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组织寻访博物馆活动的策略

2021-01-04 13:56李金花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亲子建构博物馆

李金花

近几年,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是诸多幼儿园关心的话题,许多幼儿园都试图通过实地寻访的方式来利用好博物馆这一身边的社会资源。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许多幼儿园因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使得寻访博物馆活动的效果与预期大打折扣,甚至存在无效的状况。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组织策略让寻访博物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是所有幼儿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实践中组织幼儿开展寻访博物馆活动的经验,总结了一些策略供同行参考。

一、寻访对象的选择策略

在南京,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有六七十个。有关于历史文物的,如南京博物院;有关于科技发展的,如南京科技馆;有关于自然科学的,如古生物博物馆;有关于健康运动的,如奥林匹克运动博物馆……在种类多元的博物馆中,如何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寻访的博物馆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博物馆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小班幼儿建议选择贴近生活、形象较为直观,且能进行操作体验的活动场所,如南京民俗博物馆,馆中设置了许多传统民间游戏,可供幼儿操作体验。中大班幼儿可选择一些具有科学探究和一定历史文化知识的场馆,如古生物博物馆,教师可结合考古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表1为我总结出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寻访的博物馆。

2.根据班级主题活动

在选择博物馆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主题活动来选择场馆。例如,班级正在开展早期阅读的主题活动,可以选择金陵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各区属图书馆。馆中有专设的低幼亲子阅读区域,适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班级也可以和场馆的工作人员联系,共同开展亲子阅读指导、故事表演等亲子体验活动,丰富亲子阅读的活动方式,引发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还可结合年级组的重大活动选择场馆。例如在中班阶段,幼儿园计划开展“亲子抗挫运动会”的主题活动。考虑到活动的需要,教师便组织了“走进奥林匹克运动博物馆”的亲子寻访活动。通过在运动博物馆中参观、体验不同的运动方式,丰富幼儿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进而培养幼儿喜欢运动、乐于挑战的运动精神。

3.根据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对新经验的渴望和需求,只要是幼儿有兴趣并坚持下来的活动,都必然有新经验的获得。面对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注意的专注度都会提高。因此,选择寻访对象还可以依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向。例如当幼儿关注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的新闻事件时,教师顺势引导,组织幼儿开展寻访科技馆的活动。

二、寻访前的准备策略

1.教师提前联系

确定寻访目标后,教师需提前联系博物馆,与博物馆沟通寻访事宜。一方面是熟悉场地,保障幼儿出行安全;另一方面是了解博物馆情况,选取适合幼儿的寻访内容、设计科学的参观路线。同时,通过沟通,积极争取博物馆方面的支持,让博物馆的资源尽可能为幼儿的寻访活动服务,如提供讲解或开展互动游戏等。

2.师幼共同商讨计划

幼儿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建构者。幼儿经验的生成不是教师告知的结果,而是通过幼儿自主探究获得的。在寻访活动中,教师要树立尊重幼儿独立主体的意识,肯定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包揽、不强求,与幼儿共同商讨寻访计划,制定寻访路线等。例如中班寻访运动博物馆活动前,教师发现幼儿对运动博物馆所关注的点各有不同,就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疑问绘制下来,列入计划,让幼儿在寻访活动中主动寻找答案,解答疑问。幼儿的自主讨论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现有经验水平,又激发了幼儿对寻访活动的兴趣和期待。

3.找寻家长支持

家长是寻访活动中重要的支持力量。家长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能为寻访活动的设计、组织提供好的建议;家长有充足的人力,在寻访活动中,分配适当的工作任务给家长志愿者可合理减轻教师在安全防护、生活照顾等方面的负担;家长有个别指导的优势,寻访活动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共同记录寻访的发现……在寻访活动前,教师要以尊重、合作的态度,积极吸引家长参与寻访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三、寻访中的组织策略

1.分组行动

为更好地指导幼儿参观游览,建议教师分组开展寻访活动。分组活动利于教师更有效地观察幼儿行为,进行个别化指导,增加互动频率。在分组活动中,幼儿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获得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同时,分组可以有效避免集体活动出现的拥堵现象,提高活动效率。

2.任务指向

为了让寻访活动更具目的意识和趣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指导幼儿有目的地寻访。例如小班寻访民俗博物馆时,教师设计了“定向寻宝”的游戏活动,选取了六件馆内具有明显特征、蕴含深厚底蕴的物件作为“宝贝”,幼儿每找到一样宝贝就可贴上一个小星星。明确了游戏任务,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他们纷纷手执藏宝图变身“寻宝小达人”与场馆展开互动。在这样有针对性的游览中,幼儿积极投入,不断获得发现,使得寻访过程更游戏化,寻访的结果也更聚焦。

3.记录留痕

为了能在寻访活动后更好地展示和交流,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本博物笔记,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和感受以图画、符号等形式及时记录,使寻访活动留下痕迹,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不仅如此,还可将幼儿的记录与家长描述性的语言相结合,使教师能准确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后续活动。博物笔记可以在班级博物角展示,引发班级内的交流与分享;还可以向外延伸,陈列在幼儿园的博物馆,在全园范围内展示。

四、寻访后交流与应用策略

寻访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收获新知、产生疑问,或是遇到困难。寻访后及时的交流与讨论能帮助幼儿整理零散经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1.集体与小组相结合

交流活动可以分为集体交流和小组交流两种方式。集体交流能提高分享的效率,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但在集体交流活动中,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因此,集体交流活动需要和小组交流活动相结合,给幼儿更多自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展示与建构相结合

展示幼兒在寻访活动中的成果或发现,是对幼儿探究活动的积极肯定。寻访活动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小型博物区,通过版面展示和物品展示、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呈现幼儿寻访博物馆的活动历程和收获。当然,展示不能只是陈列,幼儿在展示区不仅可以观察和欣赏,更可以摆弄和操作,不断建构新经验。展示与建构相结合,可以让展示更丰富,也更能促进幼儿建构的兴趣。

寻访博物馆是一项综合学习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师幼共同成长,获得诸多新经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教师要采取良好的组织策略,让寻访博物馆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亲子建构博物馆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博物馆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