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班级博物馆项目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让幼儿围绕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某一个内容、某一项活动或某一个事物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大班“恐龙乐园”博物馆项目活动中,我们通过“问卷访谈、亲历探究、多元表征、展示互动、多元评价”等策略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一、问卷访谈,促进幼儿聚焦问题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观察、谈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师幼一同梳理、讨论适宜开展的项目活动,共同制定项目活动计划书,确保项目活动基于幼儿的真兴趣、真发展。
近期,幼儿对班里的恐龙玩具产生了兴趣,时常看到幼儿拿着恐龙玩具玩耍,围在一起讨论着有关恐龙的话题。基于此,我以谈话方式开启了有关恐龙的项目活动。我抛出话题:“关于恐龙你们都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幼儿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是谁?”“为什么有的恐龙吃草?有的吃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在倾听幼儿讨论的同时我记录下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对恐龙展开更多思考和想象。为全面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幼儿最感兴趣的恐龙内容,我给每名幼儿发放了调查问卷,让他们记录和表征自己感兴趣的和所了解的恐龙内容。幼儿还与家长一同收集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和同伴分享。
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聚焦恐龙话题进行探究,不断促进幼儿自主、自发的学习行为,真正实现了不是教师要给予的而是幼儿自己想要的学习观的转变。
二、亲历探究,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蒙台梭利说:“我听见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操作,使幼儿更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在一次次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乐学、善学的品质。
在查资料、参访恐龙博物馆、观看恐龙视频和绘本等的基础上,我和幼儿在班级内打造了“恐龙乐园主题博物馆”,将班级划分为:恐龙实验室(恐龙化石、恐龙蛋、放大镜、刷子、手电筒等研究所需工具)、恐龙益智区(恐龙积木、恐龙拼图、恐龙指偶等)、恐龙设计室(恐龙白坯、刮画纸、颜料、彩泥、纸笔、剪刀等)、恐龙宝典区(恐龙绘本及恐龙文字、图画资料等)、恐龙陈列区(各种各样的玩具或模型)。幼儿在与环境、物品等的不断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不断建构新的经验,同时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认知,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创设“恐龙遗址”活动中,幼儿对“遗址设在哪里”进行了讨论和设计,绘画出“恐龙遗址”草图,制作了展示牌“大山库挖掘基地”,然后建构了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考古基地。幼儿把从基地里挖出来的恐龙蛋、恐龙化石放进恐龙实验室里,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考古发现。
这一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恐龙化石、恐龙蛋等活动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真正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学习与游戏。
三、多元表征,促进幼儿学习创造思维的提高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用多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探究历程。幼儿通过表征建构新知识和新经验,能够展现不同的学习品质,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恐龙乐园”主题博物馆项目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用绘画、符号、作品等多种方式进行表征。如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本小组探究手册,让各小组通过图画、符号等方式做好记录与表征;还在每个探究区中投放了纸笔等工具,让幼儿用记录单将每次的学习发现记录下来。
通过多元表征,幼儿真正参与到项目活动之中,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观看者,而是操作者,是项目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能从中获得更加完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四、展示互动,促进幼儿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究进程与能力,为幼儿提供各种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名幼儿都想说、敢说、有话说。
在“恐龙乐园”主题博物馆项目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三点让幼儿进行展示与交流:
1.谈话交流活动。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自由表达自己知道的恐龙,在活动各环节中请幼儿用多种方式记录并交流自己的探究与发现。
2.小小讲解员活动。我让幼儿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恐龙的特征、习性,请他们轮流说一说“我所了解的恐龙”,并轮流担当“小小讲解员”,在班级之间互访时为来访幼儿介绍“恐龙乐园”主题博物馆项目活动。
3.小小作品展活动。幼儿将自己有关恐龙的作品规划布展,设计参展邀请函,邀请家长、其他幼儿参展,并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展品。
教师在幼儿展示与交流中要帮助幼儿“吸收”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让幼儿检验自己的行动与计划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学习体验过程带给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响等。
五、多元评价,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品质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多元评价提出要求:“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多元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水平,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在“恐龙乐园”主题博物馆项目活动中,我综合采用了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评价幼儿。比如:搭建“我所知道的恐龙”交流平台,从中觀察了解幼儿对恐龙的认知水平,然后对幼儿进行评价。其中,欣欣小朋友在第一次接受交流任务时不知所措,急得直哭,十分胆怯。我主动亲近和关心她,让她自主决定上台交流的时间,并鼓励其他幼儿与她分享自己的交流经验,在同伴的鼓励下,最终使她自信地站在同伴面前进行交流与分享。正是因为对欣欣行为及其背后原因的不断观察与分析,我才能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促进了她良好品质的发展,并对她做出了准确评价:“欣欣是一个很内向的小朋友,平时在班里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在第一次请她介绍恐龙时不敢上台,偷偷哭,到第二次可以站在小朋友面前简单介绍,再到第三次能完整地介绍所知道的恐龙,她实现了自我突破,在这一过程中她收获了勇气和朋友。”
班级博物馆项目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树立幼儿博物意识,引导幼儿广泛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提供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开展班级博物馆项目活动,让幼儿去感受和操作。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每个博物馆项目之旅中进行深度学习,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其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