously damaged by Hymenoptera and Hemiptera pests, such as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Tetramesa phyllostachitis, Hippotiscus dorsali and Notobitus meleagris.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hototactic pests in P.praecox.

Key words

Phyllostachys praecox; pest; vibration-type insecticide lamp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属中小型散生竹类,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早竹的栽培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南等数十个省份,其中以浙江省的临安、余杭、德清一带栽培面积最大[13]。雷竹集产量高、生长快、出笋早、营养价值丰富等优势于一身,配之以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和成熟的竹笋加工生产工艺技术,年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4]。随着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面积纯林种植导致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造成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5]。而广大农户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不仅与消费者对竹笋质量的高要求背道而驰,而且增加了竹林害虫的抗药性,进一步增加了治理难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灯光诱杀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趋光性诱杀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近年來,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代表的灯光诱杀技术在农、林、果、蔬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面积逐步扩大。频振式杀虫灯作用于害虫成虫期,能直接降低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和密度,同时具有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减少防治成本等优点,该灯在黑光灯和高压汞灯等老式杀虫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趋味4种特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引诱昆虫扑灯,配合高压电网触杀,落入集虫袋内,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67]。邵昌余等[8]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对比灯控区和无灯区的诱虫效果发现其对稻飞虱、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王贤玉等[9]通过分析频振式杀虫灯对园林害虫的诱杀效果,发现该灯维护了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张维开等[10]在果园内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结果表明该灯诱虫种类多,数量大,显著降低了虫口密度且对天敌的诱杀力较小。本研究使用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雷竹林害虫,明确雷竹林害虫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的科学使用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本试验于2020年6月20日至8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水果笋现代农业园(30°17′16″N,119°34′37″E)进行,雷竹秆高6~7 m,径6~8 cm,栽培面积66.7 hm2,采用传统竹林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经调查,该林地仅在4月上旬喷施敌百虫,时至6月,林地虫口密度较大,为害日趋严重。

1.2 试验材料

本试验使用的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型号为TPSC3-1,功率15 W,由太阳能电池板、杀虫灯灯头、高压电网、集虫盒构成,该杀虫灯具备光控、雨控功能,即日落开灯,日出和雨天关灯。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杀虫灯进行试验,光源分别为波长365、380、395 nm的3种紫外光灯和波长420、460、520 nm的3种可见光灯。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每一波长灯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18台杀虫灯。每台杀虫灯对应一个集虫盒,灯和集虫盒按编号记录。选择林间管理方式、栽培方式、周边环境等条件基本一致的竹林林地,将上述6种不同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棋盘式随机安装于竹林内。杀虫灯等距设置,间距为80 m,架设高度为1.5 m(高度位于竹叶和茎部分隔位置),灯光辐射半径20~30 m。每3 d收集一次灯诱昆虫,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区分害虫和天敌昆虫并记录其类群和个体数量。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排除因降雨及其他因素造成的无效数据后,所有数据使用Excel、SPSS 25.0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日均诱虫量和不同目昆虫诱虫量数据进行平方根转换方差呈齐性后,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由LSD法检测(α=0.05)。其中,相对多度=某个种的个体数/所有种的总个体数。日均诱虫量=某杀虫灯日诱虫总量/重复灯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频振式杀虫灯诱集雷竹林主要昆虫种类

选取2020年6月20日至8月20日,对6种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所诱捕到的昆虫进行鉴定统计,杀虫灯诱集的昆虫涉及9目43科96种,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半翅目和膜翅目次之。诱集到的竹林主要害虫有沟胸重脊叩甲Chiagosnius sulcicollis、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一字竹笋象Otidognathus davidis、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竹蝉Platylomia pieli、毛笋泉蝇Pegomya phyllostachys、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竹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赭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obscuralis、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刚竹毒蛾P.phyllostachysae、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竹箩舟蛾Norraca retrofusca、鱼尾竹环蝶Stichophthalma howqua、竹真片胸叶蜂Eutomostethus deqingensis、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黑竹缘蝽Notobitus meleagris等,详见表1。

2.2 不同波长杀虫灯诱虫总量比较

由表2可知,在诱虫总量方面,365 nm波长杀虫灯诱虫总量较多,略高于395 nm波长杀虫灯,其他灯的诱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380、420、460、520 nm。经方差分析,365 nm与395 nm波长杀虫灯总诱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365 nm与380 nm波长杀虫灯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420、460、520 nm波长杀虫灯总诱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灯。此外,6种灯的日均诱虫量与诱杀总量在数量关系上基本一致。

在诱杀害虫方面,365 nm和395 nm波长杀虫灯对害虫的诱杀量较高,与其他灯诱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380 nm波长杀虫灯诱杀主要害虫的数量略低于395 nm波长杀虫灯且相差不大。460、520 nm波长杀虫灯主要害虫诱杀量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灯。

对于天敌昆虫,395 nm波长杀虫灯对天敌的诱捕量最高,365、380、420 nm波长杀虫灯次之且相差不大,460、520 nm波长杀虫灯诱杀量较低。同样,对天敌比例进行分析,420 nm波长杀虫灯诱杀天敌比例最高,为5.28%;380、395 nm波长杀虫灯次之,分别为4.84%、4.46%;365、460、520 nm波长杀虫灯诱杀天敌比例较低,均在3%左右。

2.3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不同目昆虫诱集效果比较

对2020年6月20日至8月20日诱捕到的昆虫按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波长的杀虫灯对不同目昆虫的诱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鳞翅目,紫外光谱杀虫灯诱集到的昆虫数量显著高于可见光谱杀虫灯,其中,365 nm波长杀虫灯对鳞翅目的引诱效果最好,诱虫量是诱虫效果较差的460、520 nm波长杀虫灯的3倍,同时365 nm波长杀虫灯的诱虫量与380、395 nm波长杀虫灯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380、395 nm波长杀虫灯诱虫量相近。对于鞘翅目,395 nm波长杀虫灯对鞘翅目的引诱效果最好,与其他灯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他波长杀虫灯诱虫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380、365、420、460、520 nm。对于半翅目,395 nm和520 nm波长杀虫灯诱虫效果较好,460 nm波长杀虫灯诱杀效果最差,6种波长杀虫灯诱虫量均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对于膜翅目,520 nm波长杀虫灯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是420 nm和395 nm波长杀虫灯,460 nm波长杀虫灯诱杀效果最差。此外,6种灯对不同目昆虫诱集数量的相对多度与诱杀总量在数量关系上保持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大多数害虫对波长250~700 nm的光均具有识别能力,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源趋性不同,在实际生产中波长为365 nm的杀虫灯使用较多[11]。但竹林中的害虫种类繁多,据查已定学名者400余种,为害较重的有100余种[1213],对于种类繁多的竹林害虫需要一种针对竹林害虫的科学用灯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365 nm和380 nm波长杀虫灯均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较好,但365 nm波长杀虫灯诱虫总量高于380 nm波长杀虫灯,天敌比例更低,该灯适用于竹笋禾夜蛾、竹织叶野螟、两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395 nm波长杀虫灯对鞘翅目和半翅目害虫的诱集效果最好,同时对鳞翅目害虫的诱集效果仅次于紫外光区的杀虫灯,综合诱杀效果较好。420 nm波长杀虫灯仅对膜翅目害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该灯诱集天敌昆虫的比例最高,应尽量避免使用。460 nm波长杀虫灯诱虫总量及综合诱集效果较差。520 nm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仅次于395 nm波长杀虫灯,适用于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刚竹泰广肩小蜂Tetramesa phyllostachitis等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为害严重的竹林。

在雷竹林等笋用竹林的生产实践中,竹笋害虫一直是防治重点和难点[14],由于该类害虫在地下或笋内蛀蚀,为害隐蔽很容易被忽视,等到虫害形成肉眼可见的症状再进行防治,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当前,竹产区频发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竹笋害虫主要有竹林金针虫[14]、竹笋夜蛾[15]及竹笋象[16]等十余种。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竹笋害虫的种类,在6种波长杀虫灯中,可使用395 nm波长杀虫灯防治雷竹林趋光性害虫,该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综合防治能力较好。

但是,在竹林中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还受多种因素限制。由于竹林种植面积多超过10 hm2,无法实现大面积供电,因此本试验使用太阳能板为灯管供电。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光照时间不足会导致夜间灯诱时间减少,影响害虫诱杀效果。郭虹等使用不同波长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害虫发现害虫的上灯量还受温湿度、风速、月光等因素的影响,雨后闷热,无风、无月光条件下,诱虫量最多[11]。此外,本试验诱捕到的蚜蟲、介壳虫及飞虱量极少,可能与此类昆虫活动性小,自身扩散传播能力弱有关。因此,对于竹林害虫,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综合治理及生态调控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竹林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竹林害虫,监测昆虫消长动态,明确害虫发生高峰期,结合气象资料等相关数据对其下一代发生时间和规模进行预测,在高峰期应用生物制剂、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等手段,对竹林害虫进行综合防治,保障雷竹产业的健康发展[17]。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 中国竹类植物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0.

[2] 毛丹, 陈建华. 笋用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湖南林业科技, 2005, 32(6):5960.

[3] 黄必恒, 方伟, 许加意. 中国雷竹引种与适生区域[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18(1):1014.

[4] 徐慧琴. 雷竹笋用林生态高效培育技术[J]. 低碳世界, 2015(10):312313.

[5] 舒金平, 叶碧欢, 吴小双, 等. 竹子害虫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5, 28(4):5057.

[6] 靖湘峰, 雷朝亮. 昆虫趋光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 2004, 41(3):198203.

[7] 杨吉祥, 王小银, 马平平, 等. 频振式杀虫灯杀虫原理及应用技术[J]. 西北园艺(果树), 2005(6):25.

[8] 邵昌余, 夏忠敏, 王正坤. 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诱杀试验[J]. 植物医生, 2005(2):3031.

[9] 王贤玉, 翁晓梅. 频振式杀虫灯在园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J]. 植物保护, 2001, 27(3):4748.

[10]张维开, 李毅, 邓宇群. 太阳能杀虫灯对梨树害虫的控害效果[J]. 植物医生,2014, 27(3):2931.

[11]郭虹, 韓献华, 许志春.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2):146149.

[12]徐天森, 王浩杰. 中国竹子主要害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0.

[13]华正媛, 金有明, 俞阿峰, 等. 衢州市竹子害虫名录初报[J]. 中国森林病虫, 2002, 21(4):3033.

[14]刘达富, 金有明, 张威, 等. 江山市笋用竹笋期害虫调查及竹林金针虫防治技术研究[J]. 华东森林经理, 2018, 32(3):711.

[15]黄琼瑶, 舒金平, 张爱良, 等. 3种竹笋夜蛾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5):647651.

[16]李国平, 姚建平, 张毅丰, 等. 奉化水竹一字竹笋象的初步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01, 20(4):911.

[17]包承志. 雷竹笋用林生态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9):9798.

(责任编辑:田 喆)

猜你喜欢
害虫
青蛙吃害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喜鹊真能报喜吗?
青蛙吃害虫
寓言二则
日本利用信息素防治果树害虫
啄木鸟的担忧
雅长林场引种速生桉出现的害虫及预防
“森林医生”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