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奥”:历程、原动力和未来走向

2021-01-04 08:32:08马秀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运动

马秀梅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体育教研室,上海200432)

现代奥运会创世之初,就从思想上和结构上都排斥女性的加入,这是历史性的错误和悲哀。120多年来,对体育权利的强烈追求以及对奥运会赛场的美好向往,促使觉醒的女性向奥运会闯关,终结了男性独霸奥运会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女运动员和女性主义者高举“女性入奥”大旗,全面冲击奥运会男性体制,终于争夺到全部大项,且在小项数和人数上与男性基本持平的量的基本平等,但也付出了牺牲“女性特质”的重大代价。回顾、分析和思考“女性入奥”的历程,探究其原动力,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等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现有研究多以奥运或妇女单个视角为主题,较少运用跨学科研究法,成果略显单薄;“女性入奥”的历程本身是女性与国际奥委会的博弈过程,国际奥委会应对“女性入奥”的政策演变应是研究的一大重点,但已有研究较少涉及;对“女性入奥”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因果和对应关系,已有研究仅从主观和感性方面进行论证或说明,尚不够严谨。此外,研究不仅是分析过往,更重要的是在于预期未来,这也是已有研究特别欠缺之处。本文将以国际奥委会官方数据为依据,运用数据分析和跨学科研究法,试图对“女性入奥”各个阶段精准定位;运用曲线吻合比照,确定“女性入奥”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因果和对应关系,探究其原动力并进行历史溯源;同步论述国际奥委会对“女性入奥”的政策应对和博弈双方的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逻辑性提出未来奥运会中,更合理地发展女性特质和天赋潜质,用较男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去挑战人类的极限,“男女平等同格异构”将成为主旋律;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二元分立的逻辑和行动都将次第展开;平权、分权和放权的现象将反复出现,男性体制与权力的削弱和女性权力的增强,将导致“男女平等”在质和量上平分秋色,也可能导致男女两性在体制上走向分列;全球观众将会以更炽烈的热情去欢呼、去欣赏奥运女性“更美”的一面,出现男女两性和奥林匹克运动全面多赢的局面。

1 “女性参奥”是对奥运会影响最深刻的因素

1.1 对奥运会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

从奥林匹克运动历史进程来分析,对现代奥运会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女性参奥”“冰雪运动项目参奥”和“职业运动员参奥”。

1.1.1 “冰雪运动项目参奥”

1896年现代奥运会创办之时,没有冰雪运动项目。第1次在人工冰场进行花样滑冰比赛是1908年伦敦奥运会;1920年奥运会又增加了冰球项目。对冰雪运动情有独钟的大批狂热观众,对只有区区2项的冰雪比赛表示强烈不满。压力之下,国际奥委会在1924年把巴黎奥运会的冰雪运动分离出来,单独在冬季的夏蒙尼举办“冰雪运动周”——即后来被追认的第1届冬季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从此分列了夏冬奥运会,原创奥运会也从此改称为夏季奥运会。从第1届冬奥会至今,参赛国家和运动员人数分别增长了5倍和10倍。

1.1.2 “职业运动员参奥”

古代奥运会非常推崇运动员的“业余精神”,现代奥运会更把“业余精神”标榜为运动员的高贵身份和显赫地位,对所有的劳动阶层想参加中上阶层的体育运动强力排斥。从创始人顾拜旦直至第5任主席布伦戴奇,都异常坚守“业余原则”。曾经全能5项和10项的冠军索普(1912年奥运会),因身份被认定是“职业选手”,冠军奖牌在赛后竟遭剥夺。

奥运会走到1980年代,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世界赛事。然而职业选手不准参赛的“业余精神”原则,却把“金字塔”尖的运动员排斥在外,无疑与“地球上最出色的表演”不相符。经过1981 年和1990年《奥林匹克宪章》的两次修订,才将“业余精神”条款全部删除[1]。出现在1986年冬奥会、1988年和1992年奥运会上的职业冰球明星、网球明星和篮球明星们,赢得全球数10亿观众的热烈掌声。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参赛奥运会的30多年,造就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空前繁荣,实现了奥运会亿万观众和职业运动员同心共赢的最佳目标。

1.1.3 “女性参奥”

1896年的首届现代奥运会,所有比赛项目全部为男子项目,女性被严格禁止参赛,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得到完整继承。在之后的第2-4届奥运会(与世博会合办),虽分别有19名、8名和36名女性参加了非正式项目(如射箭)的比赛,但国际奥委会对此并不承认。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顾拜旦不顾赛场上已有65名女运动员的事实,仍然强调“女性参奥”为非法,坚决要求从奥运赛场驱逐女性。

1924年,国际奥委会在巴黎全会上首次通过了允许“女性参奥”决议,这是官方首次对奥运会向女性开放做出的认可。10年后的1934年,在国际奥委会雅典全会上,滑冰、滑雪、击剑、体操、游泳、田径等6项才正式允许女子加入。50年后的1975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公布“男女性别平等”原则,向世界宣告:男女运动员均应得到平等对待。199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100周年代表大会上,“必须促进女子参加各级体育运动”的新增条目加入了新修订的《奥林匹克宪章》,“女性参奥”得以全面实现。

“女性参奥”的规模,从第1届奥运会的女性为0到运动员总数中女性占比达10%,用了60年(1896-1956年);占比从10%增至20%,用了20年(1956-1976年);占比从20%增至30%,用了20年(1976-1996年);占比从30%增至40%,用了8 年(1996-2004 年)。2012 年伦敦奥运会,女性占比增至44%,10 568名运动员中,男性5 892名,相当于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总规模;女性4 675名,相当于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总规模。

1.2 “女性参奥”对奥运会的影响最大

“冰雪运动项目参奥”“职业运动员参奥”和“女性参奥”等三大因素在现代奥运会创立之际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都没有出现在《奥林匹克宪章》之中。但与“冰雪运动项目”缘于气候条件不同,“职业运动员”和“女性”属于明确禁入,是观念导致的具体行为。

三大因素在1896年奥运会时人数均为0,但之后发展进程迥异。“冰雪运动项目”得到主动接纳并且较早从母体分离而分列。“女性参奥”虽与“冰雪运动项目”分列同年(1924年)得到认可,但由于是被动和被迫的应对,进程漫长,又经历70年后才基本实现。“职业运动员”受到的排斥最为严重,首届奥运会之后90年才名正言顺参奥,而《奥林匹克宪章》迟至1990年才把“业余精神”条文完全删除。

三大因素在1896年奥运会时规模均为0,但随后的发展对奥运会的规模影响迥异。冬奥会早期已经分列,对夏奥会日后的超大规模没有影响。高水平职业运动员都是顶尖运动员,属凤毛麟角,因此对奥运会规模影响极小。“女性参奥”在第1届奥运会为0,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性占比已增至44%。近年女性占比急剧上升的趋势在奥运强国中更为明显:2012年伦敦奥运会,美国男女人数比261∶269,女比男多8人,这是美国首次出现女比男多。中国男女人数比171∶225,女比男多54人。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男女人数比263∶292,女比男多29人;中国男女人数比160∶256,女比男多96人。同在里约奥运会,澳大利亚女性占比首次过半,而日本男女人数接近各半。据此,有必要对“女性参奥”的影响做进一步量化分析。

1.3 “女性参奥”使女性在奥运会总人数占比从0上升至接近50%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至今已历经120多年。在前60年(1896-1956年)里,女性在奥运会总人数中占比只是从0缓慢上升至10%;在后60年的前2个20年(1956-1976年、1976-1996年),占比都是慢速提升10%,但都相等于前60 年的水平;第3 个20 年,在女运动员已达3 000 人的水平上,占比高速提升接近20%,同比增长50%以上。至此,男女运动员在量的水平上已基本相等。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运动员4 750人的水平,其规模已相当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见表1)。

表1 历届奥运会运动员总数和男女人数及占比

1.4 “女性参奥”使女性在奥运会大项数占比从0上升至100%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随着女子拳击正式进入奥运会,女性已全部参与奥运会的26个运动大项,占比从1896年的0升至100%(见表2),这标志着女性在运动大项上已和男性平分秋色,完成量的平等。由于运动大项是奥运会的结构框架,它由创立时期的单面框架发展为双面框架,对奥运会规模的推动作用是内在的、本质的和不可逆的。

1.5 “女性参奥”使女性在奥运会小项数占比从0上升至接近50%

奥运会运动大项的增减必须由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通过;但运动小项的增减由执委会通过即可,这决定了运动大项的增长难度较大。1908年伦敦奥运会已有20个大项,100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增至28个大项,2012年伦敦奥运会因罗格的“瘦身计划”又减至26个大项。由于大项是纲,小项才是运动员争金夺银的目,因此各利益方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小项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大众传媒和主办国是小项规模快速扩张的重要动力源,但远远不及“女性参奥”的推动力。女性项目在男女小项总数占比,从1896年的0增长至10%用了30年,再增至20%又历经近40年。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增速加快:从20%至30%仅用24年,而从30%至40%、增加48个女子项目只用了12年! 对比从1896年0项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首现49个女子项目要用80年(见表2),真可谓“极速前进”。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项目增至132个,占比为44%,与女性运动员在运动员总数中占比44%相同,表明“女性入奥”在量的水平上已与男性基本持平。同时也表明,无论从运动员总数还是运动小项这2个与奥运会显著正相关的指标衡量,“女性入奥”对奥运会的影响最大。

表2 历届奥运会大项、小项数和男女小项与混合项数及占比

2 “女性参奥”的原动力及历史溯源和国际奥委会的政策演变

2.1 “女性参奥”的分期与原动力

顾拜旦创立现代奥运会的初衷之一,是举办和古奥运会一样的纯男性运动会。但创办之初就受到女性的冲击,且“女性参奥”的浪潮此伏彼起,越演越烈;时至今日已经同男性在奥运会里平分秋色。那么,“女性参奥”的原动力来自何方?

从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视角看,女性主义运动深刻影响着“女性参奥”的发生、发展及其未来变化,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演进应是“女性参奥”的原动力[2]。

依据“女性参奥”规模的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以1896-1956年为初入即第1阶段(占比0增至10%),1956-1996年为开放即第2阶段(占比10%增至30%),1996年至今为趋向男女平等即第3阶段(占比30%增至44%)。

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表明,迄今为止,女性主义运动在19世纪中叶、20世纪60至70年代以及20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3次高潮,鉴于“女性参奥”的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3次浪潮的波形并不完全吻合,本文更倾向于选择吻合度高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想作为动力源[3]。符合本文3阶段的动力源分别对应的是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想。

2.2 初入阶段(1896-1956年)

2.2.1 1896-1899年:现代奥运会创立之初与古奥运会一脉相承排斥女性

顾拜旦创立现代奥运会时,在禁止“女性参奥”规定上与古奥运会和古希腊传统一脉相承。他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定义是:“以国际主义为基础、以忠诚为手段、以艺术为环境、以女性的喝彩为奖赏的庄严的、周期性的男性体育精神的展示”[4]。

顾拜旦的定义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因为在古希腊,女人是不能去观看专为男人设置的奥运会的,更别说参加了。古代奥林匹克史就是男子体育霸权史。这形成了从古奥运会绵延到现代奥运会初期的历史景象:女性既不能参赛,也无权观赛[5]。这种公然剥夺女性对体育参与权的规定,显然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错误政策,竟然由国际奥委会及其前3届主席严格执行,不能不说是历史性悲剧。

在坚持错误的程度上,顾拜旦显得尤为固执。在事实上已有65名女性参加奥运会比赛的1920年,他仍坚持要把女运动员赶出赛场;在1924年国际奥委会巴黎全会已正式通过“女性参奥”决议后的1925年,他继续表示“女性参加奥运会的行为是不合法的”[4]。更令人惊诧的是,1928年他在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包括277名女运动员的全体运动员的贺信中竟然说:“至于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的问题,我仍然坚决反对。越来越多的女运动员被允许参加比赛,这是违反我的意愿的”[4]。布伦戴奇则更胜一筹,他在1952年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草拟的8条新政中,第7项就是“取消所有女子项目”[6]。可见国际奥委会的创始者和初期领导人,对于要把现代奥运会保持为纯男性奥运会的意愿是多么强烈和固执!

2.2.2 1900-1908年:国际奥委会失权、失控状态下的无奈

1900年、1904年、1908年第2、3、4届奥运会,分别在巴黎、圣路易斯和伦敦与世博会同时举行,赛期都长达5个月。其根本原因在于顾拜旦认为:奥运会当时缺乏财力和组织力,影响力更小;而世博会已经世界闻名。唯有借助影响力巨大的世博会来推介奥运会,奥运会才有希望从希腊走向世界。因为奥运会之弱,顾拜旦无缘进入领导层,强势的世博会组织者拥有对奥运会绝对的控制权。奥运会的比赛只是为世博会助兴,所以各项比赛竟然是按世博会工业类别分区域进行。为了招揽观众,这3届奥运会的比赛具有太多的娱乐性、游戏性和表演性。世博会组织者让女性参加奥运会网球、射箭和高尔夫球比赛,目的就是大大提升观赏性[7]。这是国际奥委会在失权、失控状态下的无奈,而此时的女性项目不过是消遣和点缀的活动,又是非法的、表演性的、附着性的比赛。

2.2.3 1908-1928年:官方首次认可“女性参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自由主义秉持“权利高于善”的信念,以公平的名义要求女性有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在内的基本权利,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上,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平等。针对国际奥委会排斥“女性参奥”,以法国女性自由主义者亚里斯·朱丽亚特为首,在1917年、1921年相继成立了法国体育妇联和国际体育妇联(FSFI)。1922年,仿照奥运会的项目和间隔时间,“全部女性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举行;此后在哥德堡(1926年)、布拉格(1930年)和伦敦(1934年)又举办了3届“全部女性奥运会”改名的“世界妇女运动会”,最多时有19个国家参加,影响逐渐从欧洲波及世界[8]。

女性自由主义运动这种公开的分庭抗礼,使现代奥运会进退两难。国际奥委会十分恼火然而无奈,被迫从拒不承认调整到积极应对。1924年6月,国际奥委会巴黎全会正式通过了“女性参奥”的决议,同时决定在1928年奥运会尝试设立有限定的田径女性比赛。由于女子项目过少,不满的欧洲妇女为此组织了对第9届奥运会的抵制行动,开创了两个第一:首次对奥运会的抵制和首次由女性组织的抵制运动。综观这段历史,一是女性在国际体育争取“男女平等”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国际奥委会首次对“女性参奥”做出“主动有为”的积极政策,成为现代奥林匹克冲破自我封闭、与时俱进迈向文明开放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更重大。

2.2.4 1928-1956年:停滞阶段

从数据分析可看出,“女性参奥”占比在国际奥委会首次官方认可的1924 年(4%)到下一届1928 年(10%)有量的跃迁,但之后6届共24年始终停留在10%,原因何在?

本文不同意认定是国际奥委会不作为或阳奉阴违的大多数观点。认为国际奥委会在观念上虽然仍然落后,但在后续的妇女体育政策上正确且进步更大,其中最重要的有:1930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第9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通过的“不限制妇女参加竞技运动”方案;二战后1949年在国际奥委会罗马全会上,一改以往每次奥运会举办前才确定本届女性竞赛项目的旧例,在《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规则》修订中明确了女性项目为:田径、体操、滑雪、花样滑冰、击剑、皮划艇及艺术表演。

因此“女性参奥”出现停滞还要从动力源分析。从时间对应上看,正是第1次妇女运动进入低谷期:1930年代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把妇女就业政策打回了冷宫,残酷的二战摧毁了所有的进步妇女组织,“冷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以反共产主义为由拼命打压工人和妇女运动。尤其是1950年代的美国,政府和舆论都极力反对妇女参与社会和公共活动,妇女运动就此销声匿迹[9]。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国际奥委会持续而进步的妇女体育政策,“女性参奥”的规模倒退至起点也是可能的。

2.3 开放阶段(1956-1996年)

2.3.1 1956-1976年:女性激进主义全面冲击奥运会男性项目

从1956年起的20年里,“女性参奥”总数占比翻了1番,达到21%,人数从364人增至1 260人,这一进程从时间上对应起于美国1960年代的女性激进主义运动,标志性的文件是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1967)。与此协同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妇女参与》(1964)议案在国际奥委会东京全会上通过。这个革命性的突破,把“女性参奥”从项目一届一批准的纠缠境地,一下子提升到女性全面参与奥运会项目的主动开放层面。

女性激进主义从一开始就把矛头直指社会性别制度,认为妇女的生育和家庭责任甚至女性气质,都被用来限制妇女“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强烈要求女性敢于表现男性气质或者“雌雄同体气质”。反对男性拦阻女性对体育的自由选择权,尤其反对以“男性”体育项目对女性的驱逐,认为以“女性气质”来构建体育项目纯粹是男性的虚伪。女性只有努力发展男性气质,超越女性生理局限,才能达到男女平等。要让世界真正认可“女性”,唯一的标志就是女性在奥运会上的非凡成绩和纪录。正是在女性激进主义激励下,女性在奥运会中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男性”项目并独立为女性项目,女性小项数从1956年的26项增至1976年的49项,差不多翻番。与此同时,女性在奥运会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奥运会纪录,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2.3.2 1976-1996年:从冲击体育项目转向冲击体育制度

女性激进主义运动在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继续扩大战场,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戴利等竭力推崇“野性的女性”,即同时超越男性和女性气质,进而在一个雌雄同体的社会里完全消灭性的差异。此刻女性激进主义运动开始把斗争矛头对准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的“父权制”,要求改变一直存在的男性居统治地位、女性进不了领导层的“天花板”状况;认为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推崇的竞争、强力和攻击性等体育价值观是围绕男性特征和期望而创建的,在此基础上架构的组织只代表男权文化。只有先破除“父权制”的价值观和组织系统,再在男女平等的原则上作新的建构,女性才能真正地得到解放[10]。

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1979年通过了联合国关于《消除对妇女的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成为当代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最高级别国际公约。联合国还在1975年与1980年先后召开了第1次和第2次世界妇女大会,大大提升了妇女的国际政治地位。国际奥委会则于1981年和1990年2次对《奥林匹克宪章》第46条即运动项目的准入标准做了修改,2次修改的重点都是在提高男性大小项准入条件的前提下,相对降低女性大小项的准入条件。这是非常明显的、目的在于增加“女性参奥”概率的保护性政策。顺应女性激进主义运动要求彻底变革当前体育价值观以及组织结构的强烈呼声,国际奥委会又在1994年修订的《奥林匹克宪章》中提出新的目标:“国际奥委会积极鼓励通过相应方式促进妇女在各个层次和结构中参与体育,特别是在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层中,严格执行男女平等原则。”

与前20年相比,从1976年到1996年的20年里,“女性参奥”总数占比从20%增至30%,女子小项从49项增至97项,均超过前20年比率。人数更是从1 260人增至3 512人,接近3倍的增幅。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两位女性:海格曼(芬兰)和佛罗萨娃(委内瑞拉)在第11届奥林匹克大会(1981年)上,成为新一届国际奥委会委员,实现了女性进入国际奥委会领导层的零的突破。

2.4 趋向男女平等阶段(1996—2012年)

2.4.1 女性生态主义运动的崛起和追求差异化的平等

伴随着政治和科技的发展,在女性激进主义运动推动下,女性在体育事业上的发展蒸蒸日上,不仅体现在奥运会所有的比赛项目上,而且技术水平和比赛成绩日新月异。各级各类赛会的纪录不断地被刷新,相当一部分同类项目的成绩已逼近男性。但就在女性激进主义运动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之时,由于其理论过于激进,也过于局限,在对抗男女不平等的斗争中,明显忽略了女性品质的特有价值,因而导致运动渐趋冷却。1990年代起,女性运动开始从政治斗争的固化思维中淡出,以思考代替运动,以温和代替斗争;从简单的攻击男性、消灭男女差别的激烈斗争,改变为对女性特有气质、价值和文化的赞美。由此,更具女性文化精神和生态时代气息的女性生态主义产生了。

女性生态主义指出:体育是一种男女都可以融入的实践活动,但男女有差异,正视天性有别十分必要。女性应放弃追求绝对平等,转为追求差异化平等;应放弃只针对性别的革命,转为追求两性和谐发展。苏珊·格里芬等学者又以生态伦理学视角检视过往,指出以男性标准和强度进行训练,甚至不惜采用兴奋剂或雄性激素、以紫外线光裸照训练等功利化拔高成绩的做法,不但极大地伤害女性身心健康,而且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走向了异化。女性借助科技、医学和生物技术开发潜能本无可厚非,然而蔑视自然法则、以灵肉分离来挑战极限,不能不说是女性的悲哀而非荣耀。

2.4.2 国际奥委会惯性推进“男女平等”

虽然女性生态主义的崛起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女性运动的方向,但国际奥委会似乎对此并不理会,而是沿着此前政策路径惯性前进,以完成“男女平等”的历史使命。1996年,全球最高级别的妇女体育会议——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开幕,之后每4年召开1次。同是1996年,国际奥委会亚特兰大全会要求:奥委会及下属各级组织在领导层的构成上确保女性在2000年底前达到占总数的10%以上,到2005年底更要达到20%,此即著名的“10%一20%目标”。1998年国际奥委会率先提前实现10%的目标,女性委员占比达到10.2%。但在1999年占比上升至12.4%后,2000年后又再度跌回10%以下,2005年女性委员虽然升至12名,占比为10.3%,仍远未达到目标[11]。为此,2004年3月,国际奥委会在第3届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上成立妇女与体育委员会,与其他专门委员会地位相同。同年9月1日生效的新修《奥林匹克宪章》,重点阐明“鼓励并支持推动妇女参与各个层次、各种机构中的体育运动,以实施男女平等原则”。

随着女性激进主义运动的退场和女性生态主义运动占据主流地位,女性在奥运会人数、项目中大面积的扩军开始放缓。尽管这20年中人数占比仍增长10%达到44%,小项占比提高8%至44%,但人数从3 512人增至4 675人增幅仅为1.3倍,与前20年增幅近3倍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国际奥委会惯性行动的结果,2013年卸任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仍旧历史使命式地推动男女平等。他力排众议支持2012年奥运会新设“女子拳击”这一大项,从而历史上第1次实现了女性拥有奥运会全部大项的比赛。他又大力促成文莱、卡塔尔和沙特首次同意让女运动员参赛奥运会,从而在伦敦第1次实现了女性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聚[6]。此外,首次出现体育大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参赛运动员中女性多于男性。应该说这样的女性扩张与罗格竭力推行的“奥运会瘦身计划”明显矛盾和尖锐对立,但罗格还是义无反顾地完成了“女性参奥”的历史使命,诚如罗格所言:“这是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一步,让我们铭记2012。”[12]

3 “女性参奥”的未来走向

3.1 逻辑路径:“男女平等”量的标准实现后必然向质的平等发展

从2012年和2016年两届奥运会的男女运动员人数、大小项目等数据分析,可以认为奥运会“男女平等”量的标准已经基本实现[13]。但正如朱迪斯·巴特勒指出的:过往女性“主体化”在实现的同时也是在“服从”。“女性参奥”实现的“主体化”,一定程度上是对男性项目和规则的“服从”,与此同时牺牲的是女性气质甚或女性的生理体征,平等的代价是“性别同化”和“人格异化”[10]。伦敦奥运会上女性选手在举重比赛中小便失禁让所有观众,尤其是女性羞愤难当。回溯2000年后奥运会新增的举重、摔跤、拳击、跆拳道、铁人三项、现代五项等“重艰危”项目,这种“男女平等”不应该是“参奥”女性所追求的结果。因此,“女性参奥”未来路径逻辑上必然会向质的平等发展,她们必然会将“女性参奥”改革的重点,放在设计出适应女性生理特点和体能特征的奥运会项目上。即合理发展女性的天赋潜质,充分体现对女性特质的弘扬,用与男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挑战人类的极限,同时让运动员和观众都喜获身体与感官愉悦的体验。事实上,在生态女性主义推动下,奥运会一度出现过专门为女性设计的项目,如1984年新设的女子艺术体操、花样游泳以及1996年新设的女子垒球,但并没有由点及面、蔚然成风,反而出现女子垒球在2012年又被取消的结局。因此,走出“服从”的屋檐,迈向“差异中的平等”新天地是未来路径。

3.2 逻辑预期:向质的平等发展可能或必然受到男性体制、权力的限制

虽然国际奥委会在历史使命式地推动男女平等上做得还不错,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但这个平等还仅仅停留在“量”上,而非转向“质”上;在应对女性主义挑战上一向比较迟钝和滞后,政策惯性也较强。1996年新设的女子垒球,规则上对场地和器械做了修改(场地缩小,球体大而软),深受女性喜爱,但到2012年又遭取消。著名的“10%-20%目标”在2005年规定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中女委员仍只占10.3%,远未达到20%的目标。这让女性生态主义者不得不怀疑,在向质的平等发展中可能或必然受到男性体制、权力的限制。可以预期,“女性参奥”将首先在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方面实施突破,既提供进一步的权利保障,又为女性奥运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要真正落实和实现,扩大女性在决策层中的占比,直至与女运动员人数规模相当是最可靠的组织保证。因此,限制和反限制、突破和防突破的博弈将持续进行,分权、放权和平权的现象将反复出现。男性体制与权力的削弱和女性权力的增强将导致男女平等在质和量上平分秋色,也有可能导致男女两性在体制上走向分列。

3.3 逻辑走向:女性回归本真的内在动力可能推动体制分列

女性生态主义和整个后现代女性主义将把女性主义运动带向可见的未来。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看,女性生态主义提出的“女性回归本真”使得未来朝着充分发挥女性特质,开创以身体、精神和理性相结合的女性文化形态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最大。

未来女性追求的“两性同格”除强调人格平等外,会更加注重性别差异,更加关心保持女性气质,更加赋予女性更多的选择自由,更加推动奥林匹克女性运动充分体现女子的性别特征[14]。例如,对于奥运会沿用至今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女性生态主义就未必会全盘接受。她们或会添加更能体现女性身心特征的“更美”,把“更快、更高、更强、更美”高高举起。而一旦放弃“服从”,放弃以男性规则为唯一标杆,则男性参照系轰然坍塌是大概率事件,女性建构适应自身标准的规则和体制也将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基于奥运会设立赛会体制的宗旨就是根据自然和人类的天性和天赋——如夏季和冬季2个季节的自然属性,如成年和青年这2个年龄的人类属性——由此奥运会从体制上已有夏季、冬季和青年3个赛会。人类是由男性和女性构成的,为此性别属性是划分人类最强有力的指标,如国际足联按性别属性已经分列了“世界杯男足”与“世界杯女足”,这应该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某种可能和预期。

3.4 逻辑结果:全面促进男女质的平等

奥林匹克的宗旨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类的天性和天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关系”就是性别关系,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可以从中揭示[15]。体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人的发展,女性与男性在体育中都应有自身的位置和价值,而不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迫和改造,导致异化,无论是否定生理性别差异,或者是消灭社会性别特质,这些思想和实践都是违背了自然法则和规律的。由此预期,奥运会大小项目“男女都一样”的历史也许到顶也到头了。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二元分立的逻辑和行动都将次第展开,“男女平等同格异构”将成为主旋律,全球观众将会以更炽烈的热情去欢呼、去欣赏奥运女性“更美”的一面。在更为深刻的女性运动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国际奥委会必须拿出越来越多的委员名额满足女性的要求,必须大大扩充妇女与体育委员会的权限和规模,在决策层达到男女平权的地位,为女性未来趋向作组织准备。可以设想,“男女平等同格异构”成为主旋律能全面促进男女质的平等,对男女两性则是全面双赢,这必将深刻和长远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

猜你喜欢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运动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英语文摘(2021年11期)2021-12-31 03:25:24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环球时报(2017-07-12)2017-07-12 09:58:14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北广人物(2017年24期)2017-06-29 10:37:10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北广人物(2017年23期)2017-06-19 18:01:47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