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玲 叶庚秀 肖婷婷
妊娠、分娩是女性特有的生理活动,这两类活动都会明显改变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盆底肌肉的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特点,一般在分娩结束后7~8周,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盆底肌肉状态会逐渐恢复[1-2]。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法正常恢复,而引起生殖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便失禁等多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4]。所以女性分娩后,强调积极做好盆底功能训练,帮助改善其盆底肌功能,预防器官脱垂及尿失禁,加快产后恢复[5]。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探讨赋能教育联合盆底肌力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患者100例,纳入标准:足月妊娠;恶露干净;认知正常;依从度良好;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内科或者外科疾病;合并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精神障碍;依从度极低。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8.66±4.37)岁;平均孕周(39.52±0.37)周。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7.63±3.80)岁;平均孕周(39.58±0.32)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产后仅接受盆底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赋能教育,具体实施如下:
1.2.1 盆底肌力训练 (1)凯格尔锻炼法。患者平卧位,双腿分开微屈,吸气时最大程度收缩肛门,维持7 s左右,呼气时肛门放松,进行多次练习。需要注意防止腹部吸气加压,并且保持臀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的放松,每次持续练习30 min,每天练习3次,除了平卧位,也可以选择坐位和站位进行练习,且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加训练时间。(2)坐立提肛肌练习。患者保持坐立,双腿交叉放置,双手插于腰间,站立的同时保持肛门的上提收缩,维持5~10 s后坐下,多次进行,每次持续10 min以上,每天练习2~3次。(3)会阴及肛门收缩练习。患者每次排空尿液后进行深呼吸练习,吸气时保持肛门以及会阴部最大力收缩,维持4 s左右后呼气,放松肛门和会阴,每天练习3~4次,每次持续练习5~10 min。另外训练患者间断排尿,即在排尿过程中人为暂停,同时指导其出现弯腰、咳嗽等可能诱发尿失禁的动作前学会收缩盆底肌,帮助恢复尿道括约肌收缩功能。
1.2.2 赋能教育 (1)问题确立。通过访谈和讨论的方法与患者交流,经引导性、开放式提问确定患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其健康需求,比如提问患者“盆底功能康复对你而言最大的难点在哪”“你最希望通过怎样的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利用开放式提问获取患者回答后进行分析,确切了解其当前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2)情感宣泄。问题确立后干预人员经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引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情感。沟通过程中干预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出来,同时也要适时提问患者,比如“你所能想到的改善盆底功能康复的方法是什么”“盆底功能康复对你生活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在提问中将患者自我管理责任感激发出来,确定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点。(3)设立目标。通过与患者沟通引导其自己提出改善目标,干预人员根据患者提出的目标进行建议,最后让患者自己决定最终目标。比如干预人员可以说“我觉得你提出的目标非常好,不过从医学上我可以给你以下建议,你可以参考后进行最终目标确定”,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目标设立的可行性,同时也能使患者自我管理的态度得到强化。(4)计划确认。问题解决期间干预人员要定期与患者保持沟通,倾听其反馈,针对遇到的困难干预人员给予合理建议。(5)行为评价。主要通过提问进行,比如可以问患者“你制订的康复计划方案执行的进度如何,至当前收获的效果有哪些”“在康复后你有什么方法维持健康”,在行为评价中,肯定患者完成的目标,提升其信心,也鼓励其进行自我评估,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盆底肌力,通过手法肌力测试评估I类纤维、II类纤维的功能,评级为0~Ⅴ级,级别越高表示盆底肌力越好[6]。(2)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3)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患者自身感受为评价标准,结果记为满意、不满意。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评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力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级,
观察组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比较 例(%)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通过产后指导患者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盆底肌群自主收缩锻炼,有助于提升盆腔器官受到的支持张力[8-9],并且规律性的盆底肌训练可以加快盆底血液循环,不仅有助于提升腹肌、肛门、会阴部、髋部肌肉的张力,同时能改善子宫韧带张力,提升子宫平滑肌缩复能力[10-11]。盆底肌肌力训练优势主要为患者能够自己进行,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训练依从性[12]。
赋能教育开展的重点在于将患者的健康管理主动性激发出来,提升其对自我健康的负责程度,能够主动采取改变健康状态的行为[13]。赋能教育实际也是健康教育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赋能的目的是提升患者自我思考能力,保证其能够对疾病管理做到自主、明智的决定[14-15]。在赋能教育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持续性的赋能,开展支持性教育,能够使其对自身病情有正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自我管理,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在盆底肌力训练基础上开展赋能教育,能够使患者盆底肌力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可能。另外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分析其原因,赋能教育联合盆底肌力训练,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改善更迅速,产后生活质量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患者能够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因而能够对干预表示更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赋能教育联合盆底肌力训练能够提升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