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疗法联合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干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1-04 12:33:38李永聪杨梅英孟丹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脉心绞痛穴位

李永聪 李 菁 周 丽 尤 蕴 常 丽 杨梅英 孟丹丹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由于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和远端小血管闭塞从而导致心肌摄氧与供应之间不平衡[1]。其危害性较大,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危及生命。临床上治疗多采用口服药物或冠脉介入的方式[2-4],药物的耐受性及手术的风险性影响着该病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寻求综合疗法,提高UA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揿针疗法联合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4月于我院就诊的UA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符合UA诊断标准[5];年龄40~75周岁;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周。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心绞痛者;伴严重的心律失常者或有肝、肾、造血、内分泌系统其他器质性病变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67岁,平均(57.14±4.33)岁;病程1~15年,平均(6.52±2.10)年;心绞痛分级[5]:Ⅰ级16例,Ⅱ级19例,Ⅲ级20例,Ⅳ级5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3~68岁,平均(59.26±3.75)岁;病程1.5~16年,平均(7.14±1.88)年;心绞痛分级:Ⅰ级14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方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3 d后改为100 mg,每日1次。硫酸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用5~7 d。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日1次,于晚上口服。

观察组除观察患者服用药物护理外,配合揿针疗法及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揿针疗法具体操作:选取内关(神门心经)、三阴交、膻中、心俞(厥阴俞心包经),严格消毒后,置入揿针(规格为0.2 mm×0.6 mm),适当按压,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每隔3~4 h按压1次,点按10~20下,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次埋针48 h,5次为1个疗程。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具体操作:心脉通贴散主要由冰片、生白芥子、降香、石菖蒲、全虫、川芎、麝香、三七粉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化痰、通络、止痛等作用。选取膻中、双厥阴俞、双心俞、双内关、三阴交,将心脉通散贴敷于以上穴位。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2周结束后进行比较。若在治疗期间出现心绞痛急性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绞痛疗效 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6],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心绞痛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或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减少50%~80%,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段回升≥0.5 mm;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50%。统计两组总有效(显效+有效)情况。

1.3.2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分析记分方法,采取半定量法对主症和次症分别记分,根据症状轻重划分等级:无、轻、中、重,分别计0,1,3,5分。若症状轻重程度介于以上等级两者之间,可酌情计2,4分。

1.3.3 生存质量评价 根据西雅图心绞痛量表(questionnaire,SAQ)[8]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测定12项问题,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的认知(DS)5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越好。

1.3.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局部皮肤过敏、红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L,AS,AF,TS,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AS,AF,TS均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L,AS,AF,TS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1例出现穴位贴敷处局部泛红,微痒,无水疱,考虑为局部过敏,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 论

根据UA主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之脉络,脉络瘀阻、绌急不通是病机关键[9]。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上主要以口服中草药为主要给药途径。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中医外治法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治疗UA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径。

揿针是基于经络皮部理论,刺激人体表层皮肤,激发卫气,以达到“卫护周身”的作用[10]。本研究选取内关(神门心经)、三阴交、膻中、心俞穴位,其中内关穴分布有神经及血管,针刺其处,可影响内脏神经[11]。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其归属于任脉,刺激本穴有理气止痛的功能。心俞,心的背俞穴,俞募相配,以通络行血、调和阴阳。三阴交为阴经交汇处,有健脾胃助运化,疏经络和气血的作用。穴位贴敷是集整体观念、经络学、腧穴的调节作用及中药的基本属性为一体,将辛香走窜类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以激发经气,从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12-13]。心脉通贴散主要由冰片、生白芥子、降香、石菖蒲、全虫、川芎、麝香、三七粉等药物组成。冰片、麝香为清香、辛凉之品,有开窍、活血、止痛的作用;全虫功善搜风通络、剔除络瘀;川芎、降香乃血中气药、气中血药,有同调气血之功;三七行瘀血而敛新血,药理研究表明[14]其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损伤等作用。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石菖蒲开窍豁痰、化湿和胃,有顾护脾胃之用。诸药共伍,活血、行气、祛风、豁痰并举,旨在使瘀血散、络脉通、气血调。将心脉通散贴敷于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三阴交心经相关腧穴,远近取穴,相济配合,使方中有效成分透皮向体内渗透,在经络的贯通上下、沟通表里、联络心脉的作用下,发挥药效[15]。

本研究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积分及SA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揿针疗法联合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对改善UA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临床疗效较好。揿针疗法与穴位贴敷的联合应用,集合了经络穴位调节和中药药性药理配伍的双重作用,相互协同,以增效用,同时能够避免口服中药对胃肠刺激及肝肾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脉心绞痛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2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3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