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惕
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以下简称艺术节)是一项全国性的苏州评弹艺术展演活动,自2000年创办以来,每3年举办一届。今年,第八届艺术节于10月16日至24日在苏州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受邀,欣赏了来自江浙沪各专业评弹团体的参演节目,并在与参演人员、专家学者、评弹爱好者的交流过程中,有了新的思考,得到了新的教益,对当前苏州评弹总体发展情况有了新的把握。
本届艺术节围绕“曲唱百年 花开盛世”主题,在节目安排上体现出了以吴韵话传承、以创新促流芳的追求,较好地反映了意蕴深邃的江南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凝望历史,聚焦现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所以参加本届艺术节的各专业院团多以“红色”为底色,打造出了一批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如讴歌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钩沉苏州第一个独立党支部历史的《红色摇篮》,再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金融“战争”的《战·无硝烟》,再现民主人士逃脱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抓捕惊险时刻的《柳亚子历险记》,为“红船卫士”塑像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歌颂“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王淦昌的《邓稼先》《以身许国》,表现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光辉形象的《英雄黄继光》等。这些作品在以“一片丹心向阳开”为主脉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棱镜”效应,让党的精神阳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上分射出不同的光彩。而描写新时代党员援疆援教感人事迹的《手拉手》,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的《太湖情》,赞扬身残志坚心灵美的《板凳姑娘》,讴歌新时代造桥壮举的《大江彩虹》,点赞基层干部廉洁从政的《家宴》,以及歌颂川航机长刘传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妈妈”的《英雄机长》《张桂梅看病》等一大批优秀中短篇新书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苏州评弹式的艺术语言、醉美声腔和“在说法中现身”的表演手法,让受众们能在溅玉琵琶、莺啭歌喉中聆听初心跳动的声音,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
二是名家新秀,青蓝相继。首先,90%以上参演演员的年龄在50周岁以下,许多艺术家和资深演员甘当绿叶以烘托中青年演员。这种“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的演出配置,既展现出了前辈艺人的高风亮节,也展现出苏州评弹界英才相继、后劲十足的可喜态势。笔者认为,这首先得益于苏州评弹界拥有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倡导下而创办的苏州评弹学校。60年来,苏州评弹学校坚持特色办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探索提升招生数量,为学生打开实习、就业渠道的有效路径,在确保每年都可以为江浙沪各专业评弹团体稳定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同时,为曲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先行官”“探路者”的作用。其次,自2006年苏州评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江浙沪各地相关部门及专业团体,都在努力夯实国家、省、市三级传承人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艺术传承发展长效机制。各类专业培训班、艺术进修班和理论讲习班为青年人才思想和艺术水平的双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最后,藝术节积极响应国家对文艺界评奖办节的新要求,在形式上实现了从“比赛”到“展演”的调整,取消了创演只为获奖的“一锤子买卖”,避免了创演资源的浪费,给各专业院团留出了打磨提升作品的空间,更为广大中青年评弹演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展示、学习观摩、评点交流、共同提高的崭新平台。
三是忠于传统,勇于创新。14个评弹团体在本届艺术节上的22场演出中,表演了13部新创中篇书目、40余个中长篇书目选回和新编短篇、8部优秀长篇传承书目选回,其中既有提到的红色主题书和观照现实书,也有经典传统书和新编历史书,为评弹界继绝学而开未来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最佳注解。优秀中青年演员能在表演传统经典书目时积累经验、打磨技艺,并在向前辈请教、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评弹艺术美的理解,增强对受众审美理念的整体把握,为好好说书、说好书打下基础,进而满足受众“说书好”的心理预期。此外,表演方式的不断创新给了受众更加丰富的观感体验,评话《唐三彩》展现了主持引领和回目呈现的自然切换,中篇弹词《战·无硝烟》尝试了主题集中与叙事精微的表现手法,开篇《张桂梅看病》打造了领衔主唱与小乐队伴唱的情景互动。这些作品保持了曲艺艺术“在说法中现身”、跳进跳出的艺术本质和苏州评弹说噱弹唱和“六白”精髓,体现出评弹从业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的艺术追求,是他们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和动态传承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理应得到业界内外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尊重。
当然,我们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待提升的空间。部分青年演员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还需要更强更多的技艺训练和舞台实践来提升完善;部分现实题材作品受限于原始素材的匮乏,情节推进存在“勉为其难”的意味;在被繁重的项目任务和短期的作品要求占用大量时间后,各专业团体难以挤出时间对参演书目进行深入而精细地打磨。
总之,立足新时代,苏州评弹从业者要继续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七字方针,将之应用到艺术创作、演出、教育、传承、创新和市场发展等各个方面,在明确区分“通俗”与“三俗”界限的基础上,对苏州评弹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追求,坚守而不保守,稳健创新而不一味求新,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努力实现苏州评弹的曲高和众、雅俗共赏。
(作者:中国曲协理事、江苏省曲协副主席)(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